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义齿
局部义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068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健康、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学术讨论会等;局部义齿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洋、刘昌奎、朱勇等。
局部义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068篇
占比:99.81%
总计:36135篇
局部义齿
-研究学者
- 于海洋
- 刘昌奎
- 朱勇
- 牛力
- 邢旭东
- 郭芳
- 陈昕
- 黄硕
- 叶红强
- 吴江
- 周永胜
- 孙玉春
- 岳莉
- 崔敏德
- 王勇
- 王岩
- 赵湘辉
- 陈虎
- 高勃
- 黄文静
- 康静
- 杨欣
- 杨秦
- 王敏
- 王昕宇
- 王辽辽
- 谷香丽
- 雷梓豪
- 魏威
- 井庆泉
- 何凌
- 关凯
- 刘璘
- 刘继辉
- 吕庆海
- 孙小菊
- 崔延荣
- 常江
- 张呐
- 张国强
- 徐明明
- 戴云涵
- 方婷露
- 方晓琴
- 方鑫
- 曾晓雁
- 权园园
- 李月
- 李燕
- 梅子彧
-
-
张嫣;
袁旭敏;
李季
-
-
摘要:
牙齿缺损作为一种常见口腔疾病,不但影响牙齿美观度,还会影响其正常咀嚼功能。而前牙修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部美观程度,随着人们对牙齿修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美学效果逐渐成为修复牙齿一项重要评估指标;。以往临床应用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其效果不甚理想,且稳定性较差。临床发现种植技术对余牙损伤相对比较小,可有效保存牙槽骨,而且在初期的稳定性也比较好。
-
-
陈春艳;
陈林凤
-
-
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应用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修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用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治疗满意率明显更高,而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应用正畸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对治疗更满意,值得应用.
-
-
马天驰;
樊静;
李燕;
权园园;
刘继辉
-
-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炎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列缺损对余留基牙牙周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32例中重度牙周炎需行修复治疗的患者,在完成系统性的牙周治疗、外科拔除无保留意义的牙齿、口内进行完善的牙体牙髓治疗后,待口腔健康状况稳定进行磁性附着体修复治疗.在修复治疗结束6个月后,比较基牙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情况.结果 治疗后切牙菌斑指数(0.62±0.21)、尖牙菌斑指数(1.11±0.32)、 前磨牙菌斑指数(1.21±0.18)、磨牙菌斑指数(1.24±0.24)均小于治疗前的(2.27±0.67)、(2.33±0.32)、(2.53±0.34)、(2.6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切牙牙龈指数(0.85±0.15)、尖牙牙龈指数(1.36±0.26)、前磨牙牙龈指数(1.27±0.30)、 磨牙牙龈指数(1.44±0.23)均小于治疗前的(2.94±0.21)、(2.76±0.43)、(2.42±0.44)、(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切牙牙周袋深度(1.96±0.12)mm、尖牙牙周袋深度(2.33±0.32)mm、前磨牙牙周袋深度(2.15±0.32)mm、磨牙牙周袋深度(3.43±0.28)mm均小于治疗前的(4.30±0.45)、(4.67±0.89)、(4.23±0.37)、(4.9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基牙牙齿松动度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周炎患者的牙列缺损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
-
马天驰;
樊静;
李燕;
权园园;
刘继辉
-
-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炎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列缺损对余留基牙牙周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32例中重度牙周炎需行修复治疗的患者,在完成系统性的牙周治疗、外科拔除无保留意义的牙齿、口内进行完善的牙体牙髓治疗后,待口腔健康状况稳定进行磁性附着体修复治疗.在修复治疗结束6个月后,比较基牙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情况.结果 治疗后切牙菌斑指数(0.62±0.21)、尖牙菌斑指数(1.11±0.32)、 前磨牙菌斑指数(1.21±0.18)、磨牙菌斑指数(1.24±0.24)均小于治疗前的(2.27±0.67)、(2.33±0.32)、(2.53±0.34)、(2.6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切牙牙龈指数(0.85±0.15)、尖牙牙龈指数(1.36±0.26)、前磨牙牙龈指数(1.27±0.30)、 磨牙牙龈指数(1.44±0.23)均小于治疗前的(2.94±0.21)、(2.76±0.43)、(2.42±0.44)、(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切牙牙周袋深度(1.96±0.12)mm、尖牙牙周袋深度(2.33±0.32)mm、前磨牙牙周袋深度(2.15±0.32)mm、磨牙牙周袋深度(3.43±0.28)mm均小于治疗前的(4.30±0.45)、(4.67±0.89)、(4.23±0.37)、(4.9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基牙牙齿松动度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周炎患者的牙列缺损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
-
王钊
-
-
摘要:
目的 探究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冠桥咬合重建修复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结果 研究组咀嚼功能以及美观舒适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矛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冠桥咬合重建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患者的修复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但固定冠桥咬合重建治疗更加美观、舒适,效果更显著.
