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波束

多波束

多波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0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4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4179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海洋测绘、海洋技术、海洋学报(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多波束的相关文献由520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天、李海森、陈宝伟等。

多波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4 占比:4.07%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4179 占比:95.64%

总计:14826篇

多波束—发文趋势图

多波束

-研究学者

  • 周天
  • 李海森
  • 陈宝伟
  • 徐超
  • 魏玉阔
  • 杜伟东
  • 高西奇
  • 何元智
  • 吴自银
  • 罗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司闯; 李鹏; 史传胜; 葛旗伟
    • 摘要: 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全球范围的通信服务.然而,由于条件限制,星上资源利用率较低,并且星地距离较远,业务传输过程中存在较大时延.为了提高星上资源的利用率,本文在有波束干扰的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针对有严格时延要求的卫星通信业务,提出了一种新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算法,增加了业务时延限制和最大干扰功率限制两种约束条件,满足各点波束的最大业务时延要求以及对地面网络通信的干扰影响.本文同时考虑了各点波束的相互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以最大化满足点波束业务需求量为优化目标,利用拉格朗日对偶理论和次梯度下降法得到最优资源分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噪声功率谱密度相同的信道条件下,与现有的几种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可满足每个点波束的时延要求,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总传输速率,降低了点波束业务需求与所分配通信资源之间的差值,最大化满足用户通信业务需求;在噪声功率谱密度不同的信道条件下,本文提出的算法仍保持较好的公平性.
    • 王浩森; 张建兴; 宋永东; 庄丽华; 栾振东; 阎军
    • 摘要: 渤海中部海域位于三湾(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交汇处,形成与演化历史悠久,沉积物源丰富,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本研究基于多年来采集和搜集的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浅地层剖面数据和沉积物样品的测试分析数据,精细刻画了渤海中部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渤海中部海域海底地形总体上呈现中间低、南北两侧高的特征,北部区域地形复杂,南部区域地形较平坦。根据海底地貌特点,本文将研究区海底地貌单元划分为陆架侵蚀洼地、陆架堆积平原及海湾堆积平原。地貌形态是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现代海洋水动力、沉积物来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渤海中部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有助于深化对其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并且对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牧场开发、海洋资源利用及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大超; 梁洪灿; 翁永祥
    • 摘要: 介绍了基于Rotman透镜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给出了一款Rotman透镜的多波束天线阵的设计结果,该天线阵工作频率为2~6 GHz,具有8个天线单元和7个波束端口,可覆盖±45°空域范围,其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吻合良好。
    • 夏显文
    • 摘要: 针对传统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中基于角响应特征分类分辨率低、基于像素统计性特征分类抗噪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方法。首先,采用通用背散射处理流程形成辐射畸变改正后的地理编码背散射图;然后,利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SLIC)对背散射图像进行分割,获得内部均一、边界清晰的对象块;最后,对每个对象块提取其统计性特征,构建特征向量,并以K-means++为分类器实现底质类别划分。该方法提高了底质分类的可靠性,取得了86.96%的分类精度。
    • 魏珂; 李国栋; 王志俊; 汤涛林; 程婧
    • 摘要: 多波束宽带探鱼仪是一种利用相控阵技术进行远距离、高分辨率海洋生物探测的声学装备。依据全方位多波束宽带探鱼仪在海洋拖网和围网捕捞中的实际需求,通过时延加权在一定的扇区内形成多个发射波束,设计了包含发射控制模块、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宽带波形生成模块、时延波束形成模块和deltasigma调制模块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发射系统,以达到集中发射能量实现更深更远距离的鱼群探测的目的。综合现有测试条件,通过实验室水池测试了水平相邻4通道发射机的波束指向性,并使用Matlab软件系统进行波束指向性仿真和调制信号性能分析。仿真及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数字发射系统性能良好,可完成阵子正前方30°内波束形成且实测信号强度与仿真误差小于1%。
    • 刘志华
    • 摘要: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定位系统并于2020年6月完成全球组网。5G是新一代通信技术,构筑起万物互联的核心基础。两大“国之重器”融合赋能智慧社会建设,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能力和5G低时延、超宽带和海量通信能力是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北斗+5G应用场景将多样化,但北斗卫星信号落地电平低,容易受到邻近5G系统的干扰,特别两者频率相隔较近时,5G 信号将对北斗业务造成干扰。北斗系统采用阵列天线设计,合成多波束,合成后的波束增益高,对准有效来波信号方向,可以有效对抗5G信号的干扰。
    • 张金山; 邝良寒
    •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LIDAR和多波速测深仪在我国水利和测绘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IDAR适用于地面地形的测绘,而多波速测深仪适用于水下地形测绘,结合这两种技术,充分利用它们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用来测量水库的库容,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在GIS软件平台下利用LIDAR点云与多波束测深点云结合构建模型,及在GIS软件平台下通过二次开发,实现水库库容计算的自动化,并与DLG地形库容进行了比较分析。
    • 潘超; 李凉海; 曹海翊; 赵一鸣; 刘宇哲
    • 摘要: 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技术为空间地理信息获取、目标立体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以多波束并行收发、单光子阵列探测为特征的新一代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可提升雷达探测灵敏度、激光成像帧频与成像效率,从而实现远距离快速激光三维成像。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的激光发散角与接收视场需角秒量级的匹配精度。随着系统波束数量的增加,几十甚至上百波束的高精度收发波束匹配是系统设计装调的难点。聚焦多波束单光子阵列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的收发匹配难题,设计了基于衍射分束激光发射与光纤阵列接收的收发光学系统,提出了一种多波束激光雷达收发波束匹配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收发匹配误差源以及温度对其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可实现64波束优于10μrad的匹配误差,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总的收发失配优于20.78μrad,满足本系统设计时25.5μrad的收发匹配裕量,系统对环境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冯正茂; 陈桃红; 李忠文
    • 摘要: 智慧航道是现代化航道建设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航道大数据中河床数据采集困难的问题,文章主要从航道水下地形数据采集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智慧航道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多波束系统的原理和性能,并论述了多波束系统在航道河床扫测中的应用,其扫测提供的详细水下地形数据,为三维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为基础的智慧航道提供了丰富详尽的数据资源。在智慧航道的建设中,多波束测深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丁祥; 续欣; 张森柏; 胡佩聪; 彭云飞
    • 摘要: 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在业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资源利用率较低,而跳波束技术虽然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分配波束资源,但在整个卫星覆盖区内全局跳变时计算复杂度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业务自适应的卫星跳波束系统资源分配方法,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先分簇跳变后全局跳变的方式为小区提供服务,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并充分适应卫星覆盖区内业务分布情况。该方法通过空间隔离的方式消除波束间的共信道干扰,可实现波束间全频率复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公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