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赫兹成像

太赫兹成像

太赫兹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35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8031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光学精密工程、光电工程、红外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年第十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会议、陕西省物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超导薄膜和超导电子器件学术会议等;太赫兹成像的相关文献由853位作者贡献,包括侯丽伟、谢巍、周德亮等。

太赫兹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8031 占比:99.88%

总计:108165篇

太赫兹成像—发文趋势图

太赫兹成像

-研究学者

  • 侯丽伟
  • 谢巍
  • 周德亮
  • 袁毅
  • 方广有
  • 李超
  • 潘鸣
  • 张存林
  • 成彬彬
  • 丁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云新; 朱江磊; 赵洁; 王大勇; 戎路; 林述锋
    • 摘要: 太赫兹波对非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穿透性,与太赫兹波强度成像相比,相衬成像能够更好的反映物体的内部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TPX透镜的连续太赫兹波像面数字全息相衬成像方法,研究了全息记录和再现过程,利用曲面拟合畸变校正去除TPX透镜引入的二次相位畸变。实验搭建了太赫兹像面数字全息成像系统,利用振幅型西门子星样品对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有机材料和生物样品两种相位型样品进行成像,实验验证了该相衬成像方法的有效性。在太赫兹波段引入像面成像,有利于提高太赫兹成像分辨率及成像质量,在生物医学成像、无损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张真真; 符张龙; 王长; 曹俊诚
    • 摘要: 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具有皮秒级的响应时间和1 GHz以上的高速调制性能,是太赫兹快速成像和高速无线通信应用领域非常有前景的探测器。文章综述了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设计方法、器件主要性能指标和基于该探测器的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基于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的快速成像系统可以获得物体的细节信息,有望用于安全检查和无损检测领域;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还可用于高速无线通信的探测端,为未来6G高速无线通信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 杨静; 邱杰夫; 姜辉; 胡旻; 刘盛纲; 张晖
    • 摘要: 近十年来,太赫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也有了初步发展。本综述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回顾了基于光子学的太赫兹检测技术在绘画类文物上的应用。包括太赫兹时域光谱在颜料鉴别,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壁画、油画等艺术品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太赫兹新技术在绘画与文物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周敏
    • 摘要: 针对被动式太赫兹安检系统因环境影响导致图像质量波动,从而影响识别算法,导致准确率大幅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Focal-EIOU损失函数的改进YOLOv4算法,并用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图像对刀、枪违禁物品进行模型训练获得模型。建立不同环境、不同位置角度携带刀枪嫌疑物人员的太赫兹图像数据库,采用图像增广的方法构建丰富数据集;将YOLOv4的CIOU loss改进为Focal-EIOU loss,提高算法对太赫兹图像识别的鲁棒性,进而经过训练获得较优的模型。在本文的测试集中,使用改进后的算法训练的模型平均检测精确度(mAP)达到96.4%,检测速度在28 ms左右,交并比(IOU)平均值为0.95,在同等条件下高于常规算法,改善了检测识别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的嫌疑物识别准确率,有利于该项技术在人体安检领域的推广应用。
    • 李志龙; 左剑; 赵源萌; 韩钟德; 许志浩; 赵云璋; 杨朝; 胡伟东; 张存林
    • 摘要: 为了提高太赫兹成像探测的纵向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的经验模态分解的纵向分辨率增强新方法。首先先对样品的频域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处理,获得其相对应的连续小波变换系数;然后对获得的连续小波系数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将其自适应地分解为一系列的本征模式函数和一个残差信号,并提取其中第一阶本征模式函数为成像参数进行三维重构,获得最终的三维本征模函数图像,以此来提高太赫兹检测图像的纵向分辨率。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采用150~220 GHz高频太赫兹调频雷达成像系统分别对两种含内部脱胶缺陷的夹层结构复合材料进行成像检测并利用提出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了纵向分辨率被有效增强,清晰度被有效提高的检测结果图像,这为未来的太赫兹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和太赫兹无损检测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卢雪晶; 葛宏义; 蒋玉英; 张元
    •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监控质量,预防由农产品品质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至关重要。太赫兹(Terahertz,THz)波位于电磁频谱空隙,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红外线,具备光子能量低、穿透性好、能表征分子结构等优点。基于太赫兹波的光谱检测技术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在生物医学、安全检查等方面得到应用,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在农产品应用领域,太赫兹波特有的非接触、无标记检测能力为农产品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其良好的穿透性和无损害性,可以用来在不破坏农产品表面及外包装的前提下,检测内部成分变化。与其他光谱(超声、X射线、红外等)检测手段相比,太赫兹波频率范围宽、表征能力强,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近几年,随着太赫兹发射源、探测器等设备以及光谱和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通过收集整理近期的文献资料,综述了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拓展和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应用局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太赫兹光谱和图像检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提高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速度是农产品领域太赫兹技术产业化应用的研究重点。在检测系统中引入基于超材料的传感器是提升灵敏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突破原有的太赫兹光谱检测极限,对研究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危害农产品安全的痕量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产品快速成像检测方面,基于单像素成像和压缩感知理论的太赫兹计算成像技术是提高检测速度的可行方案。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对农产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户万
    • 摘要: 微机电系统技术和太赫兹技术被誉为21世纪具有革命性的高新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是指采用微电子工艺实现微纳米尺度的电子机械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子器件集成领域;太赫兹技术则是指频段在100G H z以上的相关技术,如太赫兹通信、太赫兹探测、太赫兹成像等。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技术领域,但看似不相关的两方面技术却在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北京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网通院北研中心”)进行了“融合”并在通信领域结出了“累累果实”。
    • 董坤
    • 摘要: 太赫兹频谱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过渡区域,具有透射性好、方向性强、频谱宽等一系列特点.太赫兹雷达是利用太赫兹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并获取目标特性的雷达,具有探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论文介绍了太赫兹雷达的特点,以及太赫兹雷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太赫兹雷达的主要应用.
    • 陈志文; 佘圳跃; 廖开宇; 黄巍; 颜辉; 朱诗亮
    • 摘要: Rydberg原子在微波和太赫兹频段具有极大的电偶极矩,利用量子干涉效应可实现对该频段电磁波场强的高灵敏探测,理论上灵敏度可达到远高于现有探测技术的水平.基于Rydberg原子量子效应的电磁场探测及精密测量技术在太赫兹的场强和功率计量、太赫兹通信和太赫兹成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基于Rydberg原子量子干涉效应实现电磁波电场自校准和可溯源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详细介绍了基于Rydberg原子的高灵敏太赫兹场强测量、太赫兹近场高速成像和太赫兹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案.最后简单介绍了本研究团队正在开展的基于Rydberg原子的太赫兹探测工作.
    • 韩丽娜; 教媛媛; 宁威
    • 摘要: 在医疗领域中,人们对于太赫兹成像与光谱的研究早已不再停留于几年前的基础研究了,而是深入到了以组织、细胞、皮肤成像以及中医药学检测分析等的集中研究.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手段,如超声波、X光、核磁共振及红外线等,太赫兹波技术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宽带光谱分析能力强、分辨率高及耗能低等方面.围绕着太赫兹成像和光谱技术,主要对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和中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分别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在人体皮肤组织、肿瘤、骨密度、癌症以及中草药方面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此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对今后太赫兹发展做出展望.基于上述的研究进展为太赫兹成像和光谱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