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高校

中国高校

中国高校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939篇;相关期刊913种,包括中国新闻周刊、世界教育信息、上海教育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2009全国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会等;中国高校的相关文献由1515位作者贡献,包括霍楷、林培、马发生等。

中国高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3 占比:25.0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939 占比:74.84%

总计:6599篇

中国高校—发文趋势图

中国高校

-研究学者

  • 霍楷
  • 林培
  • 马发生
  • 罗雯
  • 余从
  • 古人
  • 李晓迪
  • 王路
  • 陈洪安
  • 佚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成东; 蔡渊渊
    • 摘要: 在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多维主体共同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构建由高校、学生、政府、平台与中介机构等多元化主体有机构成的“五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高校为教育主体,学生为教育客体,通过学生、高校、政府、平台与中介等多方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协调,打破了传统以高校为主体或以“产学研”三方要素为主的教育模式,可体系性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采取组织保障策略、资源保障策略、制度保障策略和机制保障策略等多方策略构成的保障策略体系,可以有效保障“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
    • 丁佳豪; 赵程程
    • 摘要: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流动的新趋势,然后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现状,最后阐述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流动新趋势对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 张子龙; 刘攀峰
    • 摘要: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但是在教学中存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不足、问题导向不足以及我国历史文化融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实践问题的导向以及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实行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内容、教材以及师资的全方位教学改革,以实现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
    • 刘懿楠; 王祖嫘
    • 摘要: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高校向外籍留学生发布的公开信是其对外应急话语的典型代表。通过采用大数据搜索引擎技术收集2020年春季学期中国各地高校发布的网络公开信,结合内容分析法、话步分析法加以分析后发现:中国高校对外应急话语在内容上包含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和应急服务三大维度,当前话语实践中应急管理内容占比最高,其余两类内容体现相对较弱;对外应急话语的影响因素包括应急反应时间、多语资源能力以及话语规划能力等。基于对话语实践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提出高校应急话语建设的三个建议:找准对外应急话语的定位,提升话语规划能力;整合语言资源,构建对外加强应急话语预案;建设多元主体的对外应急话语体系。
    • 尹冰
    • 摘要: 江苏省是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来华留学生聚集地,随机抽取江苏高校成建制留学生为调查样本,搜集留学生对在校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评价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普通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强化中国高校的品牌建设,对进一步提升中国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实力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 王玉; 李俊玲; 孟奇恺
    • 摘要: 在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背景下,为了科学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研,提炼出评价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得出“意识观念、文明行为、参与活动、教学方法和团学活动”是权重最大的5项指标,并提出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路径。
    • 代花; 汪洋
    • 摘要: 为优化我国高校专业分流运行机制,推进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改革,在阐述主体间性理论与高校专业分流的关联维度及其适切性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专业分流实践,针对高校专业分流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学生专业选择的非理性现象突出、高校对专业分流的引导不力、大类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分流方案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等困境,提出高校需要提高学生理性选择专业能力、合理发挥高校专业分流引导功能、以课程设置为抓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内涵建设,达到优化专业分流运行机制的目的。
    • 岳爱武; 陈文祎
    • 摘要: 中国高校在促进对外文化传播、向世界贡献中国高等教育力量、增进全球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传播意识略显薄弱、传播时效不强、传播精准度较低、传播体系尚未健全等困境。对此,高校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实践差异,释放对外文化传播“新活力”;疏通传播渠道,优化网络技术,开创对外文化传播“新动能”;创新方式方法,保证内容质量,打造对外文化传播“新亮点”;加快人才培养,加强舆论应对,展示对外文化传播“新形象”。
    • 陈欣; 杜洁; 杨茜
    • 摘要: 共同抗疫使中国与东盟国家构建了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这为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开展境外办学创造了新机遇。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境外办学先后有三类模式:孔子学院/课堂模式、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业院校境外办学模式、海外分校或者海外校区模式。这三类模式的境外办学均取得了明显成就,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不均衡,办学经费筹集困难,学科门类不全、专业设置单一,质量监管不到位。为促进境外办学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境外办学的对策: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加大政策支持;提升中国高校自身国际竞争力,增强办学质量监管;加大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促进资源筹集多元化。这些对策既有助于实施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计划,又有助于提高中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与国际声誉,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 王铮
    • 摘要: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早已成为西方高校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各行业领军人才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西方国家的大学相比,仍存在培养目标有偏差、培养对象覆盖面小、培养形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备、偏重领导力技能训练、价值观教育欠缺等问题。中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经验来提升中国大学生的领导力。具体而言,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实现培养对象全覆盖;丰富培养形式,规范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以价值观培育为核心,完善培养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