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业
大豆产业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65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作物、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6511篇;相关期刊288种,包括中国农垦、大豆科技、中国禽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环渤海粮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14年“中国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会议、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2013年年会暨“土壤科学与湖南实践”学术研讨会等;大豆产业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友富、汤艳丽、韩天富等。
大豆产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511篇
占比:96.17%
总计:17169篇
大豆产业
-研究学者
- 夏友富
- 汤艳丽
- 韩天富
- 司伟
- 姜延书
- 李里特
- 杨勇
- 何秀荣
- 刘忠堂
- 刘航
- 孟德
- 本刊编辑部
- 杜晓燕
- 王新刚
- 王贵平
- 田仁礼
- 盖钧镒
- 芦玉双
- 高万里
- 一口
- 丁亚君
- 于升云
- 于瑞华
- 任万军
- 任洪志
- 余建斌
- 傅兴宇
- 刘书琪
- 刘志澄
- 刘永昌
- 卢学兰
- 向清凯
- 吕加伦
- 吴凤训
- 周凯月
- 周应恒
- 周慧秋
- 周辉燕
- 喻佳节
- 娄厦
- 孙东升
- 孙英威
- 孟东梅
- 宋雯雯
- 左鹏
- 张令玉
- 张慧琴
- 张新健
- 施用海
- 李国强
-
-
李奕聪;
王新刚;
司伟
-
-
摘要:
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有下降,但大豆种植成本与产品价格上涨,种植效益有所提升;受生猪养殖和大豆压榨利润降低的影响,大豆消费和进口量同样保持下降;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稳定,粮豆轮作补贴有所变化。2022年我国大豆扩面增产成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消费量有所回升,但增速放缓;大豆精深加工业迎来发展机遇,但国产大豆供给偏紧;大豆进口总量预计保持高位,进口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同时支持政策将更加重视作物之间的协调性发展。建议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升国产大豆竞争力;促进大豆精深加工业发展,引导居民健康消费;进一步拓宽进口渠道,加强市场监测预警。
-
-
蔡丽
-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大豆产业关乎民生国计,因此研究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我国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影响我国大豆进口的因素贸易政策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大豆进口相关的政策条例,使得大豆进口程序和要求一直发生着变化。
-
-
赵黎
-
-
摘要:
2022年以来,豆粕价格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上涨。无奈之下,饲料企业一次次齐齐发布涨价的通告。这种价格上涨传导到养殖端,只能是苦不堪言,因为另一端表现为猪价持续低迷。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内容展示了我国推进大豆产业振兴政策的连续性和具体举措。大豆振兴,势在必行!
-
-
刘璐璐;
李建飞;
舒跃;
陈小央;
唐桂香
-
-
摘要:
我国大豆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达87%左右,已严重威胁着我国大豆的供给安全。近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变化,我国大豆生产、加工及消费状况备受国内外关注。2019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提出“一扩两提”的目标,以加强我国大豆产业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及消费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和增加自给率的策略。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扩种大豆油料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群众营养健康,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作为主要的粮食消耗品之一,我国一直重视大豆产业发展,但大豆生产和贸易形势仍比较严峻,一方面,大豆对外依存度高且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国内大豆需求的85%~90%依赖国际市场。但国际市场容易受到天气、国际地缘政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另一方面,2021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有所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26亿亩,比2020年减少了2200万亩,减幅14.86%;大豆产量为1640万吨,比2020年下降了320.2万吨,降幅为16.34%;大豆平均亩产130公斤,较2020年减少2.3公斤/亩,减幅1.8%。有必要从保障粮食安全和初级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高度认识大豆问题,发展大豆产业势在必行。
-
-
邹亚亚;
王波;
张强;
杜娟;
张明君;
梁福琴
-
-
摘要:
本文阐述了延安市大豆生产现状,分析了限制延安市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本地特色、注重大豆加工技术研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学研联合等,以期为促进延安市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
李文珂;
田东林
-
-
摘要: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豆产业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但是中国大豆供给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2021年大豆产量为1640万t,需求量为11125.7万t,进口量为9652万t,虽然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3.8%,但2021年12月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887万t,同比提高了18%,这说明中国大豆产业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
-
-
付斌;
何雯瑾;
申克建;
段新宇;
胡华浪
-
-
摘要:
大豆是中国唯一与世界完全接轨的主粮作物,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与进口国,受国外低价大豆进口影响,国产大豆供给能力不足导致进口依存度过高,已严重影响国家大豆产业安全。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以及食用大豆与高油大豆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的重任,“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粮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强规划顶层设计,争取各方政策对优质大豆种质提升、种植基地、大豆物流产业园、交易中心及产业集群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将“五优联动”贯穿于大豆产购储加销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体现优质优价,促进大豆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齐发”,实现黑龙江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
