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651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6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1475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第五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CTCIS2011)、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等;提出问题的相关文献由6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吕传汉、汪秉彝、张健等。
提出问题
-研究学者
- 吕传汉
- 汪秉彝
- 张健
- 刘庆贺
- 刘洋
- 夏小刚
- 张敏
- 张静
- 李剑红
- 陈明德
- 刘芳
- 刘莉
- 孙敬彬
- 张勇
- 张春霞
- 李同心
- 李斌
- 杨元俊
- 杨华
- 王丽娟
- 王其英
- 王林
- 王霞
- 胡敏
- 赖启茂
- 赵春祥
- 邢成云
- 邱石军
- 陈洁
- 陈静
- 任卫东
- 位惠女
- 余建国
- 侯彦君
- 刘咏梅
- 刘四方
- 刘正生
- 刘波
- 刘燕
- 刘秀荣
- 吴跃蓉
- 周霞
- 周静
- 唐文艳
- 孟晓东
- 宋书华
- 宋运明
- 张军
- 张华
- 张忠旺
-
-
李俊平
- 《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20年
-
摘要:
敢于发现、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
-
骆石娣
- 《语文新读写》
| 2020年
-
摘要:
《课程标准》指出“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探究知识。要实现这一种转变,前提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有一个质的改变”。只有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寻求在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力求在语文教学中由老师的预设问题转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教学探究策略。
-
-
-
何捷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几乎可以这样去假设:教师学会了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教学的成功就有了保障。其中,学会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如何提问,这是个老话题。但非常值得我们一说再说。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问着问着,就随意了;问着问着,就走样了;问着问着。
-
-
程坚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学会通过直观感知、理性求解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为载体,让学生把握数学本质,提高质量,提升素养,认真落实课程理念.
-
-
徐景东
-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2020年
-
摘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学习,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创新教材,不能对教材里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讲解,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开发并不断创新,这样,即便教材不断更新,有很大的改动,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
-
艾小明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在九年级化学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化学课堂的有效开展。下面,笔者将从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创造化学实验条件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角度出发,浅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有效策略。
-
-
-
闫丽华
- 《文学少年》
| 2020年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人才的需要已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更注重人才多元化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后, 初中阶段的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对 问题的分析 / 合理的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而且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去除课堂教学的旧有观念,应该由原来课堂教学的把 控者转变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实验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
-
叶青
- 《语文新读写》
| 2020年
-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一些。因为学习是一个多方面共同进行的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基础,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和信心,以及各种学习技巧。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只是有一种意识和想法就可以了,学生要落实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在完成作业练习和课堂任务的时候也需要时刻注意。而且学生要对自己进行约束,教师也要随时进行监督,因为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有时候会有坚持不下去而放松自己,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
-
-
-
潘清
- 《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