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触轨

接触轨

接触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5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电工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529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6年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6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技术论坛、201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三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年会等;接触轨的相关文献由14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娟、赵金凤、李增勤等。

接触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5290 占比:99.80%

总计:105497篇

接触轨—发文趋势图

接触轨

-研究学者

  • 刘娟
  • 赵金凤
  • 李增勤
  • 曾鉴
  • 黄冬亮
  • 杨敏飞
  • 邓茂涛
  • 姜兴振
  • 周琳
  • 陈善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邹同友; 涂振华; 刘婷
    • 摘要: 磁浮列车运行时需要通过受电靴与接触轨的滑动摩擦取流,因靴轨关系不良造成的电弧,产生瞬时高温会缩短接触轨及受电靴碳滑板的使用寿命,电弧产生的高温严重时会影响磁浮列车的取流,降低受流质量,甚至会中断车辆运行,本文结合长沙磁浮快线运营实际,分析接触轨设备问题引起的电弧原因及预防措施。
    • 余韬
    • 摘要: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2个系统的接触网组成,总结了2个系统在牵引供电制式、悬挂方式、接触线高度、设备限界、回流网、开关设备、轨道车辆高压电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所采用的授流方式,提出了在二者的衔接段采用直流架空接触网和交流架空接触网衔接、直流接触轨与交流架空接触网衔接2种设计方案。该研究已在试验线.上得以成功应用,实现了在1条走行轨上同时开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和干线铁路系统机车的接触网设计。
    • 周孟超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迎来了良好契机,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电方式的好坏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的高低。本文从接触轨的组成、电压等级、接触轨材料和接触轨的布置等方面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的供电方式,对比分析了接触轨供电的上部、下部、侧面三种授流方式的特点,基于应用对比研究表明:在授流性能和安全性方面,下部授流方式更优异于上部授流方式。
    • 吴捷
    • 摘要: 为实现接触轨表面缺陷的高效检测,提出了一个基于改进YOLOv3模型的缺陷检测方法。一方面,采用轻量化的Ghost组件代替原始YOLOv3模型Darkent-53网络中的残差模块,来减少模型的尺寸和提高推理速度。另一方面,使用GIoU解决IoU在检测框和真值框不相交时损失函数无法反向传播的问题,并使用GIoU损失作为边界框损失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利用在上海地铁16号线采集到的接触轨图像进行实验,精确率和召回率达到90.21%和89.64%,检测速度达到每张图片0.015 s,模型尺寸压缩到59.5 MB。
    • 姚应峰; 张明
    •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中低速磁浮线路轨道梁的型式及列车运行的特点,其次基于限界要求和接触轨的安装允许误差,分析曲线地段轨道梁拟合长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中低速磁浮曲线地段轨道梁的最大拟合长度计算公式,然后计算不同曲线半径轨道梁的最大拟合长度值。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曲线地段轨道梁拟合长度1 m偏于保守,由此给出轨道梁优化设计建议。
    • 赵越; 孙明; 张国富; 陈震宇
    • 摘要: 针对现有地铁线路上的接触轨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检测项目少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轨道交通接触轨综合检测系统,实现接触轨表面缺陷(疤痕、擦伤等)和空间形位参数的自动化检测。首先,利用安装在系统上的视觉模块拍摄接触轨表面图像,并使用改进的YOLOv3网络实现接触轨表面缺陷的实时检测;其次,根据安装在系统上的2D数字激光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计算得到接触轨空间形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接触轨表面缺陷检测精确率和召回率达到90.21%和89.64%,检测速度达到0.015 s/f,接触轨拉出值和导高示值误差都是在±2 mm以内,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 李庆军; 关金发; 陈展
    • 摘要: 齿轨铁路是一种专门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的交通线路。接触轨是齿轨铁路的供电设备,因此需满足大线路坡度的运行要求。针对大坡道区段由重力荷载引起的接触轨滑移形变问题,通过比较不同中心锚结锚固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可抵消接触轨重力载荷分量的带拉线中心锚结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法,建立250‰坡度接触轨带拉线中心锚结的静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带拉线中心锚结最大应力为94.705 MPa,各零部件均满足容许应力要求,验证了带拉线中心锚结方案在大坡道区段接触轨中应用的可行性。
    • 李乾; 于素芬; 关金发
    • 摘要: 为研制160 km/h及以上的受电靴与接触轨系统,亟需研究受电靴与接触轨耦合动力振动理论及建立相关仿真模型。本文根据受电靴、接触轨结构特点,利用有限元法和罚函数法推导了受电靴、接触轨和接触耦合的动力学方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耦合动力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接触轨设计参数对靴轨耦合动态性能的影响,为研究160 km/h及以上靴轨系统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孙明
    • 摘要: 为实现对接触轨表面缺陷的准确检测和精确定位,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B-CA YOLOv5接触轨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模型中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收敛速度与检测性能。在模型组加入CA注意力机制,能获取精确的接触轨表面缺陷特征坐标定位信息。利用上海地铁16号线接触轨表面缺陷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最终模型精确率为0.958,召回率为0.999,AP.5为0.968,AP.5:0.95为0.874,FPS为167。
    • 张迪; 王磊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迎来了良好契机,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电方式的好坏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的高低.本文从接触轨的组成、电压等级、接触轨材料和接触轨的布置等方面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的供电方式,对比分析了接触轨供电的上部、下部、侧面三种受流方式的特点,基于应用对比研究表明:在受流性能和安全性方面,下部受流方式更优异于上部受流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