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常年性

常年性

常年性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5528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祝您健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首届学术会议暨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医学第三次学术会议等;常年性的相关文献由8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罗、李颖、刘晓玲等。

常年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528 占比:99.92%

总计:435862篇

常年性—发文趋势图

常年性

-研究学者

  • 张罗
  • 李颖
  • 刘晓玲
  • 滕磊
  • 王向东
  • 程雷
  • 韩德民
  • 顾之燕
  • 周光耀
  • 寻满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丽娜; 舒卫宁; 羡慕
    • 摘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浆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活性、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间来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AR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86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PON1、ECP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分析不同组别间、不同类型AR患者间的指标差异,并分析它们与氧化应激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AR组血浆PON1活性、总抗氧化态(total antioxidant state,T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R患者病发期有着低血浆PON1水平与高ECP水平,与高氧化应激状态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
    • 李晓光; 陈建伟; 姜霞; 姜嘉鑫; 姜彦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经规范的药物和(或)免疫治疗1年以上疗效欠佳的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双侧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选取同一时期上述疗效欠佳的30例AR患者作为对照组,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根据中重度常年性AR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对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通过积分法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年进行随访评价,对照组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0.00%;观察组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塞、鼻漏、喷嚏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活动性鼻出血、干眼及腭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AR短期内疗效确切,能够完全切断鼻后神经的3个主要分支及细小分支,有效避免损伤翼腭窝内容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张愈正; 伍莹; 邹天添; 江洪
    • 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西南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进行变应原检查患者4199例,按照年龄、检测时间和性别等统计各变应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①在4199例疑似AR患者中,其中症状、体征和皮内试验(IST)结果相符合的总共有3488例,整体阳性率为83.07%;②排列前3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和多价昆虫;③总体而言,夏季的总阳性率最高,季节之间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1,P<0.001);④男女患者的变应原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01),但绝大部分变应原阳性率与性别无相关性;⑤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逐渐减低;各年龄组的总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⑥患者阳性变应原个数的分布显示,三重变应原阳性位列首位(11.70%)。结论重庆西南地区的主要变应原为户尘螨,变应原的总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季节以及年龄有关。
    • 马赟; 邱泽恒; 梁茂金; 田鹏; 陈秋坚; 党华; 刘翔; 邹华; 郑亿庆
    • 摘要: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咽鼓管功能状态。方法 利用百度指数,比较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和“咽鼓管”搜索量及搜索人群分布情况。同时,收集45例AR患者及36名健康志愿者,行鼻部症状及咽鼓管功能评估,AR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复查。结果 百度指数显示,“过敏性鼻炎”和“咽鼓管”的搜索量及人群分布呈正相关(P<0.001)。45例AR患者中20例(44.4%)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其中鼻塞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AR患者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01)。结论 AR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其中咽鼓管功能与鼻塞症状关系最为密切。咽鼓管功能状态可随鼻部症状的减轻而改善。
    • 阮宇; 张媛; 赵亚丽; 高云博; 张罗
    • 摘要: 目的 采用电子问卷推送方式探寻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1日间接受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的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医院专用短信推送平台向每位患者发送电子问卷并进行依从性分析。结果 入组300例患者,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应答患者中男性依从性好于女性,儿童患者依从性最佳,老年(>60岁)和低收入(月收入<5000元)人群依从性较差。脱落患者反馈中断治疗主要原因包括买药不方便、症状好转和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 电子问卷推送是进行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随访的有效途径。男性依从性略高于女性;儿童依从性良好;老年、低收入和外地患者依从性较差,需额外关注。
    • 刘新明
    • 摘要: 寒露节气到来,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晨起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也随之而来。一、过敏性鼻炎秋季晨起多发过敏性鼻炎按照发病的时间不同,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流行病学显示,季节性鼻炎多在春秋两季发生,又以秋季为多。秋季的主要过敏源为“蒿草”与豚草的花粉,这两种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而这种花粉,通常在早晨释放,所以患有秋季过敏症的人,晨起症状最重。
    • 邹亚平; 尤慧华; 杨蓓蓓
    • 摘要: 目的 检测金华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R提供参考。方法 对222例具有AR症状的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分析金华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特点。结果 ①222例患者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128例(57.7%),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63例(49.2%),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18例(14.1%),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双重阳性47例(36.7%)。②单纯吸入性变应原组阳性率前3位的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组合(73.0%),柳/榆/栎/梧桐/三角叶杨(12.7%),猫/狗毛皮屑组合(6.3%);单纯食物变应原组以牛奶+牛/羊肉混合为主,阳性率为33.3%;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双重阳性组以户尘螨/粉尘螨组合+牛奶混合为主,占21.3%。结论 金华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主要为户尘螨/粉尘螨组合,据此可制定最优化的预防措施。
    • 余磊
    • 摘要: 不少中老年人被迎风流泪所困扰,甚至常年性“流泪”,眼角部位因为频繁的擦拭而出现红疹、瘙痒。眼泪是由泪腺等组织分泌的,一部分自然蒸发,一部分经过泪道从鼻腔排出。通常情况下,泪液的产生和排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泪道就像眼泪的下水道,如果发生了堵塞,泪液不能进入鼻腔,泪水少时,就会“泪眼汪汪”,泪水多时,就会顺着眼角流出来。如果泪液积存在泪道中,还会导致泪囊发炎,出现分泌物增多,甚至流脓的症状。
    • 段甦; 韩新玲; 李颖; 张罗
    • 摘要: 目的从组织学层面对比研究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上皮和正常鼻黏膜上皮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表达情况。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手术患者中,收集6名对照鼻黏膜和7例AR患者鼻黏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HDAC1、HDAC9、SIRT6、SIRT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DAC1、HDAC9、SIRT6和SIRT7的mRNA在AR鼻黏膜中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调,尤其是HDAC1、HDAC9和SIRT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R组中这4种HDACs在鼻黏膜上皮中表达增强。结论AR鼻黏膜上皮细胞多种HDACs表达上升,可能与AR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变应原得以进入体内引发变态反应相关。
    • 孙楚东; 郝钧; 肖蒙; 罗丽华; 赵连阳; 张军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两组数据,探讨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我科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伴哮喘,且均为单一屋尘满过敏),其中完成2年常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48例(下称SCIT组);完成4个月,5次颈部淋巴结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且完成2年回访患者36例(下称ILI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第8周后、16周后、1年后、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药物评分(TMS),有效率及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鼻部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VAS、TM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LIT组8周后、16周后疗效分别为75.00%和88.89%,优于SCIT组1年后、2年后疗效64.58%和77.08%.SCIT组治疗疗程越长,疗效越好;ILI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稍有所下滑趋势.(4)治疗8周后、16周后,ILIT组患者Th1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的Th1和Th2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常规皮下免疫治疗一样,都能显著改善屋尘满致敏AR患者的各种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还大大缩短了免疫治疗的疗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