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蛇行减振器

抗蛇行减振器

抗蛇行减振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3596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提高旅客舒适度”学术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快捷货车转向架技术交流会、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等;抗蛇行减振器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腾养、郭兆团、池茂儒等。

抗蛇行减振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3596 占比:99.95%

总计:173682篇

抗蛇行减振器—发文趋势图

抗蛇行减振器

-研究学者

  • 徐腾养
  • 郭兆团
  • 池茂儒
  • 梁树林
  • 吴旭
  • 朴明伟
  • 兆文忠
  • 徐传波
  • 曹洪勇
  • 王成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海; 冉祥瑞; 李海涛; 林凤涛; 王秀刚
    • 摘要: 高速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依赖抗蛇行减振器维持车体横向振动的平稳性,为提高不同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需要对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包含抗蛇行减振器液压数值模型与CRH3车辆动力学模型的U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参数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随后基于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的影响设计两种工况,基于UM-ISIGHT联合仿真采用NSGA-II算法对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常通孔径、卸荷孔径和活塞杆直径对车辆平稳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车速较低时,增大常通孔径有利于车辆平稳运行;车速较高时,随着直径增大,常通孔、卸荷孔和活塞杆直径分别使车辆平稳性呈现“劣-优-劣”、“优-劣-稳定”和轴对称下降的变化趋势。对抗蛇行减振器常通孔径和卸荷孔径进行多目标优化后,高速、高等效锥度条件下车辆平稳性提高20.72%,优化效果显著。
    • 邵俊捷; 雷蕾; 胡泽耀
    • 摘要: 抗蛇行减振器是高速列车悬挂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通过抗蛇行减振器的实测性能退化数据和抗蛇行减振器的设定阻尼值,获取到不同性能状态的抗蛇行减振器性能数据。根据我国某型主力高速列车的动力学参数,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不同性能状态的抗蛇行减振器性能数据,分析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运行时,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变化对轮轨之间作用力的影响较小;在实际运行时,抗蛇行减振器性能变化对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在仿真工况下,车辆的平稳是始终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车辆运行的临界速度对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变化敏感。实测性能退化数据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抗蛇行减振器使用,车辆的临界速度显著下降;抗蛇行减振器的设定阻尼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阻尼值有利于增加车辆运行的临界速度,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 池长欣; 梁树林; 池茂儒; 高红星; 李奕潇
    •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油压减振器模型不能反映其动态特性对高速列车横向平稳性的影响。文中基于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结构力学等理论,建立一种包含压力缸、常通孔、储油缸、回油阀、卸荷阀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模型,并利用Simulink建立其计算机仿真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动态模型仿真计算的示功图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体现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动态特性;传统的减振器分段线性模型仅能体现随速度增大而增大的黏性阻尼力,计算的示功图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差。将建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模型与传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等效锥度为0.01、运行速度为200 km/h附近时,高速列车的车体蛇行运动频率易与车体下心滚摆频率耦合从而导致横向平稳性急剧降低,重现并解释了高速列车在低等效锥度,低于正常运行速度时发生的车体异常横向晃动现象,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动态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动力学仿真精度,准确地反映车体蛇行运动频率对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关系,为研究高速列车横向平稳性变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平台。
    • 王泽根; 宫岛; 周劲松; 孙煜; 李哲豪
