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试验
密封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40391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三角洲、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真空学会质谱分析和检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二十七届年会等;密封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018位作者贡献,包括鲁传玉、鲁俊、鲁明等。
密封试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0391篇
占比:99.98%
总计:440498篇
密封试验
-研究学者
- 鲁传玉
- 鲁俊
- 鲁明
- 慕伟
- 韩超
- 刘杰
- 周杨飞
- 孔令成
- 孙宏武
- 封小亮
- 张宏伟
- 张小平
- 张鹏
- 朱海清
- 杨军
- 杨海诚
- 胡广阳
- 赵玉龙
- 郑国真
- 丁思云
- 任荣波
- 刘亚军
- 刘家泳
- 刘震涛
- 华岩
- 吉强
- 吕秋斌
- 吕锋
- 吴兆山
- 吴光平
- 姚海龙
- 姚黎明
- 姜圣杰
- 张士强
- 张宇
- 张振生
- 张波
- 戈晓
- 朱利平
- 李勇
- 李小洪
- 李庚午
- 李悦
- 李星雨
- 李蕴哲
- 李香
- 李鲲
- 杨博峰
- 杨永昌
- 段雪梅
-
-
张建成;
李猛;
周媛
-
-
摘要:
本文对GB/T 3906-2020《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与对应的电力行业标准DL/T 404-2018中试验内容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希望对企业设计及试验站检测人员快速理解和应用标准差异有所帮助,共同提高高压电器行业的质量水平。
-
-
王新虎;
吕永鹏;
王建东;
王鹏;
潘宝昌
-
-
摘要:
为了解决高温高压天然气井管柱泄漏问题,国内油气田使用了多种特殊螺纹油套管,但井筒密封性仍然无法得到保障。现行的接头密封面接触压应力设计法不能有效堵塞密封结构的泄漏通道,亟待研究发展石油专用管密封设计方法和密封技术。为此,在密封面压应力设计基础上,提出增加弹性应变设计,并实验验证技术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弹性材料实现弹性应变密封设计,通过材料的应力应变循环试验,优选出弹性应变达到6%的超弹性合金Ti-Ni-X;②设计的多种密封结构使密封面产生足够大弹性应变,以堵塞接头在工厂制造或井下服役期间形成的泄漏通道;③研发出一种密封环超弹性应变密封套管,样品成功通过了上卸扣试验和API RP 5C5 CAL IV级B系列密封试验,最大试验载荷达到了95%管体应力包罗线,最大试验温度达到180°C。结论认为,超弹性应变密封新技术可作为新一代石油专用管及井口管件密封的技术储备,该技术有望提高气井管柱和井口管件的密封性。
-
-
周杨飞;
封小亮;
刘课秀;
郑鑫
-
-
摘要:
为了解决安全阀密封试验中存在的安全阀出口侧密封面封堵方式过于粗糙、落后、操作上不统一、测试数据准确度不高、数据真实性存疑等诸多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可快速实现封堵的安全阀密封试验装置,该检测装置主要包含安全阀出口侧密封面快速封堵机构、泄漏率检测系统等部件。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提高安全阀出口侧密封面的封堵效果、降低测试误差、防范数据造假、提高工作效率,并将为推动安全阀校验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
张子骁
-
-
摘要:
本文对GB/T 11023-2018版和GB/T 11023-1989版标准进行了对比和解读.新版《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在内容上有较大调整,本文阐述了该标准的编制原则和编制过程,比对解读了修订内容,同时详述编制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分歧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
-
宫燃;
张真宇;
程志高;
徐宜;
张鹤
-
-
摘要:
为预测重载越野车辆传动系统中密封系统的流固耦合特征,综合考虑密封环在微小约束空间内的受力状态以及密封间隙流场中的流动特点,建立了密封环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并提出了求解策略.采用多物理场代码耦合工具MpCCI联合FLUENT与Abaqus软件对旋转密封系统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计算,获得了旋转密封间隙流场中油液的流动状态.分析了密封环变形对密封系统泄漏量和密封环摩擦转矩的作用特征,通过双向流固耦合的动态模拟考察了传动系统工况对密封环性能的影响.利用车辆传动系统密封环综合性能试验台进行了密封性能的试验测试,对比发现计算值和试验值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密封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及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
-
-
-
-
-
-
-
-
-
王建军;
李丽峰;
潘志勇
- 《2013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地下储气库注采管柱的受力不同于一般气井管柱的主要特征是载荷的交变性和压力的波动.在多次往复注采作业过程中,注采管柱能否长期保证密封有效性,现有的标准试验仅进行了3次气密封循环试验,依然不能反映长期性.本文结合计算获得的注采管柱在极限工况下的轴向拉伸和压缩载荷,并通过室内全尺寸试验研究了多周次气密封循环下注采管柱的密封能力,结果说明注采管柱经过压缩载荷后再拉伸时易发生泄露,在拉压交变载荷下注采管柱耐压缩密封能力较低,且经过多周次交变循环后,其额定密封承载能力下降.
-
-
Jiang yan-lei;
蒋延磊;
Zheng Jun-yang;
郑俊洋;
Wang di;
王迪;
Wang min;
王敏
-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针对一起避雷器爆炸故障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同型号和同批次的避雷器进行了密封试验,分析出避雷器密封不良、天气变化无常是避雷器爆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存在家族性缺陷的可能。加强对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无论是带电测量,还是停电试验,每次试验尽可能在环境温度、湿度相近的情况下进行,仪表仪器尽可能使用同一台。同时加强该类设备的运行维护,除增加带电测量次数外,还可采用红外测温进行辅助判断。尤其是当天气发生由高温到低温骤变时,应注意对全电流的监视,发现数据增大应及时汇报,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
-
黄能强
-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通过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管路对接方式密封性能的试验和研究,同时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结合实际生产试验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既确保了管路对接的试验要求,又使对接面不受任何损伤,为发动机系统下一步的试验提供了可靠保证。此项研究可望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
-
-
-
-
卢志宏;
孙海波
- 《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组第二十三届年会》
| 2005年
-
摘要:
研制的密封检漏仪.对大修后的潜水电机的密封水平有了更直观、科学的测试.保证了设备的检修质量,延长了设备的运行周期.该项发明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等特点,已于2004年5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本文介绍了这种潜水电机密封检漏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