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沥青混合料
SMA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7240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山西建筑、四川建材、城市道桥与防洪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七届全国技术高峰论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现场技术交流会、2004年全国改性沥青与SMA路面应用技术交流会等;SMA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潼、郭平、魏良等。
SMA沥青混合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2405篇
占比:99.98%
总计:672531篇
SMA沥青混合料
-研究学者
- 肖潼
- 郭平
- 魏良
- 何壮彬
- 刘一超
- 娄禹岚
- 张冬莉
- 张志祥
- 李伟
- 杨琳
- 王和通
- 王嘉琦
- 王珏
- 米峻
- 胡长亮
- 芮锋
- 许洪川
- 邢世洋
- 陈李峰
- 韩越
- 严冬
- 严红
- 乔艳妮
- 于明华
- 于泾泓
- 仇新成
- 付小莲
- 付慧建
- 付春河
- 任镜达
- 何军
- 何子明
- 何智龙
- 余秋兰
- 余郁
- 倪伶俐
- 冯善恒
- 冯喜双
- 冯帆
- 冯彬
- 冯正红
- 刘云才
- 刘俊宇
- 刘斌
- 刘曙光
- 刘海峰
- 刘璨
- 刘逸群
- 刘长祥
- 刘鸿海
-
-
秦阳;
严红
-
-
摘要:
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法对SMA10、SMA13、SMA16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并系统研究不同类型SMA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低温性能和疲劳耐久性。结果表明:高温浸水加速了SMA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劣化,其中SMA16的劣化程度最为明显;SMA13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动稳定度与SMA16的相接近,是SMA10的1.3倍,而低温条件下SMA10的破坏应变是SMA13和SMA16的1.2倍,SMA13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在低应变条件下,SMA13和SMA16的抗疲劳性能基本相当,而同一应变水平下,SMA10抗疲劳性能要优于SMA13和SMA16,特别是在600με的高应变下,疲劳寿命相比SMA16混合料提升了约30.2%。
-
-
李银凤
-
-
摘要:
以SMA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原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设计,研究了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并进行了路面检测.结果表明,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渗水系数与抗滑摆值都满足高速公路标准规范要求.
-
-
马海文
-
-
摘要:
为探讨PET对SMA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普通SMA沥青混合料作为对照组,研究了分析PET掺量为2%、4%、6%、8%、10%时SMA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析漏损失、抗车辙性以及水稳定性.结果 表明:PET不仅可以显著提高SMA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而且减小了析漏损失.同时,PET还可以提高SMA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但是PET对SMA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没有改善,PET掺量过大时会对路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推荐PET在SMA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掺量为4%~6%.
-
-
刘斌;
陈搏
-
-
摘要:
SMA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特性导致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各环节因素的敏感性较强.为提高广东高温多雨区重载交通路段SMA路面的施工质量,以广东紫惠高速项目为依托,开展SMA沥青混合料的下承层界面处理、混合料拌制工艺参数设定、装载与运输、摊铺设备参数、碾压工艺、施工温度控制等全过程施工环节监控,实现各环节的关键参数调整优化.采用体积法进行SMA沥青混合料设计,可以均衡混合料密实性与骨架嵌挤性能,获得良好的密水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基于无核密度仪研究了碾压工艺对SMA混合料的压实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度经历先增加后变小的现象,碾压过程应均衡压实度与路表构造来控制钢轮碾压遍数和路面温度.
-
-
张炜;
朱玉涛
-
-
摘要: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为例,首先分析了原材料的选用,然后从温度控制、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摊铺以及混合料碾压等方面阐述了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并对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路用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工程采用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路面的平整度、渗水系数等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
-
冯帆
-
-
摘要: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对该公路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包括SMA原材料选择、拌和、运输、摊铺等内容.研究表明,SMA沥青路面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做好各工序施工要点,施工完成后要对公路施工质量加以检测,以确保该公路的使用寿命.
-
-
魏仔宜
-
-
摘要:
高速公路系统的施工中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前已经开始逐渐采用SMA沥青混合料,对路面进行施工操作。基于对高速公路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材料的分析,探讨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并进一步研究了在施工过程所需要遵循的要点,从而让高速公路的SMA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不存在技术方面和质量方面的管理问题。
-
-
-
-
胡敏
-
-
摘要:
为对复掺纤维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对SMA沥青混合料以及玄武岩纤维和木素质纤维进行分析,对SMA沥青混合料复掺纤维的试验背景进行说明.通过对复掺纤维的SMA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的研究,得出纤维复掺的最优比例.
-
-
-
-
-
-
张志宏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对SM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的VMA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铺装下层SMA-16的设计研究结果,指明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是空隙率和综合的路用性能,VMA作为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体积指标无需优先满足.
-
-
张志宏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对SM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的VMA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铺装下层SMA-16的设计研究结果,指明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是空隙率和综合的路用性能,VMA作为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体积指标无需优先满足.
-
-
张志宏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对SM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的VMA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铺装下层SMA-16的设计研究结果,指明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是空隙率和综合的路用性能,VMA作为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体积指标无需优先满足.
-
-
张志宏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对SM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的VMA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铺装下层SMA-16的设计研究结果,指明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是空隙率和综合的路用性能,VMA作为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体积指标无需优先满足.
-
-
张志宏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对SM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的VMA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铺装下层SMA-16的设计研究结果,指明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是空隙率和综合的路用性能,VMA作为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体积指标无需优先满足.
-
-
张志祥
- 《2004年全国改性沥青与SMA路面应用技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分析提出了SMA沥青混合料最佳纤维掺量的试验方法,采用相同混合料骨架结构、不同木质素纤维掺量确定SMA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进行了析漏、肯特堡飞散、抗水损害、高温稳定性能、低温稳定性能一系列室内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纤维掺量SMA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并推荐了最佳纤维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