-
王晓梅;
何微;
孔令博;
杨小薇
-
-
摘要: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也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来源。目前我国大豆年需求量约1.1亿吨,进口依赖度高达80%以上。加快突破大豆卡脖子问题对于缓解我国大豆供求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中的三个主流论断做一些基于数据的概要分析和观点剖析,以期为冷静地判断和思考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探寻大豆产业发展思路和途径提供决策参考。
-
-
郭艳芹;
徐书豪
-
-
摘要: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存在外贸依存度高且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的问题。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效率和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GDP、人口数量以及进口来源国大豆产量的增加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大豆进口贸易,进口来源国GDP及城镇化率、中国城镇化率、汇率水平提升均能显著抑制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直接进口肉类产品可减少中国大豆进口;大豆进口来源国人口数量对大豆进口贸易影响不显著,加强海运网络建设、提高投资自由度等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效率随时间呈波动上升态势,中国与三大大豆主产国贸易效率相对较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完善供给布局,扩大海外投资,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并努力提高国内大豆产量。
-
-
刘玉基;
赵红梅
- 《对接京津——创新发展 质量效益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河北省印发《河北省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2019-2022年)》提出,以"双高"(高油高蛋白)大豆为重点,突出抓实种业、基地和加工三个关键环节,依托科研单位选育优质高产品种、研发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扶持种子企业保障生产供种,稳步推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进程.到2022年,实现河北省大豆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播种面积达到161.4万亩,其中高油高蛋白大豆面积由2018年的40万亩,发展到2022年的70万亩.
-
-
包志勇;
裴剑慧;
高宁宁
- 《2016环渤海粮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我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与出口国,但随着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传统大豆生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创.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大豆总产量的不断降低与进口依赖度的增加,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减弱,如何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大豆生产加工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大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大豆产业各环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稳固国内大豆生产,增加大豆生产面积、提高单产水平,重点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将转基因大豆生产纳入政策考虑,以及完善企业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
-
ZHU Man-de;
朱满德;
JIANG Dong-po;
江东坡
- 《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2013年年会暨“土壤科学与湖南实践”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过去10多年,面对中国大豆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外大豆进口数量呈迅猛增长态势,而国产大豆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明显萎缩.针对当前国产大豆发展的诸多争议,基于中国大豆生产、消费、贸易的分析预测,从国内资源禀赋、竞争作物收益、农业政策导向、比较优势等视角,探讨国产大豆发展的基本取向与产业定位.研究表明,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约束增强、与粮油作物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使国产大豆供给总量有限;面对持续增长的大豆消费需求,国外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水平;与进口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在成本和价格等方面处于明显竞争劣势,且在榨油领域两者的替代较强,但国产大豆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且表现为弱替代性.中国发展转基因大豆或非转基因高油大豆都会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只有将非转基因、高蛋白、食品大豆作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定位.
-
-
- 《2012年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周书》就明确记有“植菽以啜”。中国发明的大豆除了富含优质植物性蛋白之外,还蕴藏着诸多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所以,振兴大豆产业和我国作为大豆之乡、豆腐之祖的雄风、满足人类追求健康这一永恒主题,发展大豆深加工无疑是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大豆是人类平衡营养的客观需要,在其深加工过程中应具备高安全性、高营养性等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开发大豆精深加工食品。综上所述,面对人类平衡营养膳食和振兴大豆之国、豆腐之乡的双重需要的现实,发展大豆精深加工无疑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必然和客观需求。
-
-
矫江
- 《2017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出,我国在2015年大豆生产的基础上,计划增加大豆种植面积40%以上.并明确提出了东北主产区应主推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以及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等目标.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地区,2009年曾达到超过486.3万公顷,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和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均超过40%.由于受低价进口大豆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影响,从2010年开始种植面积迅速减少,到2015年下降到235.9万公顷.2016年开始,随着玉米收储政策的调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又迎来了恢复发展新时期.大豆是我国唯一与世界完全接轨的主粮作物.受国外低价大豆进口影响,在黑龙江省经常"卖豆难"情况下,如何实现国家提出的加快发展目标,特别是发挥大豆在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