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盐
岩盐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轻工业、手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48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山东国土资源、矿床地质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岩盐的相关文献由103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德义、张坤阳、赵阳升等。
岩盐
-研究学者
- 姜德义
- 张坤阳
- 赵阳升
- 梁卫国
- 但诗思
- 李天宇
- 任松
- 刘正友
- 张文广
- 陈结
- 徐延中
- 李宁
- 杨春和
- 苏岳锋
- 陈来
- 刘凯
- 吴锋
- 徐素国
- 任召辉
- 刘军涛
- 刘新荣
- 卢赟
- 徐刚
- 李峰
- 沈鸽
- 王峰
- 蒋向阳
- 邓世琪
- 陈实
- 韩高荣
- 马少敏
- 黄晓强
- 卢青峰
- 周辉
- 张军伟
- 张培茂
- 张星
- 杨晓勤
- 汤艳春
- 蒋远华
- 陈文韬
- 俞海云
- 冒爱琴
- 刘云建
- 刘伟
- 刘芳
- 包丽颖
- 卢国胜
- 唐娜
- 唐斌
-
-
宋玺权;
张星;
肖明君;
刘现川;
杜志朋
-
-
摘要:
中盐龙祥公司在前期投入生产的四对定向水平井连通井组井距均在350m左右,水平段长度150m左右,由于各种原因,生产运行时间较短。本文以Y9和Y10连通井组为例,系统的分析了溶腔通道堵塞的原因,提出了在Y9和Y10连通井组间施工X10井并与Y10进行连通,通过优化钻井轨迹,缩短水平井段长度,有效减少了溶腔通道堵塞。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连通井组产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冯佳睿;
高志勇;
张宇航;
李晓红;
周鹏;
尚江伟;
李晨晨
-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下深部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白垩系储层岩盐广泛发育,储层含盐特征的精细表征和评价对该区勘探区带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库车坳陷大北克深井区白垩系砂岩储层72件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QEMSCAN(岩石矿物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含盐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来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盐晶体主要赋存在碎屑颗粒间、碎屑颗粒表面和溶蚀孔与裂缝中,呈格架状、晶粒状和团块状集合体等3种赋存状态,不同状态岩盐晶体Na和Cl等元素的原子分数存在差异;岩盐分布规律为,平面上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垂向上距上覆膏盐岩层越近,岩盐体积分数越高;不同的盐源供给条件、储层埋藏深度、砂岩粒级、分选性等制约岩盐晶体的集合体形态;岩盐来源主要为古近系膏盐类沉积物的溶蚀渗流,也可能与含盐流体沿构造断裂的侧向渗入有关。
-
-
朱卫琴;
吴进飞;
刘兆成
-
-
摘要:
洪泽盐盆岩盐矿资源埋藏于地下深处,岩盐开采后形成地下溶腔体积具有不便直接观察、测量等特点,给地下溶腔空间资源评价及筛选造成较大困扰.本文从地质储量角度,分析了影响估算地下溶腔净体积两个主要因素:岩盐矿层间夹层体积及岩盐矿石中不容残渣体积,认为在实际估算净体积时,岩盐矿石中不容残渣体积是最直接影响因素.并根据溶解试验及岩盐样品分析数据,给出了计算地下溶腔净体积公式.