    • 摘要: 针对某型动车组在运行中出现的车体抖振伴随转向架蛇行运动的整车异常振动现象,对车辆进行在线试验,发现大踏面锥度状态的车辆在较高速度工况运行时,存在稳定性不足,致使转向架的蛇行频率不断上升与车体菱形模态频率接近,继而引发车体的抖振。为了提升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一种融合解析优化和仿真优化的两级递进优化方法(Analytical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Optimization,简称为AOSO),对抗蛇行减振器参数进行优化,并在车辆线路试验中验证优化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磨耗轮状态下车辆的临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转向架已无明显的蛇行运动、车体抖振也得到明显改善。
    • 池长欣; 梁树林; 池茂儒; 高红星; 周业明
    • 摘要: 为了提高车辆动力学计算机仿真精度,研究抗蛇行减振器力学模型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可压缩流体的压力-流量特性建立了我国某高速动车组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段线性模型,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能够同时体现黏性阻尼力和油液被压缩而产生的回复力,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计算的临界速度会随踏面等效锥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计算的横向平稳性指标较高,且随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显著。研究表明,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动力学仿真精度,对车辆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有较大影响,但对垂向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较小。
    • 张喜清; 蔡松岩; 李幸人; 史青录; 张宏伟
    • 摘要: 以某型宽轨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将抗蛇行减振器等效为Maxwell模型,建立了带二系悬挂的三轴刚性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蛇行运动线性稳定性理论,推导了转向架的临界速度计算方程,研究了不同二系横向刚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和结构阻尼对临界速度的影响并给出建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为达到更高的临界速度,在确定的二系横向刚度下,串联刚度和结构阻尼存在最优值和饱和值,且较大的串联刚度应匹配较大的结构阻尼,较小的串联刚度应匹配较小的结构阻尼;在满足这一匹配原则的基础上,二系横向刚度较大时,与其匹配的串联刚度应较大、结构阻尼应较小,二系横向刚度较小时,与其匹配的串联刚度应较小、结构阻尼应较大。建议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取50 MN/m,结构阻尼取8 MNs/m。
    • 时蕾; 张龙华; 吴兴文; 徐传波; 郭兆团
    • 摘要: 选取了两种常见的典型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即阀片控制阻尼结构和螺旋弹簧控制阻尼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且仿真分析了减振器温变特性与车辆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液温度的升高,两种结构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及动态阻尼均减小;相对于高温,低温对减振器温变特性和频变特性的影响均较大;随着频率增加,动态阻尼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动态刚度均呈先增加后逐渐保持不变趋势;油液温度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较大,对安全性影响较小,且低温对动力学性能影响大于高温。
    • 陈国泰; 卢婧; 程刚
    • 摘要: 利用MATLAB中频域内虚拟激励的分析方法,得到在不同车速及抗蛇行减振器节点刚度下前、后转向架主要横向振动部分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值。经研究发现,车速是影响前、后转向架位移和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值的主要因素。在不同频率范围内,不同节点刚度值对功率谱密度值的影响各有差异,其节点刚度参数对功率谱密度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频范围。转向架横移、侧滚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变化相对于抗蛇行减振器节点刚度的取值非常敏感,而合理地降低抗蛇行减振器橡胶节点刚度有利于提高转向架的横向运动平稳性。
    • 文敬涵; 曾京
    • 摘要: 针对应用于我国动车组上的某型抗蛇行减振器,利用减振器性能试验台,在常温环境条件下进行泄漏试验和力学特性试验。通过泄漏试验检验抗蛇行减振器密封性能。力学特性试验分为静态和动态特性试验;静态特性试验验证抗蛇行减振器静态特性包括阻尼力-速度和阻尼力-位移特性;动态特性试验测试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参数,输出不同幅值及不同频率下减振器的动态刚度和动态阻尼。减振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均无漏油现象,满足技术要求。同时试验结果表明了抗蛇行减振器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
    • 成军强; 杨陈; 贾小平; 苏文静
    • 摘要: 基于某设计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新型地铁车辆,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对转向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磨耗轮状态下、车辆在安装抗蛇行减振器前后的临界速度。使用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对该型转向架进行滚振动力学试验,并对比在安装抗蛇行减振器前后车辆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车轮磨耗状态下,安装抗蛇行减振器时的车辆蛇行临界速度高于160 km/h,不安装抗蛇行减振器时的车辆蛇行临界速度低于120 km/h。这说明安装抗蛇行减振器能够显著提高车轮磨耗后车辆的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