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不规则
扭转不规则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业经济、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1111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西部大开发(中旬刊)、广东土木与建筑、结构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第二十一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等;扭转不规则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明、吴兵、周艳等。
扭转不规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111篇
占比:99.65%
总计:21185篇
扭转不规则
-研究学者
- 刘春明
- 吴兵
- 周艳
- 姜鋆
- 孟美莉
- 李楚舒
- 李永双
- 李鸣
- 梁为圳
- 沈怿炜
- 钱稼茹
- 仇志斌
- 任魁生
- 何倩
- 何卓华
- 何荣容
- 余银银
- 侯希明
- 傅学怡
- 冼静雯
- 刘仰春
- 刘忠
- 刘晓晨
- 刘畅
- 叶汉虎
- 叶逊凡
- 吴双文
- 吴栋
- 周建
- 周琪
- 周邦树
- 孙秀菊
- 宁燕琪
- 安涛
- 宋鸿誉
- 尹晓娜
- 康强文
- 张亲玲
- 张光辉
- 张德刚
- 张志刚
- 张敬书
- 张浩远
- 张涛
- 张琦
- 张锐
- 彭高鹏
- 徐小云
- 戴陆辉
- 戴雅萍
-
-
王健泽;
戴靠山
-
-
摘要:
在地震来临时,一般假设建筑结构同时受到两个正交水平方向分量与一个竖向分量的地震动作用。双向水平地震效应组合方法用于估计两个正交水平分量地震动同时作用时结构的内力效应。本文主要对我国与美国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使用的平方和开平方根(SRSS)方法与百分比组合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首先,对比了我国与美国规范在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效应时的适用情况及相关规定上的异同。以一4层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为工程案例,考虑两国规范在适用情况上的规定,设置了三个结构布置方案。对三个结构布置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22组地震动,开展了动力时程分析。提出了针对SRSS方法与百分比组合方法的评估指标,基于时程分析结果,发展了双向水平地震效应组合的概率性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SRSS方法与百分比组合方法用于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较为保守。在简化组合规则的适用条件上,美国规范对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不进行考虑有一定的合理性。建议我国规范对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含双向受压柱的设计要求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效应组合。
-
-
郭建虎
-
-
摘要:
本文结合南宁市地铁3号线工程平乐停车场项目办公楼的结构设计,从结构布置、计算、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分析,对框架结构体系的确定、扭转不规则分析、楼梯对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影响及设计建议等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
-
张锐
-
-
摘要:
某金融中心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存在楼板不连续、转换层及扭转不规则等现象,属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建筑布置,设计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和专项优化,使之具有良好的结构抗震性能。结构整体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整体指标满足规范的要求,不规则导致的不利影响较小。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楼板薄弱位置的补强措施可实现楼板传力可靠性;转换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框架梁、柱均达到“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调整转换构件截面,消除了由转换造成的刚度变化影响;通过对结构主要构件设置抗震性能目标,保证结构在不同地震工况下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
-
吴双文;
尹晓娜
-
-
摘要:
成都某项目为超B级高度的复杂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穿层柱、斜柱、核心筒剪力墙收进的抗震不利情况。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重要性提出了高于性能D、低于性能C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及大震的等效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和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对于核心筒收进位置的竖向构件,通过计算分析及构造措施加强,可以确保结构构件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
-
沈怿炜
-
-
摘要:
对某平面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YJK和Midas?Building两种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弹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分析.对比了刚性板与弹性板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影响与合理性.讨论了多遇地震与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内力、位移、位移角等整体结构特性,调整结构模型薄弱处以改善其抗扭性能直至满足规范要求.
-
-
郑履云
-
-
摘要:
本工程为塔楼带裙房的大底盘结构.由于塔楼偏置,结构设计时利用裙房楼梯间设置剪力墙,加大远端的梁柱断面等措施以减小平面偏心的不利影响,并将裙房远端框架梁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以提高其在地震力下的变形能力.
-
-
沈怿炜
-
-
摘要:
对某平面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YJK和Midas Building两种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弹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分析。对比了刚性板与弹性板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影响与合理性。讨论了多遇地震与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内力、位移、位移角等整体结构特性,调整结构模型薄弱处以改善其抗扭性能直至满足规范要求。
-
-
梁为圳
-
-
摘要:
主要介绍超高层办公楼的结构布置,抗震性能化设计及结构概念设计。针对本工程存在超B级高度,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和局部穿层柱等不规则项,经多软件弹性比较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且对薄弱位置采取加强措施,保证结构设计能满足规范及拟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
-
杨忠平;
张敬书;
郭航;
彭高鹏;
郭士刚
-
-
摘要:
某标志塔地上26层,主体高89.5m,高宽比为11.25,平面呈不规则的扇形,除顶部4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其余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工程存在扭转不规则、竖向结构体系变化和高宽比过大等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为:在墙肢端部设置翼缘,增大了抗扭刚度;结合电子广告牌对结构刚度要求较高、但该塔平时无人使用和工作的特点,按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的限值分别控制层间位移角;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设计,保证了结构底部加强区满足中震抗剪弹性和抗弯不屈服的要求;进行了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结构能够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针对高宽比过大引起的地基零应力区过大的问题,采用了桩筏联合基础,提高了结构的抗倾覆能力。上述措施较为经济合理。
-
-
王松荣
-
-
摘要:
海门某办公楼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结构高度为64.3m。结构共存在四项不规则,分别为楼板不连续、扭转不规则、体型竖向收进、塔楼偏置,属于复杂超限高层。本项目针对结构多项超限,采取了相应的增强措施,进行了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最终结果不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也满足了抗震性能的设计目标。
-
-
-
邹银生;
刘畅
- 《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综合国内外规范关于结构抗扭设计的规定,就扭转不规则的界定和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规范中判断扭转不规则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对具体取值进行了评估.对扭转不规则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扭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傅学怡;
吴兵;
孟美莉
- 《第二十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介绍了天津招胜地产卫津南路超高层住宅项目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该工程结构存在超高、转换、扭转不规则等超限情况,结构设计时采用了多种软件、多个力学模型对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围合剪力墙,产生束筒效应,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抗侧刚度.相关作法可供类似的工程设计参考.
-
-
李楚舒;
刘春明;
李永双
- 《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根据我国(GB50011-2001)和(JGJ3-2002)对抗震设计和结构扭转不规则控制的相关规定,从结构分析与结构动力学的相关概念出发,结合工程设计实践遇到的具体问题,剖析了相关问题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解决方法.
-
-
姜鋆;
钱稼茹;
王翠坤
- 《第18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对一幢具有平面扭转不规则、凸凹不规则和立面收进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弹性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平面扭转不规则使结构的边构件的内力较中构件大,一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在另一方向也有大的反应;立面收进同时扭转不规则使层间位移在收进层有突变,收进层的竖向构件特别是离收进位置近的构件内力显著增大;双向地震对构件内力的影响较大.在地震反应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别不规则结构的设计建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