-
-
娄尔标;
刘洪涛;
李宁;
杨尚谕;
周波;
曹立虎;
赵力;
何仁清
-
-
摘要:
岩盐蠕变地层套管柱变形严重,针对岩盐岩芯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工况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确定了复杂工况下岩盐蠕变速率;借助试验数据,采用Heard模型研究了岩盐蠕变过程损伤形态,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了一种规格套管柱服役位移边界条件,为岩盐层套变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
-
娄尔标;
刘洪涛;
李宁;
杨尚谕;
周波;
曹立虎;
赵力;
何仁清
-
-
摘要:
岩盐蠕变地层套管柱变形严重,针对岩盐岩芯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工况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确定了复杂工况下岩盐蠕变速率;借助试验数据,采用Heard模型研究了岩盐蠕变过程损伤形态,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了一种规格套管柱服役位移边界条件,为岩盐层套变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
-
李浩哲
-
-
摘要:
为进一步查明榆林佳县岩盐赋存情况,对王家砭镇区域进行了勘查,阐述了区域成矿背景和工作区地质构造,归纳了区内岩盐矿层的埋深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岩盐沉积韵律特征及矿体上覆地层含油、气情况,整理了含盐岩层详细地质资料,为提交可靠的勘查报告、盐矿资源开发、矿山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
-
-
方强;
华建伟;
孙磊;
刘杰
-
-
摘要:
岩盐和芒硝是江苏的重要优势矿产,其开发在省内乃至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面临矿业布局待优化、矿地不协调、盐穴空间统筹利用等问题,对此提出推进盐盆整体开发、研究溶腔管理政策、协调矿地政策冲突、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立矿山环境监测机制、开展盐硝溶腔测腔等对策建议.
-
-
徐洋;
张永明;
曹养同
-
-
摘要:
评判盐湖卤水蒸发浓缩阶段对指示成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库车盆地始新统含盐系地层岩盐溴氯比值很低,导致这种传统的找钾地球化学指标方法受限.然而,得益于近年来稳定同位素的快速发展,氯同位素组成可以很好地指示含盐系的蒸发阶段.本文以库车盆地DZK01钻孔13个原生石盐岩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显示,δ37Cl值均为负值,介于-1.20‰~-0.51‰之间;KCl含量介于0.13%~0.29%之间.在剖面上从下往上,δ37Cl值有升高的趋势,KCl含量有降低趋势,指示了库车盐盆中始新世古卤水经历了一个逐渐淡化的演化过程.早期卤水蒸发浓缩程度较高,并析出钾盐或含钾矿物;晚期卤水蒸发浓缩程度较低,较少发现甚至未发现钾盐或含钾矿物.此外,库车盐盆中始新统蒸发岩系的成盐物质主要为海相来源,且蒸发浓缩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成钾前景.
-
-
陈挺;
严迪;
余舟;
瞿辰;
冉中禹;
邱隆君
-
-
摘要:
盐源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该区三叠系白山组、盐塘组地层蕴藏丰富的岩盐矿产.已知盐井沟岩盐体共施工普查井4个、生产井1个,其中普3孔钻遇岩盐体,有效控制深度1001 m(未揭穿盐体).利用该区最新的1∶5万重力数据,结合岩盐矿的物性和异常特征,建立了岩盐矿产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局部重力异常进行了推断解释,并采用2.5D模型拟合剖面计算,得到引起局部异常的地质体空间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根据本次重力工作成果,结合地质认识,在研究区内共划分2个成盐远景区,对下一步在该区找盐意义重大.
-
-
刘兆成;
朱培;
李小明
-
-
摘要:
洪泽盐盆岩盐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钻探、系统取样、钻井地质资料等,查明淮安市洪泽盐盆赵集矿区陈庄-排灌站块段岩盐矿的矿层、矿石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达到工业岩盐的五个矿层主要分布在上盐亚段,NaCl平均品位为76.63%.可见的矿物组分主要有岩盐、钙芒硝、硬石膏、泥质、粉砂质等.将岩盐矿石划分为质纯岩盐、硬石膏质岩盐、钙芒硝质岩盐、泥质岩盐、无水芒硝质岩盐.
