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腔黏连

宫腔黏连

宫腔黏连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专利文献1111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护理与康复等; 宫腔黏连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甦、杨菁、兰清华等。

宫腔黏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11111 占比:99.14%

总计:11207篇

宫腔黏连—发文趋势图

宫腔黏连

-研究学者

  • 张晓甦
  • 杨菁
  • 兰清华
  • 刘璐
  • 刘静乔
  • 吴志兵
  • 周莹
  • 姚情
  • 孟亚丽
  • 宋前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照迪; 樊志鹏; 叶莹; 江泳
    • 摘要: 育龄期女性在各种宫腔操作后常继发宫腔黏连,其突出表现为月经量少,具有治疗效果差、易复发等特点,而中医对于此病认识及治疗未成体系。江泳教授经过临床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宫腔黏连的中医机理及治疗思路,认为由胞膜络阻失养而发,津血失养、血中乏津必然血行不畅、血行瘀滞,而后加重胞络络阻继发经血难下。提出基本病机为胞膜络阻、津血失养、肝脾失调,治疗法则为通络分黏、生津养血、调畅肝脾,自拟“通络分黏汤”为基础方随证治之收效颇佳,为宫腔黏连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青; 黄先华; 谢蓉; 刘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黏连术后患者血清微小RNA-543(miR-543)、微小RNA-135a(miR-135a)水平与黏连复发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的宫腔黏连患者127例,根据术后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月经第3-7 d复查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9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miR-543、miR-135a水平;Pearson法分析术后宫腔黏连复发患者血清miR-543与miR-135a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543、miR-135a水平预测术后复发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腔镜治疗后黏连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病程、血清miR-135a水平高于未复发组,miR-543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血清miR-543与miR-135a水平呈负相关(r=-0.539,P<0.05)。血清miR-543、miR-135a预测宫腔镜治疗后黏连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864,特异性分别为76.3%、92.5%,敏感度分别为91.2%、70.6%;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7,特异性为88.2%,敏感度为94.1%。miR-135a是影响宫腔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543是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宫腔黏连后复发与患者血清miR-543、miR-135a水平有关且有一定预测价值。
    • 李玲; 单铁英; 刘聿谨; 宋玉杰; 李伟; 王芳; 杨庆; 贾慧
    • 摘要: 目的研究人经血干细胞(MenSCs)接种到宫腔黏连组织表面,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的结构变化,内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钙粘蛋白E含量变化,探索MenSCs接种改善宫腔黏连的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采用人为方法制造宫腔黏连模型,实验设计为对照组、模型组和MenSCs组,每组6只,共18只。比较3组内膜组织的结构改变和内膜组织中腺管的个数;Masson组织染色比较内膜组织的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α-SMA、TGF-β1及钙粘蛋白E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组织无上皮组织覆盖,只见结构增厚且无腺体的结缔组织,所含的纤维化面积[(0.70±0.05)%]较多(P<0.05),α-SMA(0.468±0.037)和TGF-β1(0.485±0.029)升高(P<0.05),钙粘蛋白E(0.242±0.021)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MenSCs组显示出现新生的上皮组织,腺体个数增加[(5.47±0.31)个],纤维化面积[(0.49±0.05)%]减少(P<0.05),α-SMA(0.370±0.025)和TGF-β1(0.387±0.016)降低(P<0.05),钙粘蛋白E(0.431±0.014)升高(P<0.05)。结论MenSCs接种到宫腔黏连组织表面后,能分化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能降低宫腔粘连组织中的α-SMA和TGF-β1蛋白含量,升高钙粘蛋白E的含量来改善宫腔黏连状况。
    • 陈梅; 李银环
    • 摘要: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 acid,HA)联合芬吗通及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Foley)水囊在伴生育需求宫腔黏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伴生育需求IUA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3例。两组均行常规IUA分离手术,参照组术后即刻在宫腔内涂抹HA凝胶及放置Foley尿管水囊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术后加服芬吗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m后,两组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 m发现,研究组再次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UA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A联合芬吗通治疗IUA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可有效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预防子宫再粘连效果更显著。
    • 刘静乔; 孟亚丽; 徐淑稳; 王云灿; 王娜; 王玉静
    • 摘要: 目的:观察宫腔黏连(IUA)模型大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水平,探讨丹参酮ⅡA对IUA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丹参酮ⅡA组、中剂量丹参酮ⅡA组和高剂量丹参酮ⅡA组.采用刮宫法建立大鼠IUA模型.