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官员问责

官员问责

官员问责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8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湖南行政学院学报、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党课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 对接京津——时代特色 战略航标研讨会、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 等;官员问责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宗让、刘大伟、刘潇潇等。

官员问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38.5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188 占比:60.45%

总计:311篇

官员问责—发文趋势图

官员问责

-研究学者

  • 刘宗让
  • 刘大伟
  • 刘潇潇
  • 周承
  • 宋涛
  • 张慎鲁
  • 李丽红
  • 杨君
  • 樊鹏
  • 王占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亚东
    • 摘要: 地方政府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其环保支出行为不仅取决于地区发展理念和发展状况,而且受到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上级政府和公众的监督。基于环境关键词的网络搜索评价公众环境关心程度,并以首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对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强度(环保财政支出占财政一般支出预算的比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行为存在相互模仿的竞争效应;公众环境关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公众环境关心程度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环保财政支出强度的增加,而且可以促进地理位置邻近、污染排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地区的环保财政支出强度提升;中央环保督察在提升地方环保财政支出强度上的政策效应不显著,但其对官员问责产生的督察压力会显著促进地方政府环保支出强度的提高。因此,在环境治理中应加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级考核与督察和“自下而上”的公众诉求与监督促进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改善。一方面,要重视公众的环境偏好及其社会监督作用,并利用其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典型示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通过严格问责与有效激励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责任。
    • 姚靖; 唐皇凤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的需求超出了常规科层制所能提供的治理能力.通过政治动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并整合各类资源,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是解决这一瓶颈的理性选择.中国疫情防控政治动员中存在通过任务政治化与官员问责动员党政、通过利益激励与行政督导动员市场、通过思想宣传与秩序规范动员社会三种主要策略.而本次政治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的组织网络积累和政治信任建构,塑造了一个危机治理的命运共同体,并坚持尊重动员的利益导向、推行差异化动员方案、在学习和纠错中审慎推进动员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开放、合作的政治动员框架.还原动员的具体场景、总结动员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新时代的政治动员提供经验借鉴与策略参考.
    • 吴睿鸫
    • 摘要: 日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公示结束对古田县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行为的调查。此前,古田县政府因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未经公平竞争审查,制定实施相关政策优先支持本地生物与医药企业。据了解,调查过程中,福州市交通运输局已提出废止相关文件、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自主选择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的整改思路,并对局机关2名有关责任人进行效能问责。
    • 胡春艳; 刘丽蓉
    • 摘要: 基于2007-2017年发生的22个环境污染事件中203名官员的问责结果,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三个维度出发,用Ordinal有序回归分析了影响官员问责严厉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官员的责任类型是决定官员问责结果的关键因素,职位等级、介入的政府层级和环境污染事件严重程度对官员问责结果影响显著,舆论压力与问责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对问责结果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分析表明,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官员问责的实施总体上比较规范,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问责法律法规中责任类型界定不明晰、对高层官员的问责力度过小、地方政府环境问责力度欠缺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官员问责制度建设,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问责的指导和监督,并使社会问责制度化,从而推进我国环境问责向法治化、常态化转变.
    • 王桦宇1; 连宸弘1
    • 摘要: 绩效预算改革是加强预算管理和深化政府治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是建立''高效、责任、透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制度支撑。绩效预算在形式上是效率预算,注重''效率性''和对预算的结果导向和指标考评;绩效预算在属性上是民主预算,注重''人民性''和对预算的实质审查和民主监督;绩效预算在本质上是法治预算,注重''法治性''和对预算的官员问责和制度治理。在新时代,绩效预算改革需要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层面上持续推动,渐进完善以''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为核心构成的绩效预算法律规范,并努力建构以''指导、协调、问责''为基本准向的绩效预算改革的体制机制和法治环境。
    • 樊鹏
    • 摘要: 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问“处理了,但是这368名干部怎么办?”这个“高育良之问”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涉及党内问责制度实施所无法绕过的难题。党内问责的根本动因,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 胡梦煜
    • 摘要: 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要建立责任政府,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无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背景下,还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中,官员问责都是治国理政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朱元璋的问责思想在制度上主要体现为明朝的监察制度,大体上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地方监察制度、特务制度、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明暗结合的监察网,为明朝官员问责提供了制度保障.
    • 樊鹏
    • 摘要: 无论是基于前期的理论储备,抑或《问责条例》制定的初衷,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下的问责,决不应是简单的“—刀切”,更不应演变为充满操作空间的权力游戏。
    • 杨玉明
    • 摘要: 公罪指官吏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犯错,并不涉及个人私利.明代公罪制度建立于前代经验之上,故而颇显完备.但过于复杂繁多的立法难免会让官吏们有动辄犯罪的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其行事的积极性.此外,不断增多的吏、兵两部处分则例使得部分正直之士无所适从,亦使得部分奸诈官吏妄行引拟或移情就例,故出入人罪.公、私两类犯罪的性质相异,对于官吏仕途的影响截然不同,故而区分意义重大,但两者界限的模糊性容易导致律法适用的不公正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