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拨禾轮

拨禾轮

拨禾轮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058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河北农机、湖南农机、江苏农机化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收获机械技术及装备国际高层论坛、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联合收获机技术发展及市场动态研讨会等;拨禾轮的相关文献由6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耀明、吴崇友、布莱恩·赫林肖等。

拨禾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581 占比:99.87%

总计:120741篇

拨禾轮—发文趋势图

拨禾轮

-研究学者

  • 李耀明
  • 吴崇友
  • 布莱恩·赫林肖
  • 张敏
  • 王刚
  • 约书亚·R·皮尔森
  • 耶西·R·尼利
  • 邱长安
  • 朱怀东
  • 杜有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敏; 金梅; 王刚; 梁苏宁; 吴崇友
    • 摘要: 为减少油菜割晒机拨禾轮易缠绕和挂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曲柄平面五杆拨禾轮机构,建立了该拨禾轮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模型。根据双曲柄平面五杆机构存在的约束条件,基于编制的拨禾轮拨指运动分析程序,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一组满足油菜割晒拨禾要求的拨禾轮机构结构参数组合,实现了拨禾轮拨指低速入禾、加速推送、快速出禾和拨指翻转的动作要求,与偏心式拨禾轮相比,同等回转半径和转速下,增大了拨指动态轨迹“环扣”的高度和宽度。分析了拨禾轮机架初始安装角度以及机具前进速度等参数变化对拨禾轮拨指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和轨迹的影响,分析得出拨指在一个旋转周期内速度为非匀速变化,拨禾过程拨指速度缓慢变化,加速度无突变,通过拨禾轮转速和机具前进速度合理匹配,可实现零速扶禾,对油菜穗头冲击小,减少缠绕。对比分析得出双曲柄平面五杆机构拨禾轮拨禾轮线速度比可以按拨禾轮匀速转动并以拨禾轮轴为中心的拨指尖静态轨迹最小内接圆半径为长度的圆周线速度近似计算。开展了双曲柄平面五杆机构拨禾轮和偏心式拨禾轮油菜割晒机对比试验,田间试验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采用双曲柄平面五杆机构拨禾轮的割晒机铺放角度不大于25°,铺放角度差不大于8°,拨禾轮转速对铺放角度的影响不显著(P=0.165>0.1),拨禾轮类型差异对铺放角度的影响极显著(P=0.0020.1),拨禾轮类型差异对铺放角度差的影响显著(P=0.015<0.1),双曲柄平面五杆机构拨禾轮试验全程未出现拨禾轮挂禾和缠绕现象。
    • 董学虎; 张培; 陈斌玺; 陈大穗; 陈召; 陈政梅; 游潇; 刘俊孝
    • 摘要: 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机在高速作业时,摘穗后的茎秆不能顺利抛出、抛送过程茎秆堵塞等问题,以4YZT-2型自走式鲜食玉米对行收获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摘穗台的核心部件拉茎装置、抛禾装置及张紧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试验表明:增加抛禾装置(后拨禾轮和导向板)有良好的茎秆疏导作用;延长拉茎架可增加拉茎带的工作长度,在不影响工作效果的情况下将极限移速提升至21.6 km/h;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优化后的摘穗台机架的三维参数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机架模型第1阶固有频率增至39.6 Hz,其增加幅度为41.7%,大大高于机架发生易共振变形的频率,结构优化合理,显著提高了机具作业的可靠度。
    • 周子涵; 尚书旗; 王东伟; 何晓宁; 谭营; 董成
    • 摘要: 针对甘薯分段收获技术需求,结合国内外甘薯收获技术及装备,提出一种甘薯秧蔓收获方式,并设计甘薯秧蔓收获机专用割台。该甘薯秧蔓收获割台主要由拨禾切割装置和防堵防缠输送装置组成,可以实现甘薯秧蔓的切-送-归集。首先,理论分析该割台的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及传动配置关系,确定拨禾切割装置上仿垄型排列的割刀和弹齿的安装高度和安装密度,以及拨禾轮、割刀和弹齿的结构参数。其次,通过对拨禾切割装置、捡拾装置和螺旋输送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力学分析,明确拨禾轮、捡拾器、螺旋输送绞龙转速和结构决定秧蔓切割效果和收获质量,并确定捡拾器和螺旋输送绞龙的关键结构参数,最后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该机具的切-送-归集收获效果。结果表明:当整机前进速度为0.6 m/s,拨禾轮转速为46 r/min,捡拾器转速为43 r/min,割台损失率仅为1.3%,整机作业效率为0.45 hm^(2)/h。割台搭配48 kW拖拉机在工作过程中运行稳定,割台在工作过程中无堵塞、无缠绕,满足甘薯秧蔓联合收获机的设计需求。
