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锚固工程
岩土锚固工程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19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56810篇;相关期刊17种,包括世界家苑、科学之友、能源与环境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四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九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等;岩土锚固工程的相关文献由8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祯祥、王建松、刘庆元等。
岩土锚固工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6810篇
占比:99.97%
总计:256897篇
岩土锚固工程
-研究学者
- 徐祯祥
- 王建松
- 刘庆元
- 宋茂信
- 廖小平
- 李龙飞
- 杨军
- 刘胜宏
- 朱本珍
- 黄晓华
- HE JianPing
- HUANG MingHua
- OU JinPing
- YUE Shuai
- ZHOU Zhi
- 余敏
- 侯艳娟
- 况昌鹏
- 刘国楠
- 刘永勤
- 刘海清
- 卢芳云
- 原思聪
- 吉军
- 吕后仓
- 吴祥云
- 姚智全
- 姜昭群
- 孙晓云
- 宋浩契
- 庞恩敬
- 廖正环
- 张奇峰
- 张涛
- 张秀现
- 张锡祥
- 张雁
- 张顺利
- 成国文
- 方中予
- 曾宪明
- 朱华
- 朱国平
- 朱爱军
- 朱爱军1
- 李孟琳
- 李欢秋
- 李洪伍
- 杜宁波
- 杨志银
-
-
-
-
摘要:
《岩土锚固工程》是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的主要技术交流刊物。多年来,在各会员单位和有关单位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为了促进我国岩土锚固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的不断发展,使《岩土锚固工程》刊物做好服务工作,欢迎大家踊跃撰稿,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把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的新发展与理论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
-
-
朱爱军
-
-
摘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岩土锚固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对这类工程的技术应用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岩土锚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中的问题发生率,需要深入分析这类工程及其施工技术要点.基于此,文章将对岩土锚固工程及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
-
-
黄永中
-
-
摘要:
针对岩土锚固工程力学分析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岩土锚固工程力学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力学特点作用于实践的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要提高岩土锚固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效果,需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承载力控制措施,以实现工程建设使用的科学合理目标.
-
-
-
朱爱军1
-
-
摘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岩土锚固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对这类工程的技术应用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岩土锚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中的问题发生率,需要深入分析这类工程及其施工技术要点。基于此,文章将对岩土锚固工程及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
-
-
-
-
-
-
摘要: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对为专委会发展及岩土锚固技术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授予徐祯祥等10人为“突出贡献者”,罗强等32人为“先进个人”,无锡金帆钻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为“岩土锚固工程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优秀单位”。获奖名单如下。
-
-
-
-
摘要:
为庆祝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专委会决定对录入第27次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优秀论文给予表彰。经编审委员会审定,“囊式扩体锚杆的承载机制于工程应用”等18篇论文被评选为第27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
-
-
-
徐祯祥;
侯艳娟;
苏洁
-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岩土锚固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的依托理论有:对于边坡工程采用的极限平衡理论以及所谓潜在滑移面假定}对于地下工程则采用悬挂作用理论、组合梁作用理论、紧固作用理论以及支护面层的冲切破坏理论等。在这些理论和假定的指导下还创建了一系列以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为平台的计算分析软件。本文在研究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根据工程应用的实践,提出了剪切传递理论,同时提出了锚固参数的设计步序及方法。
-
-
宋茂信
-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第十五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大量的岩土锚固工程中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杆)需要进行张拉的加固手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的预应力张拉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对于张拉设备的标定这一重要工作,在各个部门的相应规范(规程)中也有详细具体的要求,这对于规范张拉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n 但是,从目前的规范(规程)对各种标定的要求和方法等看,还有不少需要补充、修改、完善的地方,而在施工过程中的张拉力控制的要求也缺乏具体的条文,上述情况会造成施工单位只注重设备的标定,而忽略在整个张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张拉设备和标定设备研制、使用方法研究的有关数据,对岩土锚固工程中张拉力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设备标定方法和施工现场张拉质量自检两个方面,期望通过这一问题的探讨,能对提高张拉质量、杜绝事故,并为今后有关规范(规程)关于张拉设备标定的条文补充、修改、完善提供参考。
-
-
李洪伍;
吕后仓;
庞恩敬
- 《第四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锚杆钻机作为岩土锚固工程的关键设备,在深基坑支护、边坡支护、隧道注浆钻孔、地源地热钻孔、高压旋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给机构设计是液压锚杆钻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进给机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并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桅杆部分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桅杆的强度、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进给机构设计合理.设计了3种进给机构方案,综合各种因素后选择“油缸-链条”倍速进给机构为设计方案,设计结果达到了功能要求。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中桅杆结构进行了强度刚度校核,结果表明,进给机构布置合理,中桅杆应力变形合格。
-
-
张涛;
孙晓云;
王振东;
程久龙
-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岩土锚固工程越来越多,而锚杆是整个锚固工程的核心,因此锚杆承载力检测又是质量检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锚杆拉拔实验获得部分静荷载和位移数据,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进而预测完整的锚杆静荷载P-位移S曲线及极限承载力的大小。rn 分析了双曲线、指数和幂函数三种模型,对三种模型的结构共性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种可以用来模拟锚杆荷载P-位移S曲线的通用函数模型框架,并从实际锚杆P-S曲线的特点出发,构建了基于通用函数模型框架的锚杆P-S曲线数学函数模型.针对指数函数模型精度差的缺点,使用函数模型框架对指数函数模型进行了改进,使模型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工程案例结果表明证,改进的指数函数模型是预测锚杆极限承载力误差较小的模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