造模7 d后低、中和高剂量丹参酮ⅡA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5、10和20 mg·kg-1丹参酮ⅡA,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LIF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LIF 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对照组大鼠宫腔结构完整,子宫内膜较厚,腺体丰富,细胞排列整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排列紊乱,纤维化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丹参酮ⅡA组大鼠宫腔结构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增厚,细胞排列较整齐,纤维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腺体数明显减少(P<0.05),纤维化面积比明显升高(P<0.05),整合素αVβ3和L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腺体数明显增加(P<0.05),纤维化面积比明显降低(P<0.05),整合素αVβ3和L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丹参酮ⅡA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腺体数明显增加(P<0.05),纤维化面积比明显降低(P<0.05),整合素αVβ3和L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剂量丹参酮ⅡA组比较,高剂量丹参酮ⅡA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明显降低(P<0.05),整合素 αVβ3和L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上调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LIF的表达,改善IUA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且呈剂量-效应依赖性.
    • 陈国英; 邱萍; 史淑兰
    • 摘要: 目的:探究宫腔黏连宫腔镜术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543、miR-135a表达及复发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宫腔镜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黏连患者78例,根据宫腔镜治疗1年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3例、未复发组5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543、miR-135a表达,Pearson法分析miR-543、miR-135a与SIRT1 mRNA、TGF-β mRNA表达相关性;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宫腔镜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miR-543、miR-135a表达对宫腔镜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重度黏连、术前月经量过少、术前闭经比例、术前宫腔操作次数及SIRT1 mRNA、TGF-β3 mRNA水平等均高于未复发组,miR-543、miR-135a表达低于未复发组(均P<0.05).miR-543、miR-135a均与SIRT1 mRNA、TGF-β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重度黏连、术前宫腔操作次数多、高SIRT1 mRNA水平、高TGF-β3 mRNA水平、低miR-543水平、低miR-135a水平是影响宫腔镜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预测治疗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71~0.924),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74.5%.结论:宫腔黏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543、miR-135a表达降低,且对宫腔镜术治疗黏连复发有一定评估价值.
    • 马丽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宫腔黏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另外50例作为观察组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手术之后的效果,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陆新; 陈洁玲; 朱雪琴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宫腔黏连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手术的宫腔黏连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VAS)、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1.75±0.37)分、SAS(19.62±3.18)分、SDS(19.63±3.5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宫腔黏连宫腔镜手术患者中,可减轻其术后疼痛和不良心理症状,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范艳艳; 王娜; 徐文; 葛亚杰; 王丽娜
    • 摘要: 目的:建立兔宫腔黏连(IUA)模型,探讨宫腔内放置新鲜羊膜预防IUA的效果和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方法:雌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兔用刮勺搔刮宫腔机械性损伤子宫内膜并于宫腔内放置浸泡脂多糖(LPS)的棉线使宫腔感染,建立兔IUA模型,治疗组兔于模型建立同时宫腔内放置新鲜羊膜,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不进行宫腔处理.收集建模后第1和2周时的子宫标本,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兔子宫内膜组织中腺体数量和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百分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兔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1和2周时模型组和治疗组兔子宫内膜组织中腺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第2周时模型组兔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L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宫腔内放置新鲜羊膜可以减轻IUA的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且起效快并作用持久.
    • 周凤; 罗福梅; 吴庆莉
    • 摘要: 目的 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00例拟行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传统宫腔镜下电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的雌二醇(E2)、黄体酮激素(LH)、孕酮(P)、血清卵泡雌激素(FSH)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息肉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4.21±1.22)min、(20.02±6.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12±1.35)min、(26.31±5.76)d,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用量分别为(7.03±2.21)mL、(809.21±252.3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25±2.31)mL、(1505.31±363.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LH和FSH分别为(6.56±0.92)mIU/mL、(5.62±1.02)m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0.81)mIU/mL、(4.91±0.98)m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其手术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出血量较少,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