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术
心血管介入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836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四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等;心血管介入术的相关文献由23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家贤、刘姝莉、张建平等。
心血管介入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8367篇
占比:99.89%
总计:138522篇
心血管介入术
-研究学者
- 俞家贤
- 刘姝莉
- 张建平
- 张振富
- 张晓兰
- 曾伟
- 梁英智
- 毛玉红
- 王凤
- 王蒙丽
- 肖燕
- 胡东芳
- 董晓芳
- 贺密杰
- 陈颖
- LI Lin
- LI Xiao-xue
- XIAO Jian-ming
- 丁薇
- 于士祥
- 于梅
- 付荣娟
- 付黎影
- 任娜
- 任娜1
- 任春晖
- 何丽
- 何雪莹
- 余军梅
- 侯晓华
- 傅健忠
- 冯业娜
- 刘中梅
- 刘丹
- 刘亚萍
- 刘倩苗
- 刘凌云
- 刘叶
- 刘坚
- 刘捷
- 刘文华
- 刘显庆
- 刘洪
- 刘珍
- 刘璐
- 刘福亮
- 刘贵丽
- 刘静
- 史亚星
- 史德勇
-
-
王俊;
邢秀琴;
应勤丽;
杨秀翠;
夏凡
-
-
摘要: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对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1例采用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30例)和联合组(31例)。单药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血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单药组(80.00%)(P<0.05);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各因子评分中除“催眠药物”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2组24 h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2组多巴胺(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2组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8%,单药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和血生化指标,提高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
-
王瑞娅;
张冰;
王宇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护理评估在心血管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4月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基于HIS的护理评估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生活质量采用SF-36中文版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8个维度,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前臂血肿、低血压、介入术后动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护理评估用于行心血管介入术患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
闫军
-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导致心包填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且术后并发心包填塞患者(30例)的数据资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及舒张压并没有太大变化,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收缩压及心率有着明显变化,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导致的心包填塞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确诊、救治,降低死亡率.
-
-
李金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实施心血管介入术的9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取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
田光雷;
史亚星
-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策略.方法:68例需要实施心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34例加以护理配合策略.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94%,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7.65%,前者发生率低于后者,即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51.49±5.74),抑郁评分为(51.67±6.81),护理满意评分为(9.26±0.71),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为(73.57±8.44),各项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对需要实施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策略,能够显著改善其护理后的心理状态,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
-
-
王超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薛城区人民医院介入室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照护,干预组实施一般照护,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性化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个性化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个性化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对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
-
-
甘平;
黄烨;
黄华梅
-
-
摘要:
目的 探究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入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总计150例,对术后合并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记录,分析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无迷走神经反射、合并迷走神经反射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150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中,11例患者合并迷走神经反射,占比为7.33%,一般资料中精神紧张、过度压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尿潴留对比差异显著,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精神紧张、过度压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及尿潴留为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后续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措施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
-
谢喜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术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术的老年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王松慧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近年来,介入技术因具有治疗效果好、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手术人数的不断增加,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也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进一步提高心内科护理的专科性迫在眉睫.
-
-
刘丹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护理引入心血管介入术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rn 方法:本院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应用介入术进行治疗的心血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n 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67%,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8例,发生率13.33%,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对应用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
-
陈凌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年患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介入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明确老年心血管介入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风险应对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陈凌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年患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介入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明确老年心血管介入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风险应对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陈凌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年患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介入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明确老年心血管介入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风险应对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陈凌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年患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介入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明确老年心血管介入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风险应对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
-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4-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实时导管介入信息测量装置,支撑架通过电动滑块安装在直线导轨上,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导管插入口,导管通过导管插入口设置在支撑架上,导管上套装有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之间,导管输出端内侧安装有微型摄像头,导管另一端连接有位移传感器发射端,位移传感器发射端电性连接有位移传感器接收端,位移传感器接收端安装在直线导轨上一端,位移传感器接收端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该装置结构合理,利用支撑架可以将导管套入在上方,有利于对手术的导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利用圆形气囊方便根据导管的直径的大小进行调节,利用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实时检测医生手部的压力,有利于导管的输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