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问责

社会问责

社会问责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0年内共计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专利文献228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等; 社会问责的相关文献由6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湘林、周光礼、何延昆等。

社会问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 占比:2.55%

专利文献>

论文:2289 占比:97.45%

总计:2349篇

社会问责—发文趋势图

社会问责

-研究学者

  • 周湘林
  • 周光礼
  • 何延昆
  • 周孜予
  • 姚宇华
  • 宋涛
  • 张晓玉
  • 汪斐娅
  • 胡春艳
  • 赵淼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时
    • 摘要: 政治势能存在内外两种传导路径,内部传导影响党政机关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外部传导影响社会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通过剖析一个社会问责案例发现,在外部传导中,政治势能可以成为公民借用和依附的潜在资源,用以强化公民问责行动的势力和效能.但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公民对政治势能的主动识别、利用条块化的制度结构来寻找可联合的力量以及掌握利用政治势能的有效时机.此外,案例分析还表明,政治势能有不同的类型,公民可以通过依附于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主体来获得不同类型政治势能的支持.
    • 胡春艳; 刘丽蓉
    • 摘要: 基于2007-2017年发生的22个环境污染事件中203名官员的问责结果,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三个维度出发,用Ordinal有序回归分析了影响官员问责严厉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官员的责任类型是决定官员问责结果的关键因素,职位等级、介入的政府层级和环境污染事件严重程度对官员问责结果影响显著,舆论压力与问责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对问责结果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分析表明,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官员问责的实施总体上比较规范,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问责法律法规中责任类型界定不明晰、对高层官员的问责力度过小、地方政府环境问责力度欠缺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官员问责制度建设,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问责的指导和监督,并使社会问责制度化,从而推进我国环境问责向法治化、常态化转变.
    • 王超; 覃红霞; 樊媛
    • 摘要: 高校质量问责是为了满足高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保高校对其行为负责、维护质量与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管理机制.质量问责从政府问责到社会问责的转型实质是牵涉到公民与社会组织问责权能、路径与方式的法律制度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安排.对此,我们不仅需要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明确与完善高校质量问责制度,而且需要整合政府评估与质量问责机制,关注高校公共危机事件,推动高校质量问责的完善.
  • 5. 中国式社会问责的特征及其逻辑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张蕊
    • 摘要: 中国地方政府问责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少社会问责这一重要环节,但近年来由公民发起的官员被问责的事例比比皆是,却又难以将其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问责制,而是有其自身特点的中国式社会问责.中国式社会问责主要呈现出"闹大式""人治式"的特征.并且,这种非常态、非秩序化、非法治化的社会问责方式的形成是以强政府与弱社会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出事"逻辑为基础的.
    • 王柳
    • 摘要: 社会问责是一种修正选举问责劣势的问责机制,强调以公众参与来加强行政问责.参与式绩效评估为社会问责提供了制度化的机制,具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产生不同的问责效用.杭州市的绩效评估实践表明,参与式绩效问责要实现绩效提升与责任约束兼顾的问责目标,需要强化公民权在参与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并通过衔接等级问责不断拓展问责的空间.
    • 王英
    • 摘要: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喉舌,影视传播作为目前受众最广泛的媒体内容,也越来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社会倒逼问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亲爱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倒逼社会问责剧情及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影视传播倒逼社会问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土晓晔; 梁勇; 吴一凡
    • 摘要: 政府公信力建设与社会问责既有互动又有冲突,从价值取向层面来看,政府公信力是权力、民主、绩效的代表,对权力控制的问责防止了权力滥用,对民主价值的问责明确了公民和政府的角色定位,对绩效推动的问责确保了公众对政府职能履行的期待。从参与主客体目的层面来看,公职部门与公民大众互为政府公信力建设与社会问责的参与对象,一方的利益和需求即为另一方的责任和义务,二者在不断博弈中寻求平衡。从评估的有效性层面来看,公信力评估的有效性不仅是对结果的反馈,更在于事后的鞭策和学习,社会问责为政府公信力内容上的有效评估划定与界限,为整个评估过程指明了方向,也为参与其中的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胡春艳; 刘碧华
    • 摘要: 社会问责是由公民参与建立起来的问责机制,但是如何推动公民或公民组织更好地发起各项问责行动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社会问责理论的相关研究看到,社会问责影响因素为四个方面:一是正式机制层面,包括政治与立法、社会问责制度水平、分权与集权程度;二是非正式机制,包括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公民社会的能力和政府能力,透明度、信息和媒体,公共部门的回应;三是技术层面,包括技术工具的设计和选取,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四是其他非传统的因素。从笔者收集的文献来看,对于影响社会问责的关键因素的讨论非常多,主要关注的是民主制度、环境因素的作用,信息透明度和社会问责的关系,公民和政府的共同作用,等等。
    • 姚宇华
    • 摘要: 从发展历程上看,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主要经历了探索试点、确立和逐步推广、全面推进以及改革完善等四个阶段.我国本科教学评估主要由政府主导实施,属于典型的行政问责模式.基于社会问责机制的五个维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我国评估制度主要采取以惩罚性机制为主的激励方式,遵循制度问责逻辑,有社会参与制度化水平较低、社会参与程度较为低浅、参与者范围较小等特点.从社会问责的视角看,构建和改进中国特色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应综合使用惩罚和奖励机制,平衡制度问责和绩效问责,提升社会参与制度化水平和参与深度,并扩大参与者范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