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孔
平衡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374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机械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流体机械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2009年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阀门与管道学术会议等;平衡孔的相关文献由4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在伦、朱正华、庄景阳等。
平衡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3746篇
占比:99.96%
总计:233841篇
平衡孔
-研究学者
- 刘在伦
- 朱正华
- 庄景阳
- 彭杰伟
- 樊占鹏
- 王成
- 秦培军
- 范宗霖
- 许明坤
- 陆雄
- 顾智超
- 何鑫
- 刘伟
- 孙盛丽
- 张宏涛
- 张峰
- 李意民
- 王祥锋
- 程学明
- 程效锐
- 赵伟国
- 陈银土
- 韩万金
- 魏成双
- 严敬
- 于健
- 于韵豪
- 伯克哈德·P·梅茨格
- 冯金勇
- 刘兴悦
- 刘大维
- 刘斌
- 刘金鑫
- 周维纲
- 孙立臣
- 安寅初
- 屈兵
- 崔宝玲
- 崔寓淏
- 常正柏
- 彭浩鸿
- 戴木强
- 托斯坦·库恩
- 曾继来
- 朱维平
- 李超凡
- 李静芬
- 杨倩倩
- 柏宇星
- 梁森
-
-
程效锐;
骆嘉恒;
蒋艺萌
-
-
摘要:
为了降低半开式低比转速离心泵的轴向力,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半开式离心泵轴向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选取叶顶间隙和平衡孔直径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取5个水平,对其进行正交方案设计。采用SST k-ω湍流方程对半开式离心泵轴向力进行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与原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扬程和效率变化在5%以内,因此该数值模拟方法具有可行性。基于L_(25)(5^(2))正交表,设计了25组试验方案,通过25组试验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以得到最优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叶顶间隙大小和开设平衡孔,后腔压力显著增加,离心泵轴向力大幅度降低,最大降幅达到了440.59 N,占原模型总轴向力的45.6%。与此同时对泵性能的影响并不大,效率仅降低了3.76%,扬程仅降低了0.3%。
-
-
孟召军;
王敬宇;
姜昊言;
王天琦;
盛晶铭;
孙鑫
-
-
摘要:
针对某200MW冲动式汽轮机组低压缸叶轮开设平衡孔的第二级内部流动状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级出现了负的反动度,叶轮后流体压力大于叶轮前流体压力,导致该级叶轮出现负的轴向推力,能平衡掉部分工作汽流产生的正的轴向推力,但直平衡孔的结构减少了平衡轴向推力的轴向投影面积,削弱了平衡正轴向推力的效果;在级的流线云图中显示该级级后蒸汽经平衡孔倒流回级间,并同隔板漏汽一起汇入主汽流,影响了级效率,该级叶轮直平衡孔的结构有必要重新进行设计,研究成果为高效冲动式汽轮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
-
杨远鹏;
程新民
-
-
摘要:
对某装置离心泵P-205B出现止推轴承温度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经验和计算,调整叶轮平衡孔比面积值,采取叶轮平衡孔扩孔的方式,降低轴承所受轴向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保障装置长周期运行。
-
-
赵俊波;
芦昊;
李燕飞;
姚福锋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认识汽封和平衡孔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汽轮机末三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含汽封和平衡孔透平级的全三维数值计算。发现设置汽封和平衡孔以后,焓降相比无汽封和平衡孔的情况降低焓降减少3.28%,总总等熵效率下降2.5%,同时轴向推力减少了7.14%,机组气动性能下降但安全性提升。另外由于汽封的抽吸作用,叶片顶部和底部的展向涡被削弱,从而减少二次流损失。机组设计中应通过对汽封及平衡孔与叶片之间的匹配优化设计以减小泄漏损失,提高通流效率。
-
-
刘东升;
钱俊;
霍幼文
-
-
摘要:
叶轮平衡孔能够减小离心泵轴承所承受的轴向力,延长离心泵的使用寿命,但同时会减小离心泵的扬程,降低效率,增加泵组电能消耗.通过对三台不同比转速的离心泵进行试验,研究平衡孔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离心泵平衡轴向力的多样性问题进行了论述.
-
-
丁宁;
董国朝
-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泄漏量对单级离心泵叶轮在性能和轴向力方面的影响,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全流量下单级离心泵的性能以及轴向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选用了IS200-50-45/4单级单吸离心泵搭建试验平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叶轮开3、5个平衡孔条件分别进行了试验;同时,采集了不同平衡孔数量下,离心泵性能以及轴向力的测量值,通过试验数据对离心泵性能与轴向力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离心泵叶轮平衡孔数量,与无平衡孔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的方法,对离心泵的轴向力进行了研究.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开3个平衡孔时,单级离心泵扬程下降0.4%,效率下降3%,轴向力下降60%;开5个平衡孔时,单级离心泵扬程下降0.2%,效率下降4.4%,轴向力下降69%;该研究结果可以对单级离心泵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
-
汪东山;
杜永峰;
吕雪
-
-
摘要:
为了减小离心泵叶轮的轴向力,在全计算域的基础上,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定常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平衡孔的径向位置和周向位置对轴向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保持平衡孔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平衡孔径向和周向位置的变化对泵性能的影响非常小;当平衡孔到离心泵转轴的径向距离减小时,轴向力减小;平衡孔开孔位置越靠近叶片背面,平衡孔泄漏量越大,轴向力越小;减小平衡孔到转轴的径向距离并使平衡孔开孔位置尽量靠近叶片背面,能够最大幅度地减小离心泵的轴向力,计算得到的轴向力最小值比最大值减小14.99%.
-
-
蔡德会
-
-
摘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化工生产为国家经济提供了巨大动力,在化工企业中的氨吸收制冷装置或氨水提浓装置中经常会用到氨水泵,但设备在生产中经常会出现振动现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正确判断泵振动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下面本文就山东地区某企业氨水泵振动过大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存在问题进行解决.
-
-
-
-
Zhao Weiguo;
赵伟国;
Lu Weiqiang;
芦维强;
Liu Zailun;
刘在伦
- 《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研究平衡孔和背叶片对低比转速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选用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只有平衡孔、只有背叶片及二者皆有、皆无4种方案的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测试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背叶片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影响大于平衡孔,且对泵能量损耗起主导作用.在额定工况下,前泵腔内液体压力沿径向具有“阶梯型”变化,后泵腔内液体压力随径向半径增大近似成“斜直线”增大,平衡腔内液体压力随流量变化几乎呈现出直线分布,且随轴向中心截面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同一试验泵中,平衡孔相比背叶片对前泵腔和平衡腔内液体压力影响更大,背叶片较平衡孔对后泵腔液体压力降低效果更佳,且使得隔舌处的环流损失减少.同时,叶轮加背叶片后所受扭矩明显增大,只有平衡孔时叶轮所受扭矩几乎不变.全流量工况下平衡孔对轴向力的平衡效果明显优于背叶片,且两者共同存在时,可平衡轴向力90%左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