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延迟效应

延迟效应

延迟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22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心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消费导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全国第二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等;延迟效应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清民、张殿堂、朱水波等。

延迟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3225 占比:99.79%

总计:43316篇

延迟效应—发文趋势图

延迟效应

-研究学者

  • 张清民
  • 张殿堂
  • 朱水波
  • 殷桂林
  • Alkan
  • A·巴尔托雷利
  • Berg
  • Johanna
  • Karin
  • M·R·戈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琴; 罗帆
    • 摘要: 两栖水上飞机起降阶段事故频发,研究其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两栖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播机理,基于疾病传染SEIRS模型,考虑两栖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传播效应和延迟效应,构建了无标度网络上的两栖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播延迟(D-SEIRS)模型,利用Routh-Hurwitz判据推导分析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求解了模型的稳态密度及基本再生数。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揭示了两栖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动态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网络中感染类节点的稳态密度随有效传播率和传播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传播延迟会减小网络中风险传播阈值,加快风险爆发平衡状态的出现;潜伏类节点的传播率和感染类节点的传播率均会导致感染节点和潜伏节点稳态密度的增加,且潜伏节点的有效传播率对网络中的风险传播影响更大。
    • 赵靖; 王佩佩; 李佳玉; 吕宇凌
    • 摘要: 针对辐射式供热供冷系统开启阶段存在的大延迟效应而导致的难以实施精确控制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末端传热延迟时间和开启阶段建筑热响应时间的定义及试验测试方法。以某一研究案例建筑的毛细管辐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测试室内空气温度和辐射末端的供回水温度等数据,得到在供回水平均温度20°C、初始室内温度26°C工况下的建筑热响应时间为4.5 h。并建立了辐射末端与室内空气传热的CFD模型,计算末端传热延迟时间,基于此模型分析供回水平均温度、初始室内温度对末端传热延迟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回水平均温度16~22°C、初始室内温度26~30°C范围内,供水温度每降低1°C,建筑热响应时间将增加约9 min;初始室内温度每降低1°C,建筑热响应时间将增加约12 min。该结论可用于指导辐射系统开关机时间控制策略。
    • 杨曼; 刘德海
    • 摘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政企协同救灾成为我国救灾体制改革的方向。通讯中断以及运输路网的破坏经常导致救援的延迟,在救援延迟的应急场景下政企协同合作的救援效率一定高于自发救援吗?针对自发救援和协同合作两种救援模式,考虑救援延迟效应,构建了政企救灾合作的微分博弈模型,分析救援延迟对政企救灾策略的影响,以及政府成本补贴对提高协同救灾的适用条件。最后结合云南鲁甸地震的案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当延迟时间小于某阈值时,协同救援才更有效率。与自发救援相比,协同救援下政府救灾投入量随延迟时间急剧上升,而企业投入量变化较小。企业单位收益系数可作为衡量灾害严重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政府承担企业的救灾成本补贴比例越大。
    • 郭大伟; 戴更新; 马德青
    • 摘要: 在高校和企业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体系中,考虑成员的知识共享策略均存在延迟效应时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双延迟效应的动态微分模型。运用极大值原理,得到了协同创新主体在集中和分散两种决策下的最优知识共享策略、最优收益和体系的知识水平。研究发现:延迟时间的存在对高校和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具有负面效应,且均低于发生即时效应的情形;集中式决策并不总是优于分散式决策,两个延迟时间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选择集中式决策为最优,否则双方企业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分散式决策;分散决策下,利润分配比例达到一定条件时,企业才愿意为高校提供补贴。且高校的知识共享延迟时间增加时,企业将提高该补贴比例。补贴比例越大,高校的知识共享水平越高,但对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没有影响。
    • 李海洋; 蒋承雨; 邓雅珍; 卢蒙; 李春华
    • 摘要: 以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六塘村的9501泡桐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梯度,施肥量分别以低肥、中肥、高肥处理和空白对照组,对幼苗生长的3个不同时期施肥,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Norm值排序、动态SBM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特征对施肥的响应可知,土壤的关键变量为有机质、全氮、有效铜、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有效镁、有效钙7个指标。考虑土壤延迟效应的动态SBM模型与不考虑土壤延迟效应的响应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响应系数出现高的更高,低的更低的现象,这表明土壤延迟效应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同时也会抑制生长。根据考虑延迟效应的泡桐生长动态响应系数,在出苗期、缓慢生长期和速生期,低肥(250 g/株)的泡桐生长响应系数均为最高。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泡桐物理、化学、营养指标和生长特性的影响,揭示土壤延迟效应对泡桐幼苗施肥响应系数的影响,可以确定泡桐幼苗生长在不同时期的最佳施肥量,为泡桐高效生长提供参考。
