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系统
指控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军事技术、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711437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火力与指挥控制、指挥控制与仿真、现代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七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二十四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等;指控系统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非、刘志勤、张继龙等。
指控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11437篇
占比:99.99%
总计:3711692篇
指控系统
-研究学者
- 王小非
- 刘志勤
- 张继龙
- 王毅增
- 刘忠
- 吴新垣
- 周启煌
- 夏永春
- 尹光洪
- 张子鹤
- 权冀川
- 李兵
- 王兵
- 王树宗
- 王永生
- 董志荣
- 丁睿
- 严隽永
- 于同刚
- 于璐
- 任翔宇
- 何宇
- 何炜
- 余为峰
- 余少波
- 修智宏
- 冀强
- 刘凯
- 刘国梁
- 刘明阳
- 刘福军
- 刘立阳
- 刘鑫
- 包卫东
- 史建国
- 史浩辉
- 叶瑞芳
- 吕世乐
- 周文
- 唐晓
- 夏学知
- 夏惠诚
- 姚鎏
- 姜志勇
- 孙海东
- 孟昭香
- 宋志明
- 宋玲芝
- 宗方勇
- 崔冰凌
-
-
陈颜辉;
赵雷
-
-
摘要:
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是当前水面舰艇构建防御鱼雷指控系统的核心内容。首先,在基本概念层面区分了纵向综合与横向综合的不同侧重,从主要特征角度归纳了防御对象多样性与防御手段多样性的基本内涵,在防御过程方面明确应立足一次性防御理念展开决策部署,并强调态势生成问题是制约防御效能提升的主要瓶颈。其次,围绕综合防御态势生成过程中的识别与定位2个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来袭鱼雷制导类型的识别原理与输出特点,探讨了实际弹道预测法和似然弹道预测法的实现方式及特征差异,从而形成了对综合防御鱼雷态势生成问题的完整表述。最后指出,综合防御鱼雷的目的可划分为主要对抗目的和辅助对抗目的,综合防御基本原则包括综合优先、效费比最佳、硬杀伤优先、威胁优先或信度优先等,综合防御火力分配可采取二级分配的方式,并围绕不同报警距离范围归纳了多手段综合防御鱼雷的关注重点及一般规律。研究表明,一套相对完整的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这对相关指控装备的研制和相应指挥能力的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
-
张律力;
刘建成;
王超
-
-
摘要:
针对指控系统遭到敌方实施的恶意干扰和系统内部产生互扰等问题,以炮兵指控系统为例,深入研究分析指控系统中不同电磁干扰的特征和产生机理,进而针对不同类型干扰分析其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分析能为解决指控系统效能的电磁干扰提供一定的参考。
-
-
王睿
-
-
摘要:
舰载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是决定未来信息化海战场战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必须在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保持稳定可靠的性能。论文使用GO法对舰载指挥控制系统中软硬件子系统成功概率进行分析,建立GO图并确立操作符的类型和故障概率,并分别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软硬件子系统的成功概率。为舰载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混合可靠性建模、分析、分配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
-
王鹏钧;
张丹丹
-
-
摘要:
当前,面对日益复杂和先进的空中威胁,世界防空反导装备和技术发展稳步推进。高超声速导弹防御系统成为发展热点和焦点,但因技术门槛较高,仅美国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走在各国前列。预警探测指控系统、拦截系统亦多有进步,各国的防空反导实战演练也多有开展,推动着防空反导系统和能力的发展,也预示着世界导弹攻防对抗将日趋激烈。
-
-
高昱
-
-
摘要:
人机交互技术对指控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至关重要.面向未来指控系统的人机交互需求,阐述了指控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指控系统人机交互环节存在的4种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沉浸式交互、多通道交互、人机融合智能交互、情感计算4种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于下一代指挥控制系统,以此来提高指挥控制过程的自然性、高效性和可靠性.该成果为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在指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撑.
-
-
王大颜;
瞿珏
-
-
摘要:
为了提高指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水平,保证操作人员快速捕捉重要信息,需要更加合理的界面评价指标。以操作人员的脑电信号作为研究对象,改变被试者需要完成任务的数量、复杂度以及时间限度,研究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下脑电指标与操作人员操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给出了特定操作环境下操作人员的脑电参数的变化,并且得到了与环境变化紧密相关的脑电参数指标,为指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依据。
-
-
王大颜;
瞿珏
-
-
摘要:
为了提高指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水平,保证操作人员快速捕捉重要信息,需要更加合理的界面评价指标.以操作人员的脑电信号作为研究对象,改变被试者需要完成任务的数量、复杂度以及时间限度,研究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下脑电指标与操作人员操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给出了特定操作环境下操作人员的脑电参数的变化,并且得到了与环境变化紧密相关的脑电参数指标,为指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依据.
