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场景分类

场景分类

场景分类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3年内共计61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2218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学报、信号处理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测绘科学与技术)、第17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场景分类的相关文献由16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鑫、焦李成、吕国芳等。

场景分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2218 占比:99.79%

总计:92414篇

场景分类—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则东; 丁茂; 孙磊; 尹以雁; 韦岗
    • 摘要: 随着5G建设不断推进,4G建设投资压缩,在4G/5G更迭期内,4G需求在特殊场景区域依然旺盛,因此对4G网络资源挖潜工作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基于分场景的4G基站资源拆闲优化方案,对于复杂组网的情况,按照场景不同将全网基站进行细化分类,针对每一类场景给出闲小区判断标准,并对拆闲基站负荷评估进行了讨论。在确保用户感知的前提下,盘活存量网络资源,满足新增覆盖和容量需求,同时有效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提升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 刘龙飞; 段喜萍; 刘超军
    • 摘要: 在目标跟踪中,目标本身容易发生变化,且目标的运动场景是复杂多样的,而不同网络训练的跟踪模型在跟踪同一场景的目标性能会有较大差异,进而使很多算法的跟踪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运动场景分类的目标跟踪方法,解决了单一模型在应对目标处于不同复杂场景中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该算法利用残差网络对目标运动场景进行分类,并且使用迁移学习提高了分类的准确率,之后选取合适的网络模型对目标进行跟踪。在UAV123数据集上与原始的单一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的跟踪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目标跟踪的成功率和精度,在OTB100数据集上与其他跟踪器进行比较,跟踪效果均优于其他跟踪器。
    • 胡榕; 黄智宇; 刘萍; 徐迪雅
    • 摘要: 探索用户场景的分类及应用,构建交互设计策略模型。通过阐述交互设计要素与场景要素的关系,推导出场景化交互要素。总结在不同视角下设计领域的场景分类及应用,通过与交互设计流程的结合,引入场景层级思维进行场景的结构化分类。结合场景化交互要素,提出了基于交互设计流程的场景层级分类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策略模型。该策略模型可以为整合不同定义的场景分类与交互设计方法的拓展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 夏英; 李骏垚; 郭东恩
    • 摘要: 针对遥感图像背景复杂及有监督场景分类算法无法利用无标签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半监督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引入谱归一化残差块代替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中的二维卷积,利用残差块的跳跃连接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其次,引入特征融合思想,将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减少特征损失;最后,在生成对抗网络的判别器中加入结合门控的注意力模块,以增强特征判别能力。在EuroSAT和UC Merce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判别力更强的特征,提高半监督分类性能。
    • 刘波; 杜梓维; 刘华; 苏友能; 洪丹阳; 白思雨
    • 摘要: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领域的应用优势越来越显著。为了解迁移学习中不同模型迁移方法的迁移特性,更好地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完成遥感影像场景分类任务,对比分析了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下微调网络和冻结网络参数,以及在不同深度残差网络(ResNet)上模型迁移训练的特征,并在UC Merced Land-Use、RSSCN7和NWPU-RESISC45数据集中对这2种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参数迁移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遥感影像场景分类任务。其中微调网络方法参数迁移训练的模型鲁棒性、泛化能力更好,但需要耗费更多计算资源与训练时间;冻结网络参数方法训练的模型参数较少,能够更快地完成网络训练,但训练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如微调网络方法。当深度学习框架提供的预训练模型不能满足实际应用时,可以选择与目标任务相关性更高的源域训练的模型进行参数迁移,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本实验结果能为基于迁移学习的遥感影像场景分类在方法、模型、数据集等方面的选择上提供参考。
    • 白坤; 慕晓冬; 陈雪冰; 朱永清; 尤轩昂
