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趋势
地震趋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589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地震、地震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等;地震趋势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道一、王双绪、程万正等。
地震趋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589篇
占比:99.38%
总计:18705篇
地震趋势
-研究学者
- 徐道一
- 王双绪
- 程万正
- 薛丁
- 陈学忠
- 刘德富
- 周翠英
- 延军平
- 马宝君
- 丁平
- 何玉林
- 刘杰
- 华爱军
- 吴东
- 周荣军
- 和跃时
- 孙文斌
- 宋期
- 宋越
- 尹祥础
- 康春丽
- 张国生
- 张希
- 张晓亮
- 彭华
- 李太岩
- 李媛媛
- 杨涛
- 林怀存
- 江在森
- 石玉燕
- 等
- 肖建华
- 许萍
- 赵建通
- 赵蒙生
- 邢宏荫
- 郑宝仁
- 郑建常
- 郑联达
- 郭培兰
- 门可佩
- 陈宇卫
- 黄圣睦
- 黄祖智
- 黎小刚
- 严斌
- 于庆民
- 于笑非
- 于龙伟
-
-
-
-
王芃;
邵志刚;
石富强;
尹晓菲
-
-
摘要:
对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大陆强震趋势的判定。由于地震目录完整性的限制,目前对中国大陆强震时间间隔的分析多基于1900年以来地震目录。因为记录时长相对较短,难以排除当前强震时序特征基于偶然的可能性,并且可能导致过拟合而影响预测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2021—2030年中国大陆地震重点危险区确定工作中的相关资料,对合成地震目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地震活动强弱交替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假设中国大陆活动断层具有准周期复发特征时,合成地震目录时序特征与当前目录最为接近。基于上述认识,使用适用范围更广的单参数指数分布拟合了中国大陆强震间隔,并结合相邻强震构造关联随时间的变化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后中国大陆的强震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继玛多7.4级地震之后,未来两年中国大陆再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下次强震发生在2022年年底之前的概率为61.81%。下次强震发生在2021年的概率为30.58%,最有可能的发震区域是巴颜喀拉地块;下次强震发生在2022年的概率为44.97%,重点关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
-
郭培兰;
牟剑英;
苏珊
-
-
摘要:
对2019年11月25日靖西5.2级地震进行总结,认为靖西5.2级地震的发生标志华南地区地震活动持续增强。分析靖西5.2级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强震动记录、地震灾害,了解靖西5.2级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结果表明:靖西5.2级地震是主-余型地震,空间上呈NEE向优势分布;主破裂面走向为NEE,呈逆冲性质,下雷-灵马断裂为发震断裂;震前存在中期、短期地震活动性异常;地震最大烈度Ⅵ度。为该地区强震震后趋势判断、强震应急响应提供依据。最后概述地震前后的应急对策并提出对此次地震指示意义的思考。
-
-
-
-
摘要:
2020年2月24日,中国地震局召开地震趋势专题会商会。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了台网中心、预测所、北京局、河北局、山东局、湖北局等单位关于近期地震活动和趋势分析的报告。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念,继续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认真做好自我防护,保持队伍战斗力;继续毫不放松抓好震情跟踪研判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全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大局。
-
-
郭培兰;
李莎;
阎春恒;
向巍;
莫佩婵
-
-
摘要:
2016年7月31日苍梧MS 5.4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东南沿海地震带第5活跃幕的开始.通过该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强震动记录、地震地质背景,地震灾害及震前异常变化,分析此次MS 5.4地震活动及震害特征,为广西地区强震震后趋势判断、强震响应提供依据,并对地震前后采用的应急对策及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
-
-
唐方头;
尤惠川;
梁小华;
宋键;
王晓楠
-
-
摘要:
西藏米林6.9级地震是1950年察隅MS8.6级地震以来东构造结地区发生的第一个6级以上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的无人区,野外应急科学考察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根据林芝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余震条带状分布、震后科学考察获得的地震烈度长轴方位、原有台阵观测震中分布以及GPS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分析,发现发震断层为NW向排龙—帮辛断裂,逆冲性质,为新生NW向边坝—达木断裂带中段组成部分;米林地震的发生预示东构造结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加强,未来该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
-
鲁云;
延军平;
冷一芳;
王佳希;
芦佳玉
-
-
摘要:
在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历史数据统计基础上,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蝴蝶结构图分别预测云南地区未来数年地震趋势,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2017年前后强震信号比较强烈,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空间趋势位于东经101.5.以东.该研究可为今后云南地区地震趋势研究提供参考.
-
-
-
-
-
-
徐道一
- 《2004全国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从1997年至今,在中国大陆已发生了3次M≥7.9巨震(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7.9~8.0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西部8.1级地震,和2003年9月27日俄蒙中边界7.9级地震,以下简称3次巨震).这三次巨震的发生,对中国今后几年地震趋势估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信息有序性和取象比类方法,提出对我国大陆北部近1-3年的地震趋势的一些看法.
-
-
郭安宁;
李鑫;
郭增建
- 《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根据郭增建提出的静中动中期预测指标,并用进一步发展的准中动地震作为指标,划定了在甘宁青区域内的三个重点地震危险区,预计在2014至2015年可能发生6至7级以上强地震.并结合在国家地震局在1989年完成的1990到2000年南北地震带10年地震危险区的综合划定的地区,作为更具体一步的地点预测依据,对静中动方法指出的地区作了更详细的划分.
-
-
徐道一
- 《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 2013年
-
摘要:
2013-2014年是全球大地震又一个重要关键时刻。基于四种不同角度提出:从现在开始,今后两年内(尤其是2013年)中国大陆(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头部,尤其是云南及其周围地区,)存在发生1-3个7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因此,必需特别加强监测和预防。
-
-
-
-
-
-
-
-
-
-
-
-
-
-
-
-
- 宋期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7-18
-
摘要:
本发明全球尺度强地震趋势预警系统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由本世纪以全球大于等于6.0级地震历史目录选取地震三要素,按全球强地震震中分布划分29个区域,并对其编号以序列表示,同时假设每个地震与其发生前后发生的其他地震相关联,依次记录每个区域从本世纪发生每个地震的前后地震,统计其概率,将刚发生地震之后可能发生和发震前发生地震区域编号和发震概率以序列表示,某区域序列与图示地震区域编号相同情况越多,对应区域即为未来地震发震概率最高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