-
-
-
-
摘要:
“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是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潛艇的4号艇。该艇是俄罗斯经历本世纪国际油价下跌而引发的经济困难后艰难完成建造的艘战略核潜艇,该艇满载排水量2400吨,采用与奥斯卡2级相同的K-69型190兆瓦压水堆,单轴推进,由于交付较晚K-549运用了同期建造的亚森级的部分成熟技术,优化了中部艇身的烟卷型艇身,升级了指控系统。
-
-
袁琛;
杜波;
周沙
-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多智能体集合的人机交互指控系统架构,阐述了人机交互指控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旨在结合系统运用现状,创新人机交互指控系统架构的使用方案,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展现多智能体集合的使用价值.
-
-
-
-
摘要:
预计2021年入役的“大胆”号下水于2016年4月。该艇水下排水量7004,长97米,艇员98人。它搭载了罗·罗公司的PWA2代压水堆,最大水下航速超过30节。机敏级的武备包括6具533毫米鱼需发射管主要使用英国产“旗鱼”反潜鱼雷与美国产“战斧”Block4巡航导弹。较好的经济性与智能指控系统是机敏级的最大特征,该艇反应堆可以25年不换料,指控系统首次采用数字化架构。此时该艇按照传统在前旗杆挂有后旗杆挂有海军旗,艇员还在两个旗杆顶部装上了王冠型装饰。
-
-
-
-
XIA Yong-chun;
夏永春;
ZHANG Wei;
张伟;
YIN Guang-hong;
尹光洪
- 《第八届全国仿真器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指控系统验证是以指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新兴专有概念,用于检验指控系统是否满足作战需求.总结提炼了指控系统验证的概念,指出其具有的对抗性、系统性、真实性的三大特征.在分析现有指控系统验证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控系统综合验证法,并对该方法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从效费比、可信性、完备性和重用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以作战仿真为基础的实兵、模拟环境验证法是指控系统综合验证法的重点,对该方法的阶段划分、主要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设计了验证支持系统,对其体系结构和支撑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重点分析了验证支持系统的仿真实现,从指控系统与作战仿真系统的无缝连接技术、仿真环境的可视化构建技术、高逼真度的作战仿真技术以及仿真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开展的指控系统综合验证法研究对于促进陆军指控系统信息化建设、探索指控系统应用有着较高的意义.
-
-
-
石文生;
李北林;
曲艳萍;
张洁
- 《2013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针对已经应用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无法实现指控系统的可靠性信息高度共享的问题,首先本文提出指控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给出了指控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对指控系统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做了分析,对后续工作进行了总结.
-
-
曹万华
- 《第四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
| 2012年
-
摘要:
信息融合是指控系统情报处理的核心技术,收集并综合处理多源情报信息,生成满足各类战役、战术和战斗要求的战场态势,是赢得战场信息优势的基础.报告主要介绍了美军近年来提出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内涵,“空海一体战”主要作战过程、作战样式和作战要素,提出了“空海一体战”背景下我军海上战役、战术信息保障在目标识别、打击效果评估、抗干扰、抗欺骗、抗隐身、抗复杂环境等方面对信息融合技术的能力需求,探讨了信息融合技术在传感器误差校准、异类信息融合、多传感器协同跟踪、态势估计与威胁判断、拟人型信息融合等技术方向、发展策略与技术途径.
-
-
-
许卫强;
陈国顺
- 《第二十四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在指控系统测试诊断中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指控装备测试诊断系统;对无线通信标准进行了比较,选择Zigbee作为节点间通信方式;从网络节点设计和无线通信控制两个方面对WSN进行低功耗设计;给出了终端测试软件的设计结构;该系统可实现指控系统的远程监测,增强了指控装备故障诊断的机动性与可维修性.
-
-
-
孙勇;
李妮
- 《2010年虚拟技术与环境仿真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随着智能系统理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需要一种通用的智能系统建模理论对其建模仿真进行指导.针对智能系统特点,基于知识工程建模理论、本体论及对象建模技术提出智能系统概念模型.明确智能系统的研究范围,并从领域知识、推理知识和任务知识三个范畴描述其模型,同时按照应用领域提出八个基本原子模型,原子模型内部实现独立功能,对外提供标准接口,通过接口可生成不同复杂度的复合模型,从而表达各种智能系统.以对空飞机指挥控制系统为例,通过智能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其通过原子模型表示的复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