CCT曲线
CCT曲线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7491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包钢科技、河北冶金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等;CCT曲线的相关文献由99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宗昌、廖波、赵爱民等。
CCT曲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491篇
占比:98.19%
总计:17813篇
CCT曲线
-研究学者
- 刘宗昌
- 廖波
- 赵爱民
- 刘相华
- 刘雅政
- 张羊换
- 徐光
- 杜林秀
- 王贵
- 吴晓春
- 康永林
- 张春玲
- 李祥龙
- 李红英
- 樊云昌
- 王国栋
- 赵田臣
- 乔桂英
- 任安超
- 刘健
- 刘晓
- 刘海英
- 吴红艳
- 周勇
- 宋进英
- 张克勤
- 张明星
- 李长生
- 肖福仁
- 胡怡
- 蔡大勇
- 赵征志
- 赵贤平
- 陆建生
- 陈连生
- 丁桦
- 万永健
- 于浩
- 亓福川
- 任吉堂
- 任学平
- 任慧平
- 任玉辉
- 何建中
- 何跃斌
- 刘宁
- 刘年富
- 刘战英
- 刘振宇
- 刘文瑞
-
-
许文喜;
杨德伦;
伍万飞;
霍俊
-
-
摘要:
本文借助Thermo-Calc软件计算平衡条件下Nb-V微合金钢平衡相状态图,并通过热膨胀仪测定Nb-V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实验钢冷却速度的变化对室温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0.5°C/s时,实验钢转变产物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混合组织;冷速增加到0.5°C/s时,有少量的贝氏体产生,贝氏体开始发生转变;当冷却速度达到4°C/s时,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冷速增加至4.5°C/s时,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转变基本消失,仅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转变,且随着冷却速度增加,室温组织主要以马氏体为主;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实验钢的硬度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
-
冯丹竹;
范刘群;
张宏亮;
黄健
-
-
摘要: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通过热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测定了一种Cr-Mo-V系合金结构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率对该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为0.2°C/s时,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当冷却速率为1~30°C/s时,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冷却速率达到50°C/s时,组织为马氏体。硬度值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不断增大,尤其在冷却速率为1°C/s时,硬度值大幅增加。动态CCT曲线的测定为该钢种生产中控轧控冷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
伦建伟
-
-
摘要:
采用JMatPro软件对WB36CN1钢的热力学平衡相的组成、TTA曲线、CCT曲线及淬透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WB36CN1钢的室温组织主要由95.34%铁素体(质量分数)、G相和极少量渗碳体组成;临界温度A_(c1)和A_(c3)分别为688.4°C和792.4°C;在连续加热过程中,随着加热速率的提高,钢的临界温度A_(c1)、A_(c3)和奥氏体均匀化温度升高,以1000°C·s^(-1)的速率加热的钢奥氏体均匀化的温度和时间相应为975°C和0.96 s;在连续冷却过程中,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升高,以100°C·s^(-1)的速率冷却的钢,由于形成了大量马氏体,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最高;随着离淬火端距离的增加,WB36CN1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减小,淬火端表面的强度和硬度最高,抗拉强度为1271.57 MPa,屈服强度为1012.68 MPa,硬度为41.63 HRC。
-
-
张雲飞;
赵英利;
樊明强;
袁书强;
陈炯;
赵楠;
宋月
-
-
摘要:
采用DIL805A型淬火变形膨胀仪,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40CrMnSiB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40CrMnSiB钢相变温度A_(c1)为770°C,A_(c3)为823°C,M_(s)为322°C,M_(f)为176°C;随冷却速度增加,组织由软相铁素体+珠光体变为贝氏体和马氏体,显微硬度也逐渐提高。40CrMnSiB钢淬透性较高,当冷速为2°C/s时,开始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冷速为10°C/s时,组织为全马氏体。CCT曲线的测定为该钢种的生产实践和热处理工艺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
-
亓福川
-
-
摘要:
分析65Mn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得到不同冷却速度下65Mn钢的CCT曲线和相应的金相组织。分析认为65Mn钢卷取下线后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的转变导致体积发生膨胀,进而产生松卷倾向,高温卷取有利于抑制扁卷缺陷的发生。实际生产中将65Mn热轧宽钢带的卷取温度设定为700~740°C,高温卷取工艺下的扁卷缺陷发生率由15%降低至1%,钢材成材率明显提升。
-
-
杨鲁明;
吕刚;
赵晓敏;
白月琴;
王刚;
赵家琪
-
-
摘要:
文章以38CrMoAl钢为研究对象,利用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2~0.5°C/s时,室温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当冷却速度为0.5~1°C/s时,出现少量贝氏体,室温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1°C/s时,在贝氏体转变区最上部,靠近Bs的温度处形成贝氏体,室温下组织为上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2~5°C/s时,马氏体不断增加,贝氏体逐渐减少,室温下为贝氏体+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不小于5°C/s,室温下组织全部为马氏体。研究结果为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
