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拔复位
撬拔复位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643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全科护理、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等;撬拔复位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凤晓翔、周建萍、李彦文等。
撬拔复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439篇
占比:99.81%
总计:46527篇
撬拔复位
-研究学者
- 凤晓翔
- 周建萍
- 李彦文
- 杨兆宏
- 王洪光
- 等
- 肖小伏
- 苏继承
- 谢晓东
- 魏巍
- 丁毅
- 严芝敏
- 乐海浪
- 代成甫
- 任文涛
- 任绍东
- 何乐善
- 何创新
- 何春
- 何鸿雁
- 余进伟
- 侯秀云
- 刘利
- 刘德谦
- 刘志萍
- 刘栋
- 刘浩宗
- 刘立明
- 华俊
- 卢汉生
- 叶雷
- 叶静
- 吕国强
- 吴国正
- 吴学刚
- 吴小青
- 吴斌
- 吴法强
- 吴祥培
- 吴金国
- 周峰
- 周峰1
- 周鑫
- 唐昊
- 夏国仁
- 姚化平
- 娄仲万
- 孔祥标
- 孙广生
- 孙春华
-
-
-
-
王先祥;
张科;
张义泉;
高鲁;
肖瑾;
叶雷
-
-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内镜辅助下360°松解撬拨复位治疗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后路手术的AAD病例资料.术中内镜辅助下360°松解寰枢关节囊,撬拨器松解关节、复位固定.测量手术前后的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齿状突(odontoid process)顶点高出Chamberlain线的高度(O-CL),使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ADI 由术前(5.00 ±2.87) mm,减小至(1.35 ±1.40) mm,CAA 由术前(126.40 ±13.58)°,增大到(138.60 ±10.15)°,0-CL 由术前(9.69 ±5.06) mm,减少至(3.00 ±2.62) mm.术后6个月随访25例,mJOA 评分由术前(10.32 ±3.77),提高至(12.88 ± 3.73).上述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内镜辅助寰枢关节松解撬拨复位治疗AAD安全、有效,为手术治疗AAD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
-
-
施磊;
陈先进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向贴近式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通过撬拔结合手法复位跟骨骨折块并通过经皮双向贴近式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和术后半年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评估,观察术后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术后半年Bohler角由术前0°~8°,平均(3.6°±1.0°)改善为25°~32°,平均(27.2°±1.7°);Gissanes角由术前158°~169°,平均(163°±1.3°)改善为123°~147°,平均(133.6°±7.5°);跟骨宽度由术前36~41mm,平均(37.3±3.5)mm改善为28~33mm,平均(30.2±3.0)mm;所有术后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3周,平均(12.2±0.7)周;术后半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74~96分,其中优20例,良7例,可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末次随访皆未发现跛行。结论:通过撬拔复位双向贴近式空心螺钉固定跟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足踝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同时通过轴向和横向两枚螺钉的贴近搭接,近似完成了跟骨的三点固定,达到增加固定强度,预防关节面再次塌陷的目的,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
-
陈其
-
-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以及撬拔复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计60例,采取随机抽选的形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切开复位,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撬拔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为1例(3.33%),对照组中则有4例(13.33%)患者发生并发症,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方法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
方大伟;
李业海;
夏国仁
-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即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2016年9月中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撬拔复位内固定术,B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侧别、体重、受伤方式等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别(P>0.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足踝功能评分(美国足踝功能协会AOFAS评分),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指标上明显优于B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5),术后B?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相比较而言两种手术方案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均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临床疗效,但撬拔复位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疼痛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
-
郭小亮
-
-
摘要:
目的:分析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腰胸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6例,均行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VAS)评估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6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d、术后6个月 、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 、后缘高度比显著升高,Cobb角显著降低(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 、断裂等.结论: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且影像学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伤椎复位效果,并证实其可有效提高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
-
娄仲万
-
-
摘要: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跟骨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撬拔复位治疗,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跟骨骨折干预结果;复位跟骨骨折所需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结果:治疗组跟骨骨折干预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切开复位可更快复位,更好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
周峰;
江新华;
黎承连
-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配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限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者共3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采用单纯克氏针撬拔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另外29例为观察组则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配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功能、患足力线评分上比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配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切,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保证手术效果的稳定性.
-
-
李培钢
- 《第十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骨圆针撬拔复位石膏固定法疗效观察. 方法:对1995年1月~2000年10月收治的16例(18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骨圆针撬拔复位法石膏固定法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评估. 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月~4年2月,平均25月.paleyⅠ~Ⅲ型骨折撬拔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优良率93.8%,Bohler角较术前平均增加21°. 结论:对波及关节内跟骨骨折用撬拔复位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
-
王洪光;
苏继承;
杨兆宏;
雷利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撬拔复位方法与疗效.方法:自1995年~2011年随机抽取5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骨折复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36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满意.按疗效评价按Fernandez功能评价标准效果:优37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结论:经皮撬拔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
-
-
陈长贤;
孔祥标;
李铭雄;
陈王
-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60例共68只,术前常规拍摄双跟骨正侧位轴位片及跟骨CT检查,术前CT显示:ⅢAC型12只,ⅢAB型20只,ⅢBC型2只,Ⅳ型31只。[结果]60例中有53例获得8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获随访者7例, 3~4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骨感染及骨不连。疗效参考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的标准:优19例,良26例,差8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84.9%。[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取得了良好复位及满意的近期疗效,避免了一期行关节融合手术,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陈长贤;
孔祥标;
李铭雄;
陈王
-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60例共68只,术前常规拍摄双跟骨正侧位轴位片及跟骨CT检查,术前CT显示:ⅢAC型12只,ⅢAB型20只,ⅢBC型2只,Ⅳ型31只。[结果]60例中有53例获得8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获随访者7例, 3~4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骨感染及骨不连。疗效参考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的标准:优19例,良26例,差8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84.9%。[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取得了良好复位及满意的近期疗效,避免了一期行关节融合手术,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陈长贤;
孔祥标;
李铭雄;
陈王
-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60例共68只,术前常规拍摄双跟骨正侧位轴位片及跟骨CT检查,术前CT显示:ⅢAC型12只,ⅢAB型20只,ⅢBC型2只,Ⅳ型31只。[结果]60例中有53例获得8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获随访者7例, 3~4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骨感染及骨不连。疗效参考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的标准:优19例,良26例,差8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84.9%。[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取得了良好复位及满意的近期疗效,避免了一期行关节融合手术,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陈长贤;
孔祥标;
李铭雄;
陈王
-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60例共68只,术前常规拍摄双跟骨正侧位轴位片及跟骨CT检查,术前CT显示:ⅢAC型12只,ⅢAB型20只,ⅢBC型2只,Ⅳ型31只。[结果]60例中有53例获得8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获随访者7例, 3~4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骨感染及骨不连。疗效参考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的标准:优19例,良26例,差8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84.9%。[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取得了良好复位及满意的近期疗效,避免了一期行关节融合手术,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陈长贤;
孔祥标;
李铭雄;
陈王
- 《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60例共68只,术前常规拍摄双跟骨正侧位轴位片及跟骨CT检查,术前CT显示:ⅢAC型12只,ⅢAB型20只,ⅢBC型2只,Ⅳ型31只。[结果]60例中有53例获得8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获随访者7例, 3~4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骨感染及骨不连。疗效参考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的标准:优19例,良26例,差8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84.9%。[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取得了良好复位及满意的近期疗效,避免了一期行关节融合手术,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