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径信道

多径信道

多径信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62380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波科学学报、电讯技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天线年会、第十三届全国遥感遥测遥控学术研讨会等;多径信道的相关文献由82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洪波、扈罗全、李兵兵等。

多径信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2380 占比:99.55%

总计:62664篇

多径信道—发文趋势图

多径信道

-研究学者

  • 朱洪波
  • 扈罗全
  • 李兵兵
  • 刘明骞
  • 孙锦华
  • 宫丰奎
  • 李少谦
  • 李果
  • 熊军
  • 吴华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红姣; 赖鹏辉; 董蕤; 王世练; 张炜; 马艳敏
    • 摘要: 针对遥测链路“低仰角”场景,研究多径信道下使用恒模算法(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CMA)进行盲均衡给部分响应成形偏移正交相移键控(SOQPSK-TG)检测带来的性能增益。数字下变频后通过CMA直接确定均衡器抽头系数,不需要载波、定时同步的先验信息,利于实现。仿真分析时,对均衡完成后的信号进行载波、定时同步和检测,分析过程和结果对接收机设计有指导意义。仿真结果表明,在3种典型“低仰角”航空遥测——滑行、起飞和远航场景中,使用CMA盲均衡均能有效缓解多径衰落对同步、检测的影响,与未均衡时相比,在滑行场景有3~3.1 dB的性能增益,在起飞场景有0.9~1 dB的性能增益,在远航场景有10.8~11 dB的性能增益。
    • 黄云川; 张超; 潘长勇
    • 摘要: 为保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需通过频谱感知技术获得频谱空穴的实时信息,使数字电视系统得以正常接入空穴进行工作。针对现有感知算法感知效率低、在多径信道下的抗干扰性差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多帧头联合自相关算法(DIPNAC)。该算法的创新性在于针对信号帧中的多载波伪随机序列(PN-MC),将不同帧头自相关的加权累积结果作为统计量,从而充分利用感知时间内的检测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参数相同时,相比传统的两种算法,所提算法的性能有显著提升,并且在载波频偏和多径信道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可为提高DTMB-A频谱感知的效率和拓宽其应用场景提供有力保障。
    • 韩双锋; 夏亮; 王启星; 王江舟
    • 摘要: 超奈奎斯特技术(FTN)通过发送端传输更高速率的非正交信号,在传输时不可避免地引入符号间干扰,因此处理系统中的符号间干扰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实际通信场景中,经常会存在多径衰落。FTN技术在多径信道中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除了自身波形之间的干扰外,还有多径造成的干扰。文中研究了FTN技术在时域多径信道下的性能,推导了多径信道下的符号间干扰矩阵,并推导了系统的容量。通过仿真验证,符号间隔对FTN的容量没有影响;多径衰落会恶化FTN的容量,随着多径数目的增加,FTN的容量会先增加再降低,最大值低于香农容量。此外,还探讨了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 郑修鹏; 陈鸿; 张娜; 刘开元
    • 摘要: 研究了FBMC系统在多径信道下的Alamouti接收机设计问题,提出了子载波多抽头MMSE接收机。论文在针对FBMC系统特定设计的Alamouti对称编码方案基础上,首先将ISI,ICI和信道衰落等因素矩阵化表示以简化数学模型,其次将模型中矩阵进行实部虚部拆分处理从而得到接收端重建实数数据的表达式,最终根据MMSE准则求解出所设计接收机的闭式表达式。在仿真实验中,对比了MMSE多抽头接收机和单抽头接收机在多径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验证了论文所提子载波MMSE多抽头接收机的优越性。
    • 杨松桥; 辛吉荣; 唐文岐; 陆路希
    • 摘要: 短波经电离层反射后产生的多径具有不同的极化状态。为充分利用多径信号间的极化差异改善短波通信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极化敏感阵列的短波多径合成方法。首先用改进的极化空间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实现每条径到达角、极化参数估计,采用估计的参数设计滤波器分离出每一条信号单径,将各条径的时频参数补偿对齐,对分离出的多条径按最大输出信噪比进行接收波形合成。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分离出的单径相比极化空间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方法具有信噪比上的提升,并且能够通过多径间的合成在单径的基础上获得信噪比的增益,改善信号质量。
    • 张骏驰; 杨竞舟; 张暘; 李大鹏; 杨锦彬
    • 摘要: 在具有零中频架构收发机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接收机解调性能通常会受到载波频率偏移、收发机IQ失配和直流偏置(DCO)的影响。其中直流偏置直接影响频偏的估计并使帧检测变得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段重复前导序列的双搜索窗分段延迟相关帧检测算法。该算法相比传统直流偏置估计和补偿算法而言,实时性强、复杂度低、实现简单,且采用自相关运算,能在大频偏环境下正常工作。仿真搭建含有直流偏置的多径信道模型,在接收端抓取信号经过射频电路后在多径信道下产生的基带信号并对算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性能较好的OFDM帧检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漏检率。
    • 田洪伟; 安静宇; 宋幻
    • 摘要: 当武器装备在舰上井内或筒内进行发射试验时,因遮挡、多路径等影响致使地面设备接收解调的遥测信号弱,误码率较高,影响遥测和安控指令的对接检查,导致无法准确掌握目标工作状态,不利于试验指挥决策,严重影响试验进程。为了提高信号解调信噪比、保证信号正确解调,提出一种最大比空间集接收合成方法,通过在井或筒壁上多布设了一个发射天线,地面设备将接收到的两路信号先进行极化分集合成,再进行空间分集接收合成解调接收。经过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遮挡、多径和信号快速衰落等对接收解调的影响,接收解调的遥测数据实时丢帧率和误码率满足使用需求。
    • 廖希; 何昌文; 王洋; 万杨亮; 陈前斌; 张杰
    • 摘要: 针对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仅能描述自由空间场景下携带轨道角动量(OAM)的涡旋信道传播特性,以及确定性稀疏多径涡旋信道模型严格依赖于传播环境而不能准确刻画真实多径场景下OAM信道传播特性的问题,该文提出毫米波OAM多径信道统计建模方法。在室内走廊环境下构建基于均匀圆形天线阵列(UCA)的OAM辐射传输系统,基于光学射线理论与UCA辐射特性,建立OAM多径信道模型。结果表明,在毫米波频段均匀分布和Nakagami-m分布能够准确地表征室内走廊多径环境下的OAM信道波前相位和幅度,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传播条件下传播距离较大时信道幅度服从瑞利分布,视距传播条件下传播距离较小时信道幅度服从莱斯分布。
    • 刘秋红; 许漫坤; 李天昀
    • 摘要: 针对非协作通信下多径信道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伪随机(PN,Pseudorandom)码的估计难题,本文在分析信号二阶统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的PN码和多径信道联合盲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PN码和信道序列的最大似然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交替转换数学模型和使用迭代最小二乘投影(ILSP,Iterative Least Square Projection)算法实现PN码和多径信道的联合估计.为了进一步降低算法复杂度和避免矩阵求逆,本文给出了算法的自适应求解方式.此外,针对低信噪比下信道估计误差引起PN码的估计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总体最小二乘投影的改进算法.所提算法不受PN码码型限制,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姚远翔; 马文峰; 曹逊; 吴霞; 赵几航
    • 摘要: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率快、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但是,其对定时同步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多径信道下,准确的定时同步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扎多夫-楚(Zadoff-Chu,ZC)序列的前导码结构,并使用动态阈值法进行判别的改进型OFDM定时同步方法,最后在多径信道下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