-
张念;
陈章明;
赵红强;
郑文超;
罗时杰;
凌鑫;
赵晓丽
-
-
摘要:
采用淬火膨胀仪、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典型非调质钢38MnSiVS5(/%:0.37C,0.78Si,0.012P,0.045S,0.03Mo,0.120V,0.004Nb,0.003Ti)的显微组织和硬度。测定了其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38MnSiVS5钢的CCT曲线可分为高温转变区域、中温转变区域和低温转变区域。当冷却速度≤0.89°C/s时为全高温转变区,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度为1.78~4.45°C/s时为高温、中温两相复合转变区,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8.9°C/s时,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相复合转变区,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为17.8°C/s时,铁素体和珠光体消失,为中温、低温两相复合转变区,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当冷却速度≥44.5°C/s时为马氏体转变区。随着冷却速度从0.06°C/s增大到44.5°C/s,38MnSiVS5钢的HV5显微硬度值由213增加至568。
-
-
丁航;
王丽君;
杨勇;
巨银军;
周国治
-
-
摘要:
采用DIL805A膨胀仪测定了09MnNiDR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该钢种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钢的临界相变点为Ac1=739°C,Ac3=890°C。冷却速率为0.1~2°C/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冷却速率为3°C/s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冷却速率超过10°C/s时开始生成板条状贝氏体;冷却速率达到30°C/s时,粒状贝氏体消失,开始生成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马氏体含量升高;当冷却速率为50°C/s时,组织几乎全部转变为马氏体。为满足钢种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要求,需控制冷却速率低于2°C/s。
-
-
刘业超;
陈炜;
邵帅;
牛丹;
郝建国;
盖登宇
-
-
摘要:
通过热膨胀分析法测试了沉淀硬化不锈钢的CCT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确定了Ac_(1)、Ac_(3)和M_(s)的相变临界温度。通过数值模拟软件JMatPro对沉淀硬化不锈钢的CCT曲线及相变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仅有马氏体转变过程。
-
-
张振申;
赵兴通;
杨杰;
闫寒
-
-
摘要:
根据Gleeble-3500 热模拟机上测定的不同冷却速率下连续冷却时Q390C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得出了Q390C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根据CCT曲线和金相分析结果,分析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Q390C的组织转变情况,探究冷却速率对Q390C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Q390C相变温度A_(c1)和A_(c3)分别为738.3 °C、834.9 °C;冷却速率低于0.5 °C/s时,所得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渗碳体;冷却速率在0.5~20 °C/s之间,所得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冷却速率超过50 °C/s时,所得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研究结果为Q390C生产实践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殷胜;
万兰凤;
朱红丹
-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梅钢低成本开发屈服强度为600MPa 的高强钢的研发过程。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试验钢的高温变形特性、CCT曲线和变形抗力等,得到结论:试验钢的高温塑性区域为650~800°C和1300°C以上;高Nb含量使其CCT曲线强烈左移,冷却速度大于5°C/s就会出现细铁素体和贝氏体,达到昂贵合金Mo的作用;其合金成本和轧制负荷较低,特别适合梅钢1422 产线生产。
-
-
殷胜;
万兰凤;
朱红丹
-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梅钢低成本开发屈服强度为600MPa 的高强钢的研发过程。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试验钢的高温变形特性、CCT曲线和变形抗力等,得到结论:试验钢的高温塑性区域为650~800°C和1300°C以上;高Nb含量使其CCT曲线强烈左移,冷却速度大于5°C/s就会出现细铁素体和贝氏体,达到昂贵合金Mo的作用;其合金成本和轧制负荷较低,特别适合梅钢1422 产线生产。
-
-
殷胜;
万兰凤;
朱红丹
-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梅钢低成本开发屈服强度为600MPa 的高强钢的研发过程。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试验钢的高温变形特性、CCT曲线和变形抗力等,得到结论:试验钢的高温塑性区域为650~800°C和1300°C以上;高Nb含量使其CCT曲线强烈左移,冷却速度大于5°C/s就会出现细铁素体和贝氏体,达到昂贵合金Mo的作用;其合金成本和轧制负荷较低,特别适合梅钢1422 产线生产。
-
-
殷胜;
万兰凤;
朱红丹
-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梅钢低成本开发屈服强度为600MPa 的高强钢的研发过程。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试验钢的高温变形特性、CCT曲线和变形抗力等,得到结论:试验钢的高温塑性区域为650~800°C和1300°C以上;高Nb含量使其CCT曲线强烈左移,冷却速度大于5°C/s就会出现细铁素体和贝氏体,达到昂贵合金Mo的作用;其合金成本和轧制负荷较低,特别适合梅钢1422 产线生产。
-
-
殷胜;
万兰凤;
朱红丹
-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梅钢低成本开发屈服强度为600MPa 的高强钢的研发过程。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试验钢的高温变形特性、CCT曲线和变形抗力等,得到结论:试验钢的高温塑性区域为650~800°C和1300°C以上;高Nb含量使其CCT曲线强烈左移,冷却速度大于5°C/s就会出现细铁素体和贝氏体,达到昂贵合金Mo的作用;其合金成本和轧制负荷较低,特别适合梅钢1422 产线生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