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CT
工业CT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4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0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134257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测试技术学报、无损检测、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2009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等;工业CT的相关文献由1584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培君、王珏、齐子诚等。
工业CT—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257篇
占比:99.55%
总计:134868篇
工业CT
-研究学者
- 倪培君
- 王珏
- 齐子诚
- 郭智敏
- 唐盛明
- 张维国
- 王训清
- 段黎明
- 曾理
- 乔日东
- 左欣
- 张定华
- 李红伟
- 郑颖
- 付康
- 吴强
- 谭辉
- 孙灵霞
- 赵毅鑫
- 叶云长
- 毛灵涛
- 赵弘
- 卢艳平
- 张丽
- 陈发
- 王晓艳
- 陈泽
- 高富强
- 张爱东
- 王明泉
- 陈志强
- 吕益良
- 李炬
- 闫镔
- 刘荣
- 李磊
- 丁卫良
- 唐起波
- 席晓琦
- 张磊
- 张荣繁
- 彭瑞东
- 薛冰
- 赵歆波
- 陈浩
- 陈研
- 姜耀东
- 张平
- 张顺利
- 瞿中
-
-
刘方;
张昆昆;
罗滔;
马卫卫;
蒋伟
-
-
摘要:
为了研究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纳米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及劣化规律的影响,本工作对不同种类(SiO_(2)和TiO_(2))、不同粒径(15 nm和30 nm)及不同掺量(0.2%、0.4%、0.6%、0.8%)(质量分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依次进行硫酸盐侵蚀(3 d)和碳化(3 d)劣化处理后进行冻融循环(25次、50次、75次)试验,测定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并采用工业CT(Computer tomography)技术对纳米改性混凝土内部孔隙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径为15 nm的改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总体上优于粒径为30 nm的改性混凝土;相较于纳米TiO_(2),纳米SiO_(2)改性混凝土的改善效果较好;含量为0.6%的15 nm SiO_(2)混凝土损伤较小,能较好地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在硫酸盐侵蚀、碳化和冻融循环依次作用下,15 nm-Nano-SiO_(2)、30 nm-Nano-SiO_(2)和30 nm-Nano-TiO_(2)改性混凝土的孔隙率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含量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孔结构演变规律总体一致,不大于0.01 mm^(3)的孔隙体积占比呈降低的趋势,大于10 mm^(3)的孔隙体积占比呈增加的趋势。
-
-
章学兵;
骆国防
-
-
摘要:
绝缘拉杆作为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和传动部件,其机械及电气性能的可靠性是GIS断路器实现分、合操作的关键。目前对于绝缘拉杆没有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为此结合工业CT技术,提出了基于工业CT的GIS绝缘拉杆缺陷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精准判定缺陷性质、位置和尺寸,更重要的是能在设备投运前及时、准确地发现缺陷,保障设备质量。该研究为GIS绝缘拉杆缺陷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提升绝缘拉杆产品质量及保障GIS开关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
无
-
-
摘要:
项目概况工业CT技术是一种用于工业的无损检测技术,自主研发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套高分辨率中高能工业CT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CT产品系列,用于各种工业检测和科学研究领域。该项目的产业化将提高我国在无损检测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应用范围工业CT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汽车等制造领域,可以用于零部件的缺陷检测、质量控制和实效分析;在电子行业,可以用于芯片封装多余物检测、封装工艺改进和逆向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装配工艺分析;总之,凡是需要观测样品内部结构的场合都能用到工业CT,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无损检测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工业CT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人民币。
-
-
杨彦海;
王汉彬;
杨野
-
-
摘要:
为探究冻融作用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特性变化规律、揭示混合料内部空隙演化行为,基于工业CT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本工作对干燥与真空饱水状态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经历0次、10次、20次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空隙率、空隙体积(Volume3d)、等效直径(EqDiameter)、形状因子(Shape-3d)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后,干燥和真空饱水试件空隙率均增长,且饱水试件空隙率增加幅度显著大于干燥试件;干燥试件的空隙体积与数量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冻融循环作用下干燥试件主要表现为新空隙产生和空隙扩大,空隙连通较少;真空饱水试件的小型、中型空隙数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空隙平均体积和大型空隙的数量均只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冻融循环作用下真空饱水试件空隙表现为新空隙产生、空隙扩大和空隙连通;冻融循环作用下,空隙的形状因子均发生小幅变化,说明空隙的区域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冻融循环作用使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空隙发生改变,水相变产生的冻胀力使空隙显著变化,导致混合料损伤加剧。
-
-
张峰;
刘姿;
管博文
-
-
摘要:
