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心耳

左心耳

左心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8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284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等;左心耳的相关文献由15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胜、李安宁、李建民等。

左心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9.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3284 占比:90.52%

总计:3628篇

左心耳—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林明宽
    • 摘要: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表明部分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与左心耳有关,左心耳电隔离是治疗此类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现就左心耳的解剖、功能、机制、左心耳电隔离等进行综述。
    • 赵志宏; 王赛华; 朱珞宁; 郝舒雯; 罗俊; 武英彪; 朱茜; 方明; 田蓓; 顾薇; 宁忠平; 宋湘
    • 摘要: 目的对比以盘式封堵器LAmbre与LAcbes行左心耳封堵(LAAC)治疗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99例接受以LAcbes封堵器(LAcbes组)、130例以LAmbre封堵器(LAmbre组)行LAAC的AF患者,对比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结果LAcbes组左心耳完全封堵率66.67%(66/99),LAmbre组57.69%(75/1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bes组密封盘直径、固定盘直径及封堵术后周边漏(特别是1~3 mm周边漏)发生率均低于LAmbre组(P均0.05)。术后平均随访(12±6)个月,随访期间LAcbes组5例(5/99,5.05%)、LAmbre组1例(1/130,0.77%)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LAcbes组发生脑梗死、短暂性缺血发作各1例,LAmbre组发生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盘式封堵器LAmbre与LAcbes封堵左心耳治疗AF的效果及安全性均相当。
    • 王赛华; 赵志宏; 宋湘; 郝舒雯; 罗俊; 武英彪; 朱茜; 方明; 田蓓; 顾薇; 宁忠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植入LAmbre封堵器后密封盘周围漏与封堵器相关血栓(DRT)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mbre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治疗并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复查的137例房颤患者,比较不同型号LAmbre封堵器植入后密封盘周围漏和DRT发生情况。结果137例患者年龄为(74.9±9.2)岁,>80岁(80~93岁)患者占40.1%,女性占38.7%,房颤血栓栓塞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分别为(5.6±1.9)分、(2.7±1.6)分。左心耳植入LAmbre封堵器后1~3 mm密封盘周围漏最常见,仅1例植入3640型LAmbre患者密封盘周围漏为6 mm。比较植入不同型号封堵器后密封盘周围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盘周围漏与DRT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心房颤动左心耳植入LAmbre封堵器后1~3 mm密封盘周围漏发生最常见,不同型号LAmbre封堵器间密封盘周围漏与DRT发生负相关。
    • 李天宇; 张继; 张波; 田为中; 吴大虎; 段炼
    • 摘要: 目的观察心脏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定量左心耳(LAA)口部周长对选择左心耳封堵术(LAAC)治疗房颤(AF)所用封堵器型号的价值。方法基于术前心脏CTA三维重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术中LAA造影测量94例接受LAAC AF患者LAA口部最大长径,基于心脏CTA三维重建测量LAA口部周长、计算周长衍生直径(PDD)。分析LAA口部参数与植入封堵器型号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估以各种方法所获LAA口部参数预测与实际植入封堵器型号的一致性;以LAA PDD为预测变量、植入封堵器型号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实际植入封堵器型号(真实直径)为(28.95±3.13)mm,周长为(90.90±9.82)mm。心脏CTA、TEE及术中LAA造影所测LAA口部最大长径分别为(24.63±3.17)mm、(24.07±3.19)mm及(23.17±3.25)mm,均与封堵器型号呈正相关(r=0.814、0.691、0.790,P均0.650)30例的LAA PDD为预测变量、植入封堵器型号为因变量,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封堵器型号=0.9348×LAA PDD+4.9912,其预测准确率为85.31%。结论基于术前心脏CTA三维重建定量LAA口部周长可预测LAAC治疗AF所用封堵器型号。
    • 胡晓华; 朱业; 陈娟
    • 摘要: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评价房颤病人左心耳(LAA)解剖形态学特征及容积,并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病人92例,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容积重建,观察LAA解剖形态学特征、矫正后容积,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92例房颤病人的LAA内均可见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凹凸不平,表面存在分叶,形态不规整,其中鸡翅型LAA占60.9%,非鸡翅型占39.1%,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为(6.7±4.8)mL/m^(2)。随着LAA校正后平均容积的增加,房颤病人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65岁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6.7 mL/m 2比例明显高于<65岁病人。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09)。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病程及LAA校正后平均容积均为非鸡翅型LA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鸡翅型LAA的分布与年龄有关。临床考虑使用非鸡翅型LAA评估房颤病人卒中风险的因素时需充分考虑病人年龄的影响。
    • 张容亮; 陶四明; 陆永萍; 汤跃跃; 陈建福; 王子龙