-
-
刘赟
-
-
摘要:
目的:针对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在本院采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技术以后,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和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从而对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进行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50例(2017.2.1-2018.2.1),把其中的25例患者选为观察组,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技术对患者的牙齿进行治疗,剩下的25例患者选为对比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同技术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远高于对比组,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要小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在本院采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技术以后,相较于普通的口腔治疗来说,能够更好的针对患者口腔内部问题进行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
李晓娜;
刘洋;
Hong Guan
-
-
摘要:
目的:研究3种不同临床设计ERA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远中游离端缺损的应力及位移分布.方法:建立ERA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远中游离端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临床设计分为基本组、支托组和跨弓组.应用有限元法研究在垂直及45°斜向2种载荷方向100 N的作用下,基牙及基托下黏膜的应力和位移以及基托的位移情况.结果:2种载荷下3组模型均在远中基牙远中邻面肩台出现应力集中,远中基牙预备体咬合面位移最大,支托组基牙位移最大,分别为14.91 μm和63.09μm,其次为基本组(9.38 μm和50.56μm),跨弓组最小(8.85 μm和47.31μnn).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为远中游离端牙列缺损设计基本的ERA附着体义齿更趋于合理.%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isplacement pattern in the restoration of Stern-ERA attachment mandible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 with different designs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3D)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Methods:3D-F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human CT data and manufacturer's catalog.Vertical and 45° lingual oblique forces of 100 N were applied on the artificial teeth of the RPD.Three ERA attachment partial dentures with different bracing arms were designed,namely the basic design,rest bracing arm design and cross-arch bracing arm design.The von Mises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of abutment teeth and mucosa under denture base were analysed.The displacement of denture bases was examined.Results:Under the vertical and oblique loading,the maximum yon Mises stress was found at the distal shoulder on the distal abutment.The maximun displacement was observed at the buccal and distal occlusal surfaces of the distal abutment.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n the abutment was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in rest bracing arm design group (14.91 μm and 63.09 μm),followed by the basic design group (9.38 μm and 50.56 μm) and the cross-arch bracing arm design group exhibited the smallest displacement (8.85 μm and 47.31 μm).Conclusion:The basic design Stern_ERA attachment for unilateral mandible distal extension defect appears to be more reasonable compared with rest arm and crossing-arch arm design from biomechanical point of view.
-
-
-
周鑫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内附着体固位在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冠内体配合全冠种植体制修复94例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二年,94例患者中均未见继发龋,内动脱落2例,均为无冠式固定桥,出现基牙过敏症状6例,经脱敏后恢复正常.结论 :冠内附着体固位临床有较多应用,特别是用于非游离端义齿或固定可摘式义齿的修复.并且美观是使用冠内附着体的决定性因素.
-
-
于丰华
-
-
摘要:
目的 探索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牙列间隙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正畸+修复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治疗前采用正畸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既恢复牙齿的正常功能,又达到美观要求,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