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篇、专利文献26947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求索、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中旬刊)等; 平行研究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曹顺庆、谢会昌、宋向红等。

平行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 占比:1.03%

专利文献>

论文:26947 占比:98.97%

总计:27228篇

平行研究—发文趋势图

平行研究

-研究学者

  • 曹顺庆
  • 谢会昌
  • 宋向红
  • 柳士军
  • 王宁
  • 袁荻涌
  • 关颖
  • 吴若蕙
  • 孙景尧
  • 张永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庆本
    • 摘要: “中西二元论”构成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中国问题。我们需要从“世界的中国”而不是“世界与中国”的角度,采用跨文化阐释的理念与方法来解答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要突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窠臼,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西二元平行比较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有机结合起来,遵守居间之中道。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寻找共同的文学性,而不是追寻仅仅基于西方文学基础上的文学性,理应成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学术追求。
    • 董晓
    • 摘要: “五四”运动以来,俄罗斯与苏联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俄文学关系始终处于“影响/被影响”的状态中。直至新时期文学初期,俄苏文学的影响依然留下了鲜明的痕迹。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苏文学的影响在中国的逐渐式微,21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已然摆脱了俄苏文学的影响,两国文学关系也改变了“影响/被影响”的模式而走上了平行发展的轨道。与之相应,超越以往单纯的影响研究的范式,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审视当代中俄文学关系,是审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文学关系的必然途径。而对差异性的探究则成为平行研究的重心所在。
    • 刘圣鹏
    • 摘要: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行寻根研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基于现代性之上的文化批判对劣质文化要素的消解作用以及对优秀文化要素的提升作用,以此推动跨文化共同诗学汇通的达致。华人华裔批评家,由于其对中西两种文化及其诗学的近距离接触,对跨文化诗学及其文化批判理论有更深刻的体会,肇始了比较文学领域的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转向。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模式经历了从单向阐发到双向互阐再到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直到以中西双向文化突破理论为标志的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具有中西两种知识背景的叶维廉和劳思光先后进行的反思路径颇为中肯,理论批评和实践批评极具建设性,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范例,台湾和北美华人华裔始创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遂得到确认。
    • 郑睿婷
    • 摘要: 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铸剑》改写了眉间尺替父报仇的故事,自问世以来饱受中国学者的关注;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主人》改写了《鲁滨孙漂流记》,在国外亦是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国内鲜少有人关注,将鲁迅与卡特的作品进行比较的研究更是有待突破。以《铸剑》和《主人》为例,比较其语言风格、故事主题、人物塑造以及动物书写,分析现当代中英短篇小说中对经典的改写情况。
    • 姚孟泽
    • 摘要: 在中国的比较文学知识中,平行研究被认为是美国学派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标志性方法,指对毫无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然而,这是一种起源于台湾、成型于大陆的误认——那些被视为美国学派代表的学者并没有支撑上述说法的表述,其实践也无法被统一地概括为平行研究。作为一个专门的方法论概念,“平行研究”一词首先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台湾,并且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经过简化和误读的美国学派方法,二是指区别于美国学派实践的东西/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这两种含义被揉和到了一起,平行研究也终于被固定到美国学派身上。不过,平行研究虽然不能被用来指称美国学派的观念与实践,但它却准确地指向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起源和知识构造,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学者自身的比较文学实践。
    • 卢姗
    • 摘要: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将跨文化、跨语言与跨学科的思维与意识蕴含于课程的性质及教学之中,而比较文学所拥有的宏阔的人文背景与跨越语言、文化与学科的独特优势可以为这一维度的构建提供独特的思维视角。如果能够在比较文学方法的引领下,拓宽视野,更新理念与方法,大学语文课程才有可能改变自身教学的不尽如人意,获得生机与活力。
    • 叶若瑶
    • 摘要: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同名小说《高老头》的主人公,该小说刻画了以高老头为代表的金钱至上主义的丑陋之态,可以说是串起了当时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不同阶层人的生活图景,高老头本人作为父亲形象在那个时代“悲壮”地牺牲令人唏嘘。无独有偶,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也塑造了一个“陌生化”的父亲形象。本论文以这两部作品展开辨析,试从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论点出发,在类同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这个两个人物的相互比对、互相阐释,从而实现对文本更深入地把握与理解。
    • 柳国良
    • 摘要: 书法批评是书法学科建设的核心板块之一,理应纳入书法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理性框架与实践性探索是书法批评体系构建的两条路径,一方面通过研究书法批评的历史、原理、方法来确立书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古代书家、书迹、书事,尤其要关注现当代书家个案、书家群体、书法现象、书法制度等,展开系统性批评实践.就书法批评方式而言,个案、群体研究已有先例,《当代书法家批评》则是凸显学理比较的一个重要的平行研究案例.
    • 王蕊
    • 摘要: 李清照与小野小町分别是中日两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名的才女,二者虽无渊源,但于诗歌的创作主题及观念意识方面却有诸多共性,尤以伤春惜花、离情相思为主题的闺怨诗最为显著.以闺怨诗为切入点,基于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视阈对两位作家伤春惜花、离情相思两大主题的诗作进行研究有助于理清闺怨诗在中日两国文学中不同的表达形态,并进一步探析中日两国诗人的审美共性,以及各自的民族特性.
    • 郑真真
    • 摘要: 涓生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恋爱小说《伤逝》中的男主人公,丰太郎是森鸥外的小说处女作《舞姬》中的男主人公,两部小说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充满悔恨地回忆了两位主人公的恋爱经历,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虽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却有着相似的爱情经历,本文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男主人公的生活背景,性格和爱情生活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异同之处,从中分析他们的人物形象以及造成他们两个爱情悲剧的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