    • 摘要: 目的评价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就诊并行LAAC的NVAF患者110例,应用3D-TEE行术前评估,观察左心耳形态大小、分叶及其内部梳状肌情况,测量左心耳口径及封堵器可植入的有效深度;术中实时监测,引导房间隔穿刺,跟踪监测导丝、输送鞘、封堵器的行进,即刻评估封堵效果;术后随访,观察封堵器位置、周边残余漏及封堵器表面附器血栓情况。结果110例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患者中,107例(97.3%)手术成功;2例左心耳开口大、深度浅,术中封堵器放置后稳定性差,放弃手术;1例术前3D-TEE提示左心耳内血栓,暂停手术计划。术前3D-TEE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测量左心耳口径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与所选封堵器型号呈正相关(r=0.931、0.922,P<0.05)。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107例患者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明显残余漏。结论3D-TEE对于经导管左心耳Watchman封堵术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引导和即刻疗效评估、术后随访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刘晓真; 刘少中; 文鼎华; 李飞; 孙劼; 吴彦铭; 李嘉懿; 何伟银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监测应用。方法收集92例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中应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左心耳(LAA)开口最大径(LOD TEE)和最大深度,以初步确定所需封堵器的尺寸,并于X线造影下测量上述两参数;手术成功后,采用Spearman轶相关分析在各封堵器型号下,LOD TEE与X线造影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径(LOD angio)的相关性,并比较TEE与X线造影测量的参数的差异。于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随访,应用二维及三维TEE检测有无明显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封堵器表面血栓、左上肺静脉回流受阻、二尖瓣开闭受阻、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果9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于超声监测下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在各封堵器型号下(SO-21、SO-24、SO-27、SO-30、SO-33),LOD TEE与LOD angio均呈正相关(r=0.784、0.802、0.851、0.862、0.795,均P<0.05),但LOD angio较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器释放后,无患者出现明显心包积液及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未发生二尖瓣开闭受阻、左上肺静脉回流受阻及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术中监测到7例患者的封堵器近左上肺静脉嵴的边缘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宽度<3 mm);术后1个月随访,有5例患者存在残余分流,有2例于封堵器左心房面见血栓附着。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为临床选择左心耳封堵器型号提供依据,为左心耳封堵术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 孙恒; 周军; 张松林; 刘蓉; 徐亮; 许涛; 周畅
    • 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应变率,探讨其与左心耳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36例,术前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左心耳应变率,术中获取左心耳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分为房颤复发组8例和非复发组28例,比较两组左心耳基底段、中间段、顶段及整体应变率,以及左心耳分段和整体纤维化程度;分析左心耳应变率与其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复发组收缩期左心耳整体应变率及左心耳基底段、顶段应变率均低于非复发组[(1.2±1.0)s^(-1) vs.(2.1±0.8)s^(-1),(0.8±0.4)s^(-1) vs.(1.5±0.5)s^(-1),(1.5±1.0)s^(-1) vs.(2.7±1.1)s^(-1)],左心耳整体及基底段、顶段纤维化程度均较非复发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左心耳整体应变率与其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6,P<0.01);左心耳基底段、中间段、顶段应变率与对应分段的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752、-0.547、-0.589,均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耳应变率与其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其中左心耳基底段应变率与其分段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较显著。
    • 段庆; 严高武; 李艳; 杨玲; 严静; 邓建涛; 杨国庆; 李勇
    • 摘要: 目的回顾本院及国内外文献中左心耳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报道1例来自遂宁市中心医院的左心耳血管瘤患者,同时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与此主题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收集并整理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共纳入10篇中文和外文文献,包括9名女性和2名男性,平均年龄为64岁。肿瘤的最大直径范围集中在4.0~6.3cm(7例),CT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强化”方式,术后病理检查以海绵状血管瘤型最为常见(7例),外科手术切除术后预后良好患者约占63.6%(7例)。结论左心耳血管瘤非常罕见,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手术切除肿瘤提供指导,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 林苏苏; 朱雯; 刘秧; 沈彬; 应珊珊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构及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213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TEE测量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口长径和短径、左心耳口面积,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峰值血流排空速率(PEV)、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二尖瓣对合面积和对合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左心耳口短径缩短、LAA EF、PEV增大,EDV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合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合面积改善不明显。结论TEE可用于评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