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941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中医急症、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毓琴、卢弘、向圣锦等。

急性前葡萄膜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9415 占比:99.89%

总计:89515篇

急性前葡萄膜炎—发文趋势图

急性前葡萄膜炎

-研究学者

  • 王毓琴
  • 卢弘
  • 向圣锦
  • 李艳
  • 卢纯洁
  • 姜小涵
  • 赵颖熙
  • 周猛
  • 张子城
  • 纪皙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晶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TL1A在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31例和30例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和白细胞介素17的浓度。结果AAU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显著升高(p<0.05),且HLA-B27+AAU患者相较HLA-B27-的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血清TL1A和IL-17(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AU患者中血清TL1A与IL-17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4307,p=0.0156)。治疗后AAU患者血清TL1A与IL-17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TL1A在AAU患者异常升高,且与患者促炎细胞因子IL-17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AU患者的炎症免疫过程。
    • 吴春宏; 吴小祺; 赖俏群
    • 摘要: 目的探讨典必殊滴眼液与地塞米松球旁注射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诊治的7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地塞米松球旁注射治疗,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炎症控制时间和房水细胞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必殊滴眼液联合地塞米松球旁注射可提高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加快病情好转,减少疾病复发,安全可靠。
    • 宁志豪; 陈小华; 邢璐璐; 高甜丽; 王绍坡
    • 摘要: 目的验证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急性特发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河北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80例(8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40只眼)。对照组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普拉洛芬滴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自拟化浊解毒方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前房闪辉、前房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指数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房细胞和前房闪辉等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急性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疗效确切,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前房反应得到有效改善,且中药组方药物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潘宏华; 边平达; 邵玉红
    • 摘要: 唑来膦酸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之一,它与骨骼羟磷灰石有高亲和的结合力,能特异性地结合到骨转换活跃的骨表面,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减少骨吸收,降低椎体、髋部和其他部位骨折的风险[1]。本院在使用唑来膦酸过程中,有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不常见的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现报道如下。
    • 沈文娟; 徐红; 冯超逸; 陈晨露; 吴晓燕; 朱源
    • 摘要: 目的观察泄热祛瘀针刺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4例,删失4例)和针刺组(33例,删失3例)。西药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针刺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泄热祛瘀针刺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4 d后视力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裂隙灯下前房反应情况,统计2组患者治愈时间及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14 d后,针刺组视力提高率为96.7%(29/30),西药组为73.3%(22/30),针刺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第7天睫状充血评分和第14天的疼痛、畏光流泪、睫状充血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治疗14 d后,针刺组前房炎性反应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P<0.05)。治疗14 d后,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93.3%(28/30),西药组临床治愈率为70.0%(21/30),针刺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6.7%(2/30),西药组为30.0%(9/30),针刺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泄热祛瘀针刺方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症状及前房炎性反应改善更快更明显,且复发率低。
    • 樊爱芳; 白惠玲; 刘勤; 王芃萱; 苏萌; 张书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IL-35、TGF-β1表达水平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L-35、TGF-β1在急性前葡萄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05/2019-05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30例作为急性前葡萄膜炎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IL-35、TGF-β1表达水平,并根据改良的EIU临床评分标准评估急性前葡萄膜炎严重程度.结果: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IL-35、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但血清IL-35与TGF-β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637,P<0.001).结论:血清IL-35、TGF-β1水平变化与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在急性前葡萄膜炎中协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张伟莉; 方申雲; 陈洪
    • 摘要: 目的 分析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AAU)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9年12月单眼发作的急性非感染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LA-B27是否阳性,分为HLA-B27阳性AAU组和HLA-B27阴性AAU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对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HLA-B27阳性AAU组72例,HLA-B27阴性AAU组4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有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因子、治疗前眼压、发病至开始治疗的间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AS、治疗前眼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LA-B27阳性AAU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治疗前眼压、合并有AS.因此,临床应重视眼压监测、加强AS多学科治疗.
    • 郭宁宁
    • 摘要: 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时间、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完成治疗.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氟米龙滴眼液相比,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可提高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应用安全.
    • 王玉青; 刘云霞; 任桂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和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与HLA-B27相关的急性前葡萄膜炎(B27AAU)和特发性AAU(IAAU)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对196例B27AAV和IAAU患者和210例正常人进行KIR基因和HLA-C等位基因分析.结果:B27AAU组的HLA-C2和KIR2DL1/HLA-C2的频率分别为0.009和0.044,而HLA-C1C1和HLA-C1的频率较低(P=0.034和P=0.009).在IAAU中,KIR2DL2和KIR2DL2/HLA-C1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9和P=0.044),而KIR2DL3和KIR2DL3/HLA-C1的频率较低(分别为P=0.000和P=0.001).结论:HLA-C2和KIR2DL1/HLA-C2、KIR2DL2和KIR2DL2/HLA-C1可能分别对B27AAU和IAAU敏感.HLA-C1C1和HLA-C1、KIR2DL3和KIR2DL3/HLA-C1可能分别对B27AAU和IAAU起保护作用.
    • 田涛; 姚晓喜; 刘茹; 彭婧利; 邝国平
    • 摘要: 目的:检测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探究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1/2020-12本院收治的60例AAU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血清及房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并对AAU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earson法分析AAU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分析A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和房水中EPO与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Spearman分析A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均高表达,且两者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关系密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