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轴实验

三轴实验

三轴实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6548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验技术与管理、教育教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7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等;三轴实验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超、刘文连、宁伏龙等。

三轴实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5482 占比:99.99%

总计:665554篇

三轴实验—发文趋势图

三轴实验

-研究学者

  • 刘志超
  • 刘文连
  • 宁伏龙
  • 康富淇
  • 张通
  • 曾凡卓
  • 王光进
  • 王登科
  • 胡维
  • 刘维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燕华; 梁云超; 成燕峰; 李凌烜
    • 摘要: 对于冲击地压数据的不准确性,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来精度处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应用法国ROCK600-50三轴实验设备,获取需要处理的应力数据。对应力数据先后采用加权平均法与Elman神经网络进行融合比较,确定方法可行性,进而分析此方法的融合结果和融合误差范围。重复7组仿真实验对比,最后得出岩石形变到破裂三个区间的融合误差率范围分别为0.2、0.05和0.1。使用该方法融合应力数据,误差率较小,为冲击地压数据融合奠定一定基础。
    • 刘聪; 李锦辉; 程鹏
    • 摘要: 实验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受到实验仪器短缺、实验周期过长、试错机会缺乏等弊端,限制了大学生实验试错的机会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与工程实验课程相结合,构建了虚拟实验系统,探索了基于VR技术的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优越性。以土木工程中的三轴实验为例,提出了基于三轴VR实验系统的“以学为本”、“虚实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革新了实验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为改善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宋芳年; 黄鑫; 骆汀汀; 邹久群; 付冉
    • 摘要: 深部黏土的变形破坏与内部的能量演化密切相关,研究深部黏土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与损伤破坏规律对防治矿井井筒开挖造成的土体失稳破坏及后续的井筒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进行了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应力速率下的黏土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应力路径下,深部黏土的强度具有很强的应力速率相关性,在偏应力到达峰值之前,试样在弹性变形阶段主要以能量的存储为主,达到应力峰值之后,试样内部的能量转换主要以耗散能的增加和弹性能的释放为主,这也在后续的CT试验中得到证实。基于试验结果,对常用的两种损伤指标进行了计算对比,发现基于耗散能的损伤指标在两种应力路径下具有显著的差异,因而可以更好地描述土体损伤发展过程。在三轴卸围压剪切实验中,由于试样的卸围压效应,导致黏土试样在临近破坏前的损伤比三轴压缩试验发展更快,这也说明了卸载对于深部黏土的破坏比加载来得更突然。
    • 王志强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黄土细微观力学特性,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PFC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开展了不同围压条件下湿陷性黄土的常规三轴剪切实验,分析了围压对黄土试样的强度及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对黄土的强度与力学特性影响明显,随着围压的增加,试样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和峰值明显增大,弹性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加;三轴压缩峰值强度与围压保持正线性相关,且拟合程度较高;随着围压的增加黄土试样体应变曲线不断下降,试样发生剪缩现象且随着围压的增加剪缩程度明显增大。
    • 曹培; 张陈蓉; 钱建固
    • 摘要: 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自主研发了多层次和多模块的土力学虚拟三轴实验教学平台,解决了传统三轴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实验周期长、限制多等问题.利用虚拟实验平台,探索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空间和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平台反馈信息,可以实时评估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 尚彦军; 蒋毅; 魏思宇; 赵斌
    • 摘要: 复合地层强度和变形特征与软硬岩层厚度比关系如何?选取合适的物理模型材料,采用人工浇筑方式制取复合地层模型样品.对不同厚度比复合地层样品开展一定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力学试验,观测其应力-应变特征、裂纹变形扩展规律等力学性质.利用模型样品试验得到力学参数结果,设置Flac3D数值模拟参数值,然后按相同围压(15 MPa)下的复合地层设计方案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与物理模型样品的室内力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若不考虑结构面等因素,深部复合地层的力学性质由占多数比例的岩性所决定.随轴向应变增加,瞬时杨氏模量最初呈迅速下降状态,然后下降速度趋缓,直到最后趋近于一个恒定值1~2 GPa.泊松比变化曲线较复杂,反映不同厚度比复合地层的侧向应变与微破裂发展两者呈一定的正相关,且后者显现较明显.
    • 赵明志; 刘钢; 舒志乐
    • 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育和实验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为提升"土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三轴实验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实体演示和虚拟仿真相结合的三轴实验教学方法.其中,线下实体演示教学侧重于学生对仪器结构和功能、实验操作细节以及土体状态变化的理解,线上虚拟仿真教学则强调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应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将实体演示和虚拟仿真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 李彦龙; 刘昌岭; 廖华林; 董林; 卜庆涛; 刘志超
    •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厘清储层力学参数的演化特征是进行工程地质风险评估的基础,但目前针对中国南海含天然气水合物泥质粉砂储层力学性质评价与测试相关研究的报道却鲜见.为此,以南海北部神弧海域W18/19矿体天然气水合物顶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用四氢呋喃(THF)水合物代替天然气水合物,以此来探讨泥质粉砂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混合体系的力学参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低质量丰度条件(小于等于16.7%)下泥质粉砂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混合体系呈现应变硬化破坏特征,抗剪强度、切线模量、内聚力随着水合物含量的增大而增大;②纯天然气水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与低丰度条件下的泥质粉砂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混合体系破坏特征截然不同.进而提出了采用丰度(质量丰度或体积丰度)代替原有的砂质沉积物中饱和度概念来表征天然气水合物含量的建议,在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合成结束后泥质粉砂沉积物含水率影响的基础上,将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混合体系划分为纯沉积物、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含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和纯天然气水合物4种基本类型,以克服目前针对含天然气水合物泥质粉砂储层力学性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
    • 唐瑞涛; 徐柳云; 文鹤鸣; 王子豪
    • 摘要: 基于已有混凝土材料的相关研究,建立了陶瓷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宏观本构模型.模型中状态方程采用多项式描述,强度面模型中考虑了压力相关性、Lode角效应、应变率效应、剪切损伤及拉伸软化等的影响.采用一个新的函数来描述陶瓷材料的强度面,其在较高压力下趋于一个平台值;并采用动态增强因子(DIF)考察剥除惯性效应后陶瓷材料的真实应变率效应.通过将模型预测的压力-体应变响应、准静态强度面以及应变率效应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单个单元测试模拟得到的结果与三轴实验数据以及侵彻实验数据高度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此模型.为显示模型的优越性,还与JH-2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陶瓷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且优于现有的模型.
    • 丁嘉迪; 沈吉云; 张硕; 纪宏飞; 王琳琳
    • 摘要: 水泥石是一种由水泥骨架和孔隙组成的多孔介质,井下水泥凝固水化后,孔隙中还会有自由水存在,并且与地层相通,所以水泥石力学行为会受到地层孔隙水压和外部载荷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油气井实际工况下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引入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对水泥石力学性能进行三轴力学实验研究,获得相关参数,从而确定了考虑孔隙水压的水泥石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实验以嘉华油井水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围压、排水条件以及孔隙水压获得水泥石的各项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孔隙水压是影响水泥石破坏强度的重要因素;不考虑多孔介质力学的水泥石摩尔-库伦准则模型为非线性;考虑多孔介质力学理论的水泥石摩尔-库伦包络线为线性并获得准则公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