-
-
WU Chi;
吴池;
LIU Jian-feng;
刘建锋;
ZHOU Zhi-wei;
周志威;
ZHUO Yue;
卓越
- 《第六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利用四川大学MTS815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和PCI-2声发射监测仪对岩盐进行蠕变加载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岩盐蠕变前两个阶段的声发射活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三轴条件下,声发射特征参数,振铃计数率、能量均与蠕变速率成正比;声发射特征参数累积变化曲线与蠕变曲线走势基本相同.围压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轴向应力能够加快试样的蠕变速率,声发射活动也有所增强,表现为AE定位点增多、振铃计数率和能量增大,以及累积振铃计数和累积能量的增加.通过对声发射事件点进行还原,为研究岩盐蠕变长期强度以及损伤演化提供了依据.利用G-P算法,计算岩盐在蠕变各时间段的声发射分维值,总结出呈上升-下降-波动的规律,通过分形特征为研究岩盐内部破坏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
-
-
SHI Peng;
石鹏;
CHEN Yong;
陈勇;
WANG Jiuyuan;
王久源
-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通过显微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对采自青海茶卡盐湖岩盐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对原生三相石盐流体包裹体的固相进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获得了碳骨架振动的拉曼光谱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有藻类碎屑;在与其共生包裹体的固相中获得了硫酸根和嗜硫细菌的拉曼光谱信息,对比结果证实了嗜硫细菌的存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果表明,石盐沉积时的古气温在18-36°C.同时,对流体包裹体中生物现象的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石盐流体包裹体的保存下限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
-
-
梁卫国;
徐素国;
赵阳升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由于岩盐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被视为油气储备和核废物处置的理想场所.对在核废物辐射作用、岩体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岩盐的剪切变形与破坏特性做了实验研究.楔形剪切和直接剪切实验结果均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岩盐的剪切强度均相应提高,由低温下的弹性变形、脆性破坏,逐步转变为高温下的塑性变形、韧性破坏,有利于核废料与外界生物圈的安全隔离.
-
-
-
谢贤洋;
王少怀;
黄宏祥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岩盐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多数主要集中在以表生岩盐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实验分析、模拟和理论探讨,以揭示其所指示的古气候环境、古海洋和古盐湖水体的演化等信息;而较少针对一个具体的岩盐发育层段专门进行岩盐中流体包裹体的综合性研究,尤其缺乏对在含油气盆地内发育的具有一定埋藏深度的古代岩盐中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本论文主要对东营凹陷岩盐中流体包裹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岩盐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详细地显微岩相学观察,明确了东营凹陷岩盐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的大小、数量、单体形态、群体形态与分布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的成因属性进行了确定。根据成因属性划分大类和产状特征划分亚类的分类原则,将东营凹陷岩盐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划分为2个大类(原生流体包裹体与次生流体包裹体)和9个亚类。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东营凹陷岩盐中发育有大量的烃类包裹体,指示盐岩层并不始终都是封闭油气的优质盖层,可能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盐岩层的部分区域失去或减弱了对油气的封闭性能,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此外,在东营凹陷岩盐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每一类包裹体的捕获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在岩盐沉积阶段形成的包裹体(包括“V”字条带型包裹体群、漏斗型晶包裹体群、直带型流体包裹体群、面状杂乱分布型包裹体群,冲积扇型包裹体群),其捕获方式主要受控于岩盐晶体从原始母液(古卤水)析出的方式和岩盐晶体的结晶速率两个方面;而在岩盐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包裹体(包括微裂隙愈合型包裹体群、溶蚀重结晶型包裹体、晶界蠕变型包裹体群、亚晶粒周缘型包裹体群),其捕获方式除受岩盐晶体结晶速率的影响外,最主要的受控因素为岩盐的成岩作用类型。其中,在研究过程中着重对冲积扇型这一特殊类型流体包裹体群的捕获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类型包裹体群的形成可能与岩盐的构造变形作用有关,是构造变形作用对原生流体包裹体群形态改造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应力状态分析,表明该类型包裹体群的形态是岩盐受拉伸变形作用后的产物。同时,在冲积扇型流体包裹体群的扇根部位出现的包裹体的“卡脖子”现象,是支持上述认识的有力证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