针对某批次液压泵滑靴铜层出现掉块、剥落等问题,对液压泵的使用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分析了滑靴铜层剥落的内在原因与滑靴双金属扩散焊层孔隙有关,采用工业CT技术检测扩散焊层孔隙并制定检测要求;选定缺陷最大的滑靴作为研究样本,仿真分析其扩散焊界面缺陷处的应力分布和损伤判据,并通过220 h耐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泵运行良好,性能稳定,分解后检测样本滑靴扩散焊界面缺陷试验前后稳定无变化,确认该批次液压泵安全可靠,可以继续使用。为液压泵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部分参考。
-
-
邓阳全;
周霖;
刘勇涛;
许州
-
-
摘要: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复杂三维结构以及点云提取的无损检测需求,开发了一种用于大尺寸叶片无损检测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业CT成像装置,提出了一种将工业CT图像直接转换为三维点云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加速器CT扫描和三维重建软件,重构叶片的三维模型,选取不同的表面提取方式提取叶片的点云模型,并对点云模型进行了优化,最后与叶片的CAD模型进行自动最佳拟合对齐。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叶片点云模型的提取,满足了实际生产的要求。
-
-
王福泉;
夏德志;
文浩
-
-
摘要:
提出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方法和算法,编写铸件典型内部缺陷检测软件,分类识别气孔、缩孔、夹杂、裂纹等典型内部缺陷图像,检测对应目标缺陷,获取相关缺陷信息。实际应用表明:检测方法能准确提取识别铸件典型内部缺陷,获取有价值的缺陷信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
刘娟
-
-
摘要: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是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测试的重要环节.工业CT扫描技术在不破坏锂离子电池的前提下,可用于观测电池内部因装配工艺不到位、产气等原因导致的极片接触不良、电解液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出现了内阻升高、断路或者容量衰减等失效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对装配工艺进行优化,锂离子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工业CT可以清晰获取电池内部的三维结构信息,有效分析内部缺陷,对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有指导意义.
-
-
张磊;
陈研;
邱焓;
袁古兴;
曹雪祥
-
-
摘要:
为满足小批量、多规格、不可拆解、存放地域分散、运输成本高、难于集中检测的特殊工件的个性化无损检测需求,研制了一种车载X射线工业CT系统。该系统采用组合式的模块化结构。X射线源系统、探测采集传输系统、工件夹持系统、控制系统等独立组成模块,通过优化集成在一专用方舱内部,既可以通过载运车辆实现公路机动,也可与载运车辆一起实现整体铁路机动运输。
-
-
刘娟
-
-
摘要: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是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测试的重要环节。工业CT扫描技术在不破坏锂离子电池的前提下,可用于观测电池内部因装配工艺不到位、产气等原因导致的极片接触不良、电解液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出现了内阻升高、断路或者容量衰减等失效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对装配工艺进行优化,锂离子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工业CT可以清晰获取电池内部的三维结构信息,有效分析内部缺陷,对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有指导意义。
-
-
张祥春;
王俊涛;
周言贤;
刘安
- 《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工业CT尺寸测量过程受影响因素较多,现有的半高宽测量法测量精度稳定性差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尺寸对比修正的工业CT尺寸精确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半高宽法,该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对尺寸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提高,采用软件自动插值计算,在保证较高的尺寸测量精度的同时,能较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
-
张祥春;
王俊涛;
周言贤;
刘安
- 《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工业CT尺寸测量过程受影响因素较多,现有的半高宽测量法测量精度稳定性差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尺寸对比修正的工业CT尺寸精确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半高宽法,该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对尺寸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提高,采用软件自动插值计算,在保证较高的尺寸测量精度的同时,能较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
-
张祥春;
王俊涛;
周言贤;
刘安
- 《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工业CT尺寸测量过程受影响因素较多,现有的半高宽测量法测量精度稳定性差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尺寸对比修正的工业CT尺寸精确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半高宽法,该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对尺寸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提高,采用软件自动插值计算,在保证较高的尺寸测量精度的同时,能较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
-
张祥春;
王俊涛;
周言贤;
刘安
- 《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工业CT尺寸测量过程受影响因素较多,现有的半高宽测量法测量精度稳定性差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尺寸对比修正的工业CT尺寸精确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半高宽法,该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对尺寸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提高,采用软件自动插值计算,在保证较高的尺寸测量精度的同时,能较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