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99270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中国临床护理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第一届青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论坛、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035位作者贡献,包括武霞、陆兴安、吴士良等。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9270 占比:99.93%

总计:499617篇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文趋势图

放射性皮肤损伤

-研究学者

  • 武霞
  • 陆兴安
  • 吴士良
  • 刘玉龙
  • 沈国良
  • 陆雁
  • 余道江
  • 储春霞
  • 孙云川
  • 张舒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肖肖; 解昕; 李连涛; 徐西风; 王侠
    • 摘要: 目的:探究抗辐喷在防治妇科肿瘤术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妇瘤病区收治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外阴癌术后患者140例,按照是否使用抗辐喷,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68例),治疗期间每周对患者野内皮肤按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本文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皮肤损伤显著减少。结论:抗辐喷皮肤喷剂能够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为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保障。
    • 蔡卫超; 曹卫红
    • 摘要: 机体受到意外照射或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会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皮肤组织中最先发生水分解而产生活性氧,其次呼吸链及炎症过程也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在调控生理生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辐射刺激后皮肤内活性氧变化、活性氧干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活性氧消除调控放射性损伤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联系活性氧代谢与放射性损伤的生理病理反应,为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便利。
    • 金洋; 崔杨; 刘玥; 辛璐璐
    • 摘要: 目的:探究红蓝光局部照射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间105例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照射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照射组53例给予联合红蓝光局部照射,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皮损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结果:照射组临床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常规组80.77%(42/52)(P<0.05)。照射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常规组更短;照射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TOG)分级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至干预后2周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照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红蓝光局部照射对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增殖,调节创面愈合情况,改善疼痛程度,调控皮损改善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 杜玉敏; 商莉娜; 李琳; 何文英
    • 摘要: 目的探究主动性皮肤护理联合薄荷冰片外敷防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需行初始放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主动性皮肤护理联合薄荷冰片外敷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皮肤损伤严重程度、临床疗效、皮炎首次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生活质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4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首次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3%(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性皮肤护理联合薄荷冰片外敷能明显延缓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明显减轻皮肤损伤程度并缩短皮肤损伤持续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
    • 赵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RISI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伴Ⅱ、Ⅲ级RIS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加味二黄煎外敷治疗,对照组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患处。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50.0%(χ^(2)=16.43,P<0.01);观察组患者炎性渗液停止时间、水肿消退时间、疼痛、痒感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t=6.47~11.84,P<0.01)。结论加味二黄煎治疗RISI有显著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 胡秀茹; 许文秀; 张伟; 毕建强; 梁伟; 杨文博; 吴超; 孙云川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高流量氧疗联合综合性护理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另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期收治的90例未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局部低流量氧疗联合综合性护理)和C组(给予局部高流量氧疗联合综合性护理),每组各30例。干预1个月后,比较分析A、B、C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损伤程度和生存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干预1个月后,B组和C组患者的伤口渗液量情况、伤口气味、生存质量、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优/短于A组(P<0.05),且C组显著优/短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且C组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氧流量是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氧流量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且采用局部高流量氧疗联合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皮肤损伤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李亚男; 赵庆贺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多学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风险、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36.00%(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多学科护理可显著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任似梦; 刘杰; 吴晓月; 金嘉悦; 王凡; 江浩; 陈意红; 韩宝瑾; 张文政; 苏学尧; 马军; 林洪生
    •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CKI)对头颈肿瘤(HNC)患者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将患有头颈肿瘤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接受放疗或放化疗联合CKI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放疗或放化疗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度。次要疗效指标为生命质量及实体瘤疗效。使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4.0版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2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恶化程度比对照组轻,疲劳、疼痛、便秘、经济困难及总体症状领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KI能减少头颈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安全性良好。
    • 王艺任; 付霄; 余丽; 邹仕会; 杨蕾; 林欣; 石依苹; 周平
    • 摘要: 目的:了解国内外放射性皮肤损伤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为国内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放射性皮肤损伤领域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研究作者、国家/地区、热点、趋势前沿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整理筛选后共选取中文文献1325篇,英文文献591篇,整体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法国、韩国、德国;作者间合作交流多,合作密集程度大;国内研究热点主要是癌症、治疗、药物等相关研究,国外主要是预防、管理、毒性等;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是生活质量、伤口愈合、疼痛、肿瘤等方向的研究。结论: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人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其心理及生理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我国目前对病人生活质量、整体护理及伤口护理等相关研究较少,且作者间合作程度较国外低,国际间合作交流少,建议国内作者加强相互合作,积极拓展国际间合作,加强对于生活质量、整体护理、伤口护理等相关方向的研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 徐晓明; 陈艳; 宋倩; 袁露; 顾加明; 张丽娟; 耿洁; 董坚
    • 摘要: 背景:放射性皮肤损伤一直是困扰肿瘤临床放射治疗的难题。大量实验研究显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表皮细胞分化潜能,可促进受损皮肤的愈合。目的:评价局部外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取23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凝胶组、间充质干细胞凝胶组,其中阴性对照组3只,其余每组10只。各组接受臀背部皮肤照射(采用6 meV电子线,总剂量50 Gy,照射野3 cm×3 cm,单次剂量率500 cGy/min),照射后第23天开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创面均匀涂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空白凝胶对照组创面均匀涂抹空白凝胶,1次/d,连用6次,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从第1次用开始每4 d观察1次创面愈合情况,治疗第28天取材,观察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对炎性细胞、创面微血管密度和创面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阴性对照组照射区皮肤红肿、溃烂;空白凝胶组照射区皮肤僵硬皱缩,观察期内创面均未愈合;间充质干细胞凝胶组照射区长出新生上皮组织,观察期内创面愈合完全;②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在治疗后第16,20,24,28天间充质干细胞凝胶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P <0.05),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 <0.05),炎性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 <0.05),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多(P <0.05),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③结果表明,局部外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可促进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愈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