    • 冷寒冰; 刘俊荣; 衣鸿莉; 王选飞; 田元勇; 徐昙烨
    • 摘要: 为探索养殖鱼类冷鲜品的源头"锁鲜"机制及可行性,以养殖红鳍东方鲀为研究对象,离水后分2个阶段进行品质解读,屠宰及死后处置环节为品质易逝期(QDP),冷藏流通过程为后品质易逝期(P-QDP),探讨易逝期冷却处置对后易逝期的延迟效应.健康活体离水后立即进行人道致死排血,随即置于-1°C冰海水中冷却20min,再经沥水、分割及漂洗等加工处理,产品与碎冰一并装箱进入冰藏;对照组除了不做冷却处置,其他处理条件相同.以僵直指数、pH、乳酸、ATP关联化合物及K值等为指标,对鱼体死后生化代谢变化进行跟踪分析;同时,跟踪肌肉显微结构变化,对肌肉品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①易逝期冷却处置可使鱼体温度在20min内由10.9°C迅速降至2.7°C;由于河鲀加工特殊的强漂洗处置,导致加工后约1h鱼体温度明显回升至8.5°C;进入冰藏后12h左右,2组鱼体温度均下降至0.5°C左右.②从肌肉显微结构可以明显观察到易逝期冷却处置对后易逝期品质的延迟效应.无论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随着冰藏期的延长,均可观察到肌肉细胞逐渐瓦解.值得关注的是,处理组与对照组形成鲜明对比,0d时,与处理组相比,对照组的细胞结构已显现崩解迹象;冰藏期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肌质网结构肿胀,肌小节存在不平行排列等现象均比处理组明显;特别是在第4天时,对照组的肌小节碎片化严重,且Z线和I带中断,细胞结构模糊,整体破坏程度比处理组严重.③各项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生化指标分析未能敏锐地检测到2组差异.2组生化代谢速率趋同,僵直进程较为相似,僵直状态均能持续4~5 d,乳酸、pH、核苷酸代谢速率几乎同步,K值相差较小,贮藏至8d均为15%左右.研究表明,离水后鱼肉存在一个品质易逝期,且对后易逝期的鲜品品质有延迟效应.在易逝期对鱼体进行冷却处置,可延缓肌肉细胞结构瓦解,对鱼肉品质具有明显的"锁鲜"效果,这对提升我国水产品品质,从根本上改善国产水产品品质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赵前; 刘俊荣; 周进; 曲秦坤; 刘悦朋; 田元勇; 徐昙烨
    • 摘要: 为通过产品设计改变许氏平鲉现有的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从品质上限到锁鲜效应两方面开展探索.本研究从致死胁迫强度探索许氏平鲉的极限品质,包括最低胁迫下的品质上限,疲劳致死下的品质下限,并对比市售产品品质状况.然后,通过品质易逝期处置,探讨高端许氏平鲉冷鲜品的锁鲜效应.健康活体按致死胁迫程度分3个处理组,分别为最低胁迫-破坏脊髓(SCD)、低胁迫-断髓致死(SCC)和高胁迫-窒息致死(SA),市售产品则分别来自超市(SM)及鱼市(FM).锁鲜措施为速杀后立即冷却鱼体至0°C左右,鲜品贮藏条件为2°C冷藏.从僵直指数、肌肉收缩率、断裂强度分析许氏平鲉死后僵直特性.从白度值、pH值、ATP及其关联物和显微结构等指标分析肌肉品质及其冷藏稳定性.结果显示:①最低胁迫下,许氏平鲉死后24 h才达到最大僵直且持续24 h,高胁迫组则在6 h后僵直指数就已达到90%,48 h后彻底解僵;肌肉收缩率与僵直指数相关,高胁迫下,肌肉在贮藏期间没有收缩迹象,而最低胁迫下的肌肉在最大僵直发生前快速收缩.冷藏期间肌肉断裂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最低胁迫组显著延缓.② 最低胁迫有较高的初始ATP值,为2.83μmol/g,最低pH值为6.58;低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94μmol/g,最低pH值为6.56;高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50μmol/g,最低pH值为6.54.③ 延迟效应的表现,冷藏过程中白度稳定无变化,肌肉纤维逐渐降解,肌肉细胞间隙扩大,但最低胁迫组可有效减缓上述趋势.④ 销售端品质现状的表现,鲜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市组与低胁迫组死后6 h品质相似,鱼市组与高胁迫组死后120 h的品质相似.研究表明,市售初级农产品许氏平鲉品质良莠不齐,通过锁鲜处置施加产品设计,不仅有效延长冷鲜货架期,且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
    • 郭芳芳; 马德青; 胡劲松; 纪雅杰
    • 摘要: 针对应急物资配置对慈善商誉促进存在的延迟效应,构建了延迟动态微分模型,研究了分散、成本分担、集中三种决策模式下政府与企业的应急物资配置策略问题.受延迟效应影响,慈善商誉整体呈现出先递减而后缓慢增长直至稳态的趋势;延迟效应给政企应急物资配置策略及效用带来负面影响,使得政企应急物资配置策略及效用均低于即时效应时的相应情形;集中决策模式下政府应急物资配置策略最优;但满足一定条件时,成本分担决策模式下企业应急物资配置策略优于集中决策,反之则小于;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政府才会为企业提供成本补贴,补贴比例与企业应急物资配置延迟时间呈正相关,且补贴比例越大,企业的应急物资配置策略越高.
    • 刘喜燕; 袁绪龙; 王鹰; 罗凯; 汪新禹
    • 摘要: 空泡延迟效应在机动航行诱发的尾拍振荡中影响显著,是超空泡航行体的重要力学特性,在动力学建模中必须加以考虑.采用人工通气超空泡的试验方法,在西北工业大学高速水洞实验室开展了超空泡航行体连续变攻角测力试验研究,测量攻角与流体动力随时间变化历程来定量分析延迟时间特性.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变化的延迟时间;无量纲化的延迟系数与水速近似成线性关系,且随预置舵角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采用的摆动频率中,摆动频率较大的工况,延迟系数较小.
    • 周熙登; 徐兵; 江玮璠; 胡启帆
    • 摘要: 考虑质量对商誉影响的延迟效应,基于Nerlove-Arrow模型构建质量对商誉影响的延迟微分方程,研究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情形下的产品质量水平和服务质量水平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对于产品商誉、产品质量水平和服务质量水平而言,集中式决策获得的最优值高于分散式决策,两种决策情形下供应链利润的高低取决于产品质量延迟时间和服务质量延迟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散决策下,产品质量延迟效应对零售商有利而对制造商不利,服务质量延迟效应对零售商不利而对制造商有利.通过分析集中和分散情形下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延迟时间对供应链最优质量水平及利润的影响,验证了相关结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