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囊线虫病
孢囊线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740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现代化农业、黑龙江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第十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孢囊线虫病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张玉华、杨庆凯等。
孢囊线虫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401篇
占比:99.82%
总计:57502篇
孢囊线虫病
-研究学者
- 刘刚
- 张玉华
- 杨庆凯
- 于佰双
- 刘伟
- 吴建军
- 姚亮亮
- 姚振纯
- 孟庆英
- 张文素
- 张洁
- 张茂明
- 徐伟钧
- 李永辉
- 李洪连
- 李灿东
- 李莲花
- 杨晓贺
- 林红
- 王守义
- 王明祖
- 蒋惠兰
- 袁虹霞
- 邱磊
- 郑庆伟
- 郝欣先
- 顾鑫
- 高建伟
- 高雪冬
- 黎香兰
- Liu Feng
- Mu Wei
- Ren Yupeng
- Wang Xiaokun
- Zhang Jie
- 付博
- 付景春
- 付秀莲
- 任玉鹏
- 何其禹
- 何志鸿
- 侯东升
- 冷春宏
- 刁百霞
- 刘丽凯
- 刘丽君
- 刘刚1
- 刘存信
- 刘学敏
- 刘峰
-
-
高雪冬;
李灿东;
顾鑫;
杨晓贺;
张茂明;
姚亮亮;
刘伟;
孟庆英;
邱磊
-
-
摘要:
大豆,其经济价值以及社会需求程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结合当前国内大豆的种植发展趋势,科学对待相关病虫害的发展,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从事大豆种植产业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
-
-
-
摘要:
一、防控重点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黑穗病、黄花叶病、蚜虫和杂草为主,兼治灰飞虱、白粉病和地下害虫。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
-
-
高雪冬;
李灿东;
顾鑫;
杨晓贺;
张茂明;
姚亮亮;
刘伟;
孟庆英;
邱磊
-
-
摘要:
大豆,其经济价值以及社会需求程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结合当前国内大豆的种植发展趋势,科学对待相关病虫害的发展,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从事大豆种植产业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
-
梁宝忠
-
-
摘要: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加强秋冬种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10月17—1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甘肃兰州举办2019年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与绿色防控新技术培训班,对小麦种子处理、赤霉病、孢囊线虫病、地下害虫和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重点培训。
-
-
-
-
-
刘刚
-
-
摘要:
为明确晋南果园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生长发育的薄弱环节,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田间调查了核桃园草履蚧和苹果园朝鲜球坚蚧的发生规律,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2种介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晋南果园中草履蚧和朝鲜球坚蚧1年均发生1代;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是草履蚧若虫的发生高峰期;
-
-
-
-
Ren Yupeng;
任玉鹏;
Zhang Jie;
张杰;
Wang Xiaokun;
王晓坤;
Mu Wei;
慕卫;
Liu Feng;
刘峰
- 《第十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优化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噻唑膦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使用技术,在室内条件下不同温度阶段浸渍法处理孢囊,测定了3种杀线剂对线虫孵化的影响,并在田间小麦播种期、齐苗期、冬前期和返青期采用不同施药方式分别比较了6种药剂对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在4°C和15°C两个阶段处理孢囊均可显著降低线虫的孵化率,15°C条件下处理孵化率显著低于4°C处理,噻唑膦仅在15°C处理孢囊可显著降低线虫孵化率.在田间,2%阿维菌素乳油、2%甲维盐乳油和40%噻唑膦乳油在小麦返青期分别施用15kg/hm2、15kg/hm2、5kg/hm2灌根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3%阿维悬浮种衣剂2.5kg/100kg种子处理下防效为41.65%,0.5%阿维菌素颗粒剂及10%噻唑膦颗粒剂在28.35kg/hm2、30kg/hm2防效分别为43.01%、57.17%.因此,施药时期及方式对药剂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效果存在较大的影响,为轻简化施药及保证效果,建议在发病较轻地块播种期拌种处理或颗粒剂种—肥—药同播,重病田结合播种期种衣剂处理或颗粒剂种—肥—药同播与返青期随灌溉水补充施药进行防治.
-
-
李惠霞;
刘永刚;
李敏权
- 《第十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2007~2010年,在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小麦、大麦和燕麦种植区,小麦(燕麦)抽穗至扬花期间,采集褪绿发黄、植株矮小的小麦根系及根围5~15cm深的耕作层土壤,或采集当年种植小麦、大麦和燕麦的田间土壤,用塑料袋装好保湿,运回室内冷藏备用.详细记录采集地的小麦品种、前茬作物、土壤质地以及灌溉情况等.用简易漂浮法收集孢囊,计数.rn 共调查了甘肃省10个地市的29个麦类种植区县,采集到233份根际土壤和根系。土样中孢囊线虫的分离结果表明,甘肃省种植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和燕麦的土壤中均发现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 CCN,Heterodera spp.)的孢囊。采集的土壤样品中,115份样品中发现有小麦孢囊线虫,占总样品的49.6%;调查的29个县市中,24个县市发现有小麦孢囊线虫病,占到82.76.2%。兰州市皋兰县8份、榆中县16份样品中没有发现孢囊外,其他各县市小麦种植区均有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布。rn 收集的春小麦土样中CCN孢囊数最多达102.2个孢囊/200g土样;冬小麦土样中CCN孢囊数最多达128个孢囊/200g土样;通渭县连续2年种植燕麦的土样中发现大量的孢囊,高达122.7个孢囊/200g土样。调查情况表明,随机收集的土壤样品中,发现孢囊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近1/2(49.6%),实行轮作部分地区,田间孢囊基数较低,而部分连作田中孢囊基数则很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
-
于佰双;
王家军;
李进荣
- 《第十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轮作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有效措施,旨在探讨常用和潜在的轮作植物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抑制作用,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轮作体系改进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选择5种轮作植物(大麦、红三叶草、万寿菊、亚麻、玉米)与感病品种一起种在大豆孢囊线虫病圃;2007年种植玉米、小麦和感病大豆,检测两年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卵和二龄幼虫数量;2008年所有小区种植感病大豆,测定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大豆的处理卵数量增加了13%,而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和大麦茬后复种红三叶草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卵的数量明显减少,减少率分别为80%、58%和68%,其他轮作处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轮作区大豆产量也有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合理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以及大麦后复种红三叶草可以减少土壤中孢囊线虫的密度,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好于常规轮作作物玉米.而综合考虑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在黑龙江省的播种面积,则可以确定能够使土壤中孢囊线虫密度减少,同时又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合理的轮作方式为万寿菊-玉米-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