    • 摘要: 一、收获倒伏水稻1.选择适用机具。半喂人谷物联合收割机作业效果优于全喂人谷物联合收割机。如严重倒伏且倒伏方向一致,优先选用半喂人机型。如倒伏不严重且倒伏方向交错,优先选用全喂人机型。选用全喂人机型收获倒伏角大于60°的水稻时,应加装“伏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并调整汤德宏/图拨禾轮与割刀的相对位置,调整弹齿角度后倾,将割台降至适宜高度。
    • 廖培旺; 禚冬玲; 付春香; 刘凯凯; 王成; 张爱民
    • 摘要: 为提高棉秆回收率、压缩打捆效率和打捆质量,根据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的田间作业条件和棉秆的力学特性,采用理论、仿真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关键部件滚筒式铡切机构、拨禾轮、螺旋输送辊和曲柄滑块压缩机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的滚筒式铡切机构转速为120 r/min,拨禾轮转速为36 r/min,螺旋输送辊转速为178 r/min,滚筒式铡切机构转速为120 r/min,曲柄滑块压缩机构压缩频率为110次/min,拨禾轮圆周上均布的拨禾板数量为8个。同时进行改进前后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的棉秆回收率提高6.6%,压缩打捆效率提高43.4%,打捆密度提高14.7%,成捆率提高10.1%,规则草捆率提高4.7%。
    • 蔡可喜
    • 摘要: 在联合收割机的工作过程中,拨禾轮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组件,因此,在研究联合收割机拨禾轮转速控制系统时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分析拨禾轮的实际工作过程,借助拨禾轮的工作过程,通过进行数学运动模型构建的方式确定拨禾轮的功率、型号等信息,选择合适功率和型号的电机,而单片机的使用也是实现整个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重点,在整个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通过通三相电和加入单片机的方式,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并构建稳定的电路系统,为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长久的供电条件,本文分析联合收割机拨禾轮的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为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发展提供资料.
    • 刘凡; 肖平; 司马勇; 陈黎卿
    • 摘要: 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收获效率,减少收割损失,对其拨禾轮进行设计及仿真研究.首先构建拨禾轮理论模型,然后进行设计计算,进而运用Solid Works 2020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ADAMS 2020软件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并施加约束、运动副以及驱动,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施加不同的驱动,对不同前进速度和圆周速度的拨禾轮进行运动学仿真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拨禾轮拨禾速度比λ可以工作在(1,1.935)区间,其运动轨迹为次摆线,具有明显的拨禾作用,也降低了收割时谷物的损失.
    • 摘要: (续第10期第32页)7.收割倒伏作物收割倒伏水稻时,可通过在收割机上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尽量减少倒伏水稻收获损失,并放慢机器作业速度。原则上倒伏角小于45°时,收割作业不受影响;倒伏角45°~60°时,调整收割机,使拨禾轮位置前移、弹齿角度后倾;倒伏角大于60°时,使用全喂人式联合收割机逆向收割,拨禾轮位置前移且转速调至最低,并将弹齿角度调整至后倾。
    • 杨毅; 李耀明; 青苡任
    • 摘要: 为了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的割台损失,对割台拨禾轮的入禾轨迹进行了分析与试验.根据油菜的多分枝"树状"特性,将拨禾轮的入禾过程划分为低效拨禾阶段和高效拨禾阶段,并确定了拨禾轮的入禾点位置及弹齿的入禾方式.弹齿在入禾过程中,采用斜插入禾模式有助于减少割台损失.对拨禾轮转速、拨禾轮水平位置、拨禾轮垂直位置3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田间试验,对比弹齿竖插入禾和弹齿斜插入禾两种模式的割台损失率情况.结果 表明: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的割台损失率更低;各因素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的显著水平顺序为拨禾轮转速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水平位置;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拨禾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拨禾轮转速18r/min、拨禾轮水平位置500mm、拨禾轮垂直位置1200mm.研究结果为减少油菜割台拨禾损失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