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车辆
战术车辆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武器工业、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8174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模型世界、国外坦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全国(宁波)防锈润滑包装学术研讨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2012学术年会、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年会暨首届军事轮式车辆装备论坛等;战术车辆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忠、杨森、赵祥君等。
战术车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8174篇
占比:99.97%
总计:328257篇
战术车辆
-研究学者
- 刘忠
- 杨森
- 赵祥君
- 陈华兵
- 于坤炎
- 万克华
- 杨洲
- 黄韬
- 孙楠
- 徐新强
- 高树新
- 于晓春
- 刁增祥
- 吴挺
- 周勇
- 周振华
- 周胜蓝
- 张坤
- 李进伟
- 杨国超
- 杨林
- 杨磊
- 汪福均
- 王敬东
- 王秋羽
- 胡孝恒
- 谭梅凤
- 贾金荣2
- 资新运
- 邓明
- 郑果
- 郑贤文
- 马圣杰
- 高瑶瑶
- 魏笑非
- 黄叶萍
- CHENG Zhibing
- JIA Nan
- LAI Fu-wen
- LI Xiao-hui
- QIAN Shantai
- SUN Wei
- WANG Lin
- XU Xin-xi
- ZHANG Ming
- 于清翠
- 任鹏
- 何晓辉
- 刘伍权
- 刘健锋
-
-
-
-
-
-
-
摘要:
2018年10月18日,韩国陆军公布了“长白山虎”计划,计划投资11亿美元,到2030年为所有步兵部队配备轮式装甲车辆,以增强步兵机动性和火力。具体型号包括K806型6×6和K808型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以及其他小型战术车辆。
-
-
赵祥君;
张鸣;
金晓辉;
于坤炎;
王立辉
-
-
摘要:
为在我军战术车辆人机工程的设计中确定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开展战术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指标权重研究.在系统构建我军战术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战术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权重排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战术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指标的权重排序,符合我军战术车辆人机工程实际情况,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排序结果真实可靠.
-
-
-
-
摘要:
据报道,韩国陆军向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所作报告中提到,韩陆军将于2030年前实现单兵和装备的机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彼时,韩陆军班级单位就配有轮式装甲车、E200装甲车和小型战术车辆,徒步长途行军将成为历史。每名士兵将拥有战斗服、防弹衣、防弹头盔、水壶、瞄准镜和步枪等33种装备,机器人会普及到部队,构建有人/无人复合战斗体系。
-
-
-
曾繁琦;
资新运;
边浩然;
杨磊
-
-
摘要:
为解决现有移动式供电系统不能满足新型军事装备对电力保障要求的问题,提出战术车辆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ISG)技术方案.分析目前移动式供电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移动式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某型军用越野车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ISG技术的功能需求、发电模式,阐明其用于战术车辆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提高军事装备电力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战术车辆ISG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
王超;
何晓辉;
沈新民;
刘安心;
徐磊
-
-
摘要:
液压驱动车辆具有机动性好、能量回收率高、越野性能好等优点,是车辆新型传动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某型战术车辆为原型车,提出了三种液压驱动底盘设计方案,并根据战术车辆的设计需求,以机动灵活性、操纵控制性和燃油经济性为准则构建层次分析法模型,优化选择出液压驱动战术车辆底盘设计方案,为液压驱动战术车辆底盘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
-
-
周胜蓝;
张苧心;
于清翠;
李淑云;
李孟华;
金智姗
- 《2014全国(宁波)防锈润滑包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提高战术越野车的腐蚀防护能力及耐久能力是战术车辆应用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直接影响部队能否"拉得出、连得上、藏得住"和后方勤务能否做到"保障有力"的重要环节.结合战术越野车复杂的工况,经常涉水,更多的越野行驶和大载荷牵引,长时间、静止地暴露在苛刻环境中,服役年限比商用车长很多、使用环境特殊等特点,它的防锈防护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综述了战术车辆底盘及零部件的锈蚀防护特点及防锈技术;同时阐述了现存防锈技术中的难点及防锈技术的发展趋势.
-
-
-
-
JIA Nan;
贾楠;
XU Xin-xi;
徐新喜
- 《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
摘要:
以某型战术车辆为基础,在MATLAB中建立了基于卧姿乘员的五自由度整车非线性振动系统,利用频域法获得了在随机激励作用下卧姿乘员位置处垂直方向振动响应,根据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能量分布和参数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振动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悬架的刚度与阻尼特性;在ADAMS/Car中建立了基于伤员运输舒适性的整车多体动力学平顺性仿真模型;利用ADAMS/Insight软件,对D级路面下四种车速的整车刚度与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四种车速下卧姿乘员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均明显小于目标值0.315m/s2,人体吸收功率均明显小于目标值0.3W,极大地改善了卧姿乘员的舒适性,达到了研究的目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