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安氏Ⅱ类1分类

安氏Ⅱ类1分类

安氏Ⅱ类1分类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29632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广东牙病防治、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等; 安氏Ⅱ类1分类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世兴、吴文文、彭明慧等。

安氏Ⅱ类1分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96321 占比:99.97%

总计:296422篇

安氏Ⅱ类1分类—发文趋势图

安氏Ⅱ类1分类

-研究学者

  • 王世兴
  • 吴文文
  • 彭明慧
  • 杜熹
  • 赵俊杰
  • 亢静
  • 刘明辉
  • 吕俊丽
  • 吴志宏
  • 周建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东旭; 张月兰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和安氏Ⅰ类高角型患者,各30例。对每例患者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上下颌骨、上气道进行测量,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颌骨测量中,相对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NB角)、颌凸角(NA-PA)、下颌位置(S-Co)增大(P<0.05),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位置(SNB角)、下颌体长(Go-Po)、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综合长度(Co-Po)、后面高/前面高(S-Go/N-Me)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测量中,相对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腭咽气道间隙(U-MPW)、舌咽气道间隙(TB-TPPW)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下颌体及下颌升支短小,下颌后缩、后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上气道存在明显狭窄,且狭窄段多位于腭咽段和舌咽段。
    • 郭人铭; 董浩鑫; 李艺博; 刘盼明; 李政泽; 崔淑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s)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中选取符合排纳标准的患者共34例,年龄(20.1±7.2)岁。使用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评价矫治效果,并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变化,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结果:根据ABO-OGS临床评测标准进行评价,34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通过率为55.88%,可能通过率为97.06%。与矫治前相比,U6-PP距、U1-PP角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非减数矫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佳。
    • 方莉; 王双; 周楠; 杨晓晓; 王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TB)联合自锁托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TB联合自锁托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影测量指标、软组织变化情况及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切牙的倾斜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面凸角、软组织面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R指数总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B联合自锁托槽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可调整上下颌关系,纠正软组织畸形。
    • 王秋锐
    • 摘要: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实施固定矫治与MRC矫治器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研究样本14例选取为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为全部患者进行固定矫治与MRC矫治器矫治.比对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结果 治疗后患者SNA、ANB、SGn-FH、FH-MP、SN-PP、U1-SN较治疗前明显减少,SNB、S-Go、N-Me、S-Go/N-Me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伴口呼吸患者实施固定矫治与MRC矫治器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梁倩男; 崔亚一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教育结合切咬肌训练在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矫正中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105例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矫正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佩戴肌功能训练器配合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视频教育,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下颌平面角(MP/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前颅底平面—腭平面角(SN/PP)、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齿槽座点到面平面距离(A-NP)变化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形态学指标前牙覆盖、覆、咬合受力变化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教育结合切咬肌训练应用于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矫正中患儿,通过改善患儿SNA、SNB、MP/SN、L1/MP、SN/PP、U1/SN、A-NP及牙覆盖、覆、咬合受力,从而有效改善头影测量指标、口腔形态学指标.
    • 王闪; 张月兰
    • 摘要: 目的 比较压低辅弓与摇椅弓压低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60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患者,根据打开咬合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对A组应用压低辅弓压低下颌切牙,对B组应用摇椅弓压低下颌切牙.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口腔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头颅侧位片.比较两组咬合打开时间,使用CBCT自带的Exocad影像分析软件测量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切牙切点到下颌平面(MP)的垂直距离(L-MP)、下颌切牙牙体长轴与MP相交的后上夹角(L/MP)、下颌切牙长度、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到MP的垂直距离(L6-MP)、MP与眼耳平面(FH)的前下夹角(MP-FH)以及矫治前后变化量.结果 A组从开始粘接托槽放置钢丝到咬合打开的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0,P=0.188),A组从开始放置辅弓到咬合打开的时间短于B组从更换摇椅弓丝到咬合打开的时间(Z=4.510,P<0.001).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两组L-MP均减小,A组矫治前后差值大于B组(P<0.05).矫治后B组L/MP较矫治前增大,A组矫治前后差值小于B组(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两组下颌切牙长度均缩短(P<0.05),两组矫治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A组L6-MP较矫治前增加,A组矫治前后差值大于B组(P<0.05).矫治后A组MP-FH较矫治前增大,A组矫治前后差值大于B组(P<0.05).结论 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中,压低辅弓和摇椅弓均可有效压低下颌切牙,两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但两者打开咬合的机制不同,且压低辅弓在对下颌切牙的压低效力和转矩控制方面优于摇椅弓.
    • 樊晶; 曹利
    •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口腔门诊初次就诊的13~18岁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40例,根据所选支抗的不同,分为微型种植体支抗组(A组,20例)以及横腭杆支抗组(B组,20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时间及头颅定位侧位片上软硬组织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SNA、U1-SN、U1-NA距、U6-Y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Ls-E、鼻唇角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端内收的平均速度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横腭杆作为强支抗相比,微型种植体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磨牙支抗,内收切牙,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面型突度,缩短疗程,治疗效果显著.
    • 沈悦; 曾翠敏; 刘明辉; 李淑婷; 邓溪川; 吕俊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量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1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CBCT引导下行微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观察患者矫治前、矫治中期及矫治后中切牙处牙槽骨指标、软组织指标、牙槽骨高度及牙根体积.结果:矫治前、矫治中期及矫治后,患者UA、LA、LP、LA+LP、UA+UP、ULP、UL-EP、LLP、LL-HLine、LL-EP、HA逐渐降低,而患者LAH、ULL、LLL、Ns-Sn-Pos、NLA、SL-HLine及舌侧、唇侧、远中、近中牙槽骨高度逐渐升高(P0.05).结论:CBCT引导下行微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可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切牙处牙槽骨指标及软组织指标水平,提高牙槽骨高度,降低牙根吸收,在患者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尹雪莲; 杨光; 王鹏; 霍峰; 马东杰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hysiologic anchorage spee's-wire system,PASS)治疗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均采用PASS矫治技术治疗的3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且均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二前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疗程23.6个月,治疗前后上颌突度及唇倾的上下前牙得到明显改善(P0.05);面型突度及上、下唇的突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NLA与∠SNA、∠U1-NA、U1-NA距、∠U1-SN呈现显著相关;ULP与∠ANB、∠U1-NA、U1-NA(mm)显著相关.结论:PASS矫治技术能够不用任何附加的增强支抗的方式有效控制支抗,有效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部软、硬组织,面部软组织会根据硬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但又不完全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