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机关
工作机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148534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上海党史与党建、军队党的生活、山东人大工作等;
工作机关的相关文献由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健英、盛艳春、鸿群等。
工作机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534篇
占比:99.94%
总计:148617篇
工作机关
-研究学者
- 王健英
- 盛艳春
- 鸿群
- 任宗实
- 侯俊
- 刘国民1
- 刘宋斌
- 刘志锋
- 刘春龙
- 周亚东
- 周庆岩1
- 周建军
- 周星辰
- 唐元高
- 唐青松(图)2
- 夏苏明1
- 姚景祥
- 姚美运1
- 孙德顺
- 宋功德
- 张天科1
- 张孝忠
- 张生1
- 张韶华
- 成国春
- 文强1
- 方敏
- 无1
- 曲文
- 曹云川
- 朱昱琦
- 李芹
- 李阳
- 杜坤1
- 林庭芳
- 桂勇
- 温建国
- 游宏炳
- 焦明锦(摄影)1
- 王仁山
- 王光
- 王征1
- 王理万
- 王立双
- 王贤玖
- 王陈平
- 班学林
- 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
- 石艳红
- 综合1
-
-
王理万
-
-
摘要:
从党与政权关系的角度而言,全国人大担当政治机关角色。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通过政治机关缔造国家政权;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党领导人民通过政治机关执掌国家政权。从人民与政权关系的角度而言,全国人大作为代表机关,整合与表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代表机关需要回答:代表何以可能,代表谁,谁来代表,以及怎样代表。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全国人大的代表机关属性难以内部逻辑自洽,需要经其政治机关的属性来建构代表制。从决策与执行关系的角度而言,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发挥组织性功能,在权力一元化的基础上展开职权分工。从具体履职的角度而言,全国人大作为工作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全国人大的四重机构属性之间存在政治逻辑和法治逻辑的紧密互动,并在特定语境下存在内部张力。进一步强化全国人大的四重机构属性,亟需整合政治代表制和法律代表制,适当配置全国人大与其常设机关的职权,积极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协调工作中的政策问题和法律技术问题。
-
-
虞崇胜
-
-
摘要:
在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两个机关"建设实践中,由于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产生了一些疑难问题,需要予以科学说明和澄清.不能笼统地说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两个机关"建设,而应实事求是地将人大"两个机关"建设的提出过程梳理清楚,突出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好人大工作第一位的仍然是要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在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实践中,必须将国家权力机关建设和"两个机关"建设统一起来,以国家权力机关的要求规范"两个机关"建设,以"两个机关"建设成果加强和巩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
-
张生1
-
-
摘要: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今年4月20日,栗战书委员长在同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54位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的重要意义,尊重代表、服务代表、接受代表监督,把联系人大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等工作做得更好,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
-
文强1
-
-
摘要: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作用发挥渠道不够通畅、效果不够好等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要求,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