    • 摘要: 自监督学习可以不依赖样本标签对遥感影像进行特征提取,但是特征分类仍然依赖有监督方法。为了克服有监督特征分类过程的不足,实现遥感影像特征的无监督自动分类,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半监督学习的无监督语义聚类方法。首先,使用自监督学习提取遥感影像特征,抽象出图像包含的高层语义信息;然后,基于特征相似度寻找每个样本最相似的近邻,使用在线聚类将相似样本聚为一类,训练一个线性分类器;最后,根据聚类结果为高置信度样本生成伪标签,构造标注样本集,使用半监督方法对模型微调。在4个公开遥感影像场景分类数据集EuroSAT、GID、AID和NWPU-RESISC45上进行验证,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4.84%、63.55%、76.42%和86.24%。本文方法结合了在线聚类和半监督学习的优点,缓解了已有方法存在的误差积累和样本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在完全不使用标注样本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监督特征训练分类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场景分类,达到接近有监督学习的分类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李长城; 何海清; 章李乐; 涂明
    • 摘要: 由于遥感场景固有的语义特征,深度学习在场景分类中具有突出的语义特征提取能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大多没有精细描绘场景几何形状,而是利用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来对影像分类,这些窗口可能由多种场景类型的混合像元组成,导致场景识别的可分离性低,细节粗糙,分类精度低。针对这一问题,将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与迁移学习相结合,实现场景斑块的精确分类,进一步提高场景变化检测的准确性。首先基于SLIC算法,考虑强度分布的相关性,将遥感影像分割成多尺度斑块;其次利用Xception模型结合迁移学习网络从多尺度斑块中提取深度语义特征,并基于softmax分类器计算概率,从而判别场景斑块的类别;最后,基于场景分类的结果提取地物的变化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尺度的场景识别,达到利用窗口网格检测方法的最高水平,提高了场景变化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 余甜微; 郑恩让; 沈钧戈; 王凯
    • 摘要: 针对光学遥感场景图像存在由空间模式复杂、类间相似度大和同类多样性高导致的模型分类准确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别跨层双线性融合的光学遥感场景分类算法。首先从ResNet50模型中提取多层次特征信息,将膨胀卷积的扩张率设置为不同数值来提取多个空间尺度下的上下文特征,通过串行融合多尺度特征丰富特征信息的场景语义。为了充分利用低层、高层、全局上下文特征信息的互补优势,提出多级别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有效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采用跨层双线性融合方法对多级别特征进行分层融合,融合后的特征用于分类。通过在三个公开的遥感数据集UCM、AID和PatternNet上进行广泛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其它先进的场景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实现了更加优异的分类性能。
    • 郭烈; 孙大川; 葛平淑; 高建东
    • 摘要: 自动紧急制动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也是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传统防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模型在复杂工况下,本车与目标车车辆速度接近时易出现无限大的问题导致预警过早或过晚的问题,以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二阶TTC的自动紧急制动模型。将目标车按照场景分为静止、ACC和Cut-in等三种类型,通过二阶TTC计算到可能碰撞时间,并与预设的时间阈值进行对比,力矩分配控制器根据当前输入信息计算得到制动力矩并传给车辆执行机构,车辆根据当前信息进行减速或紧急等辅助措施。利用联合仿真对该紧急制动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目标车存在加速度的情况下,该自动紧急制动模型相较与传统一阶TTC紧急制动模型能够很好地进行制动,防止车辆碰撞,并能有效适应复杂工况。
    • 王光; 陶燕; 沈慧芳; 周树东
    • 摘要: 场景分类对于场景图像的语义解译至关重要,是遥感领域近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针对大部分图像分类方法中提取的特征结构单一,依赖于大量人工标记的数据以及分类器的训练过程缓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约束极限学习机(constrain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CELM)的场景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结构的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利用特定数据集对其进行微调,将微调后网络提取到的三种特征进行融合并送入CELM分类器进行分类,最终得到图像的类别标签。以SIRI-WHU、WHU-RS19与UC-Merced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集,在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单一特征和传统分类器上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多特征融合与CELM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较好的分类效果,三种数据集上的总分类精度分别高达99.25%、98.26%与97.7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