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0946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科技资讯、医学信息、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暨山东省第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第十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等;多管发酵法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朝霞、李晶、汤琳等。

多管发酵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0946 占比:99.91%

总计:181112篇

多管发酵法—发文趋势图

多管发酵法

-研究学者

  • 王朝霞
  • 李晶
  • 汤琳
  • 刘瑞
  • 刘红霞
  • 刘育
  • 刘龙
  • 厉以强
  • 吴青文
  • 唐微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静; 廖爽; 乔茜茜; 吕警
    • 摘要: 本文采用传统多管发酵法、滤膜法与固定酶底物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数量,比较了3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酶底物法检测标准菌株在真实值范围的波动偏差最小。其中,多管法具有成本低、人工成本高的特点;滤膜法具有检测时长相对较短且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酶底物法操作简便快速,对检测环境的要求最低,准确度最高,不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 王锋; 刘婷
    • 摘要: 为快速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对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采用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GB/T5750.12-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55-2015)中的纸片法2种方法同时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比较二者的适用性,检测结果的差异性。2种方法在适用性上无差异;对64份样品进行检测,多管发酵法检出率为85.9%(55/64);纸片法检出率为82.8%(53/64),2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4)。2种方法检测报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688)。通过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R=0.871,P=0.00)与线性回归性分析(t=-1.176,Sig=0.244)表明,用纸片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的结果具有等效性。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均能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纸片法可以做为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方法。
    • 范秀英; 黄俊兰
    • 摘要: 使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酶底物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20 h即可判断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MPN值,酶底物法与实验环境是否无菌关系不大,但是培养温度对结果影响较大。
    • 黄志宏; 丁勇; 厉桓; 陈信; 詹妍; 张冬萱; 乔宏兴
    • 摘要: 为了解河南某鹅场时常出现零星死亡病例的原因,对发病鹅进行剖解,剖解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炎,怀疑是大肠杆菌病,因此采用多管发酵法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该场水源大肠杆菌群含量及抗体水平。从鹅场内部8口水井分别采集水样,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水中大肠菌群和pH的测定,发现8口水井的pH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水井1、2、3、4、6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大肠菌群含量标准,水井5、7、8大肠菌群含量超标。检测的4份鹅蛋禽流感卵黄抗体水平,1、2、3份变异系数均较大,说明其抗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一个棚舍内的鹅群对禽流感H7的抗体水平差距较大。根据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含量超标,长期使用导致鹅群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鹅场疾病频发。本研究确定了该场鹅群发病原因,为后续鹅场防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徐庄艳
    • 摘要: 目前,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滤膜法及多管发酵法,这2种检测方法应用广泛,但需要1-3 d的检测操作时间,且步骤繁杂,尤其是在水中总大肠菌群检测中,存在局限性。文中以此为背景,研究一种水中总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酶底物法、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比对水中总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结果方面的一致性,以及最终的假阳性率,从而得出3种检测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结果表明,酶底物法、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在水中总大肠菌群快速检测中,最终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假阳性结果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发现酶底物法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
    • 蔡海弘; 陈晶
    • 摘要: 粪大肠菌群主要是生存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群,随着粪便的大量排出,因粪便造成的污染范围越来越大,生活中的用水、食品、土壤都深受其害。粪大肠菌群也是检测医疗机构污水合格的标准,因此加大对医疗污水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力度,能够有效地减轻污水排放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本文主要分析了检测粪大肠杆菌群的2种方法,并对这2种方法的含义与原理进行了解析,对比了2种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优点和缺点、实用性的不同,最后还对比了2种方法对医疗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效果,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够为环保部门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 林健
    • 摘要: 酶底物法检测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可使用成品培养基,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可靠,并且可以野外操作,能够快速评价水体卫生状况,及时预报和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该文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医疗机构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好的趋势性,酶底物法可以用于医疗机构废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
    • 邓泽; 鲁朝旭; 袁姁; 王馥云; 余世东
    • 摘要: 粪大肠菌群作为指示水体粪便污染的菌群,在环境监测中是很重要的项目.本文通过对空白实验、阴阳性对照、精密度、准确度等试验,对新方法进行了实验室验证,并对不确定度、注意事项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多管发酵法测粪大肠菌群的准确性提供一定参考和技术保障,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工作.
    • 娄红敏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生活饮用水当中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疾控中心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之间的水样500份,按照不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水样采取多管发酵法(250份),对照组水样采取滤膜法(250份),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水样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94.4%(236/250)、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96.0%(240/250)、耐热大肠菌检出率为92.8%(232/250)、杂菌检出率为98.4%(246/250);对照组水样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84.8%(212/250)、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79.2%(198/250)、耐热大肠菌检出率为80.4%(201/250)、杂菌检出率为79.6%(199/250),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当中予以多管发酵法,其微生物检出率更高,相比于滤膜法而言更加具备推广价值.
    • 杨丽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多管发酵法在居民日常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居民日常生活饮用水水样597份,根据不同检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98份)采用滤膜法检验,实验组(299份)采用多管发酵法检验.比较两组检验合格率、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 实验组饮用水水样检验总合格率96.32%(288/299)高于对照组的77.52%(231/298)(P<0.05);实验组大肠埃希菌、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96.66%(289/299)、93.65%(280/299)高于对照组80.87%(241/298)、79.53%(237/298)(P<0.05).结论 多管发酵法可有效提高居民日常饮用水水样检验总合格率,检出大肠埃希菌、耐热大肠菌群等微生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