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位埋深

地下水位埋深

地下水位埋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植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4721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学前缘、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科学研讨会、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等;地下水位埋深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晓媚、俞建河、刘廷玺等。

地下水位埋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7211 占比:99.94%

总计:147294篇

地下水位埋深—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位埋深

-研究学者

  • 金晓媚
  • 俞建河
  • 刘廷玺
  • 宗芹
  • 杨泽元
  • 牛存洋
  • 阿拉木萨
  • 万力
  • 严明疆
  • 冯书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云; 李升; 高远; 葛燕燕; 余江祥
    •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地下水开采和灌溉效率低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明显。该类地区地下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仍相对有限,尚需进一步探索。以喀什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3种方法,研究其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水资源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喀什三角洲地区2010-2018年期间,耕地、建筑用地面积均呈增大趋势,林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现减小趋势。②地下水位埋深呈现西北高、中南部低的特点,埋深范围为0.5~31 m。北部埋深范围介于10~31 m,中、南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介于0.5~10 m。③研究区2018年较2010年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地下水埋深5~10 m的占比越来越大,其他埋深区间特别是0~5 m占比越来越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平均埋深范围在5~10 m。因地下水水资源为研究区主要供水水源与耕地灌溉水源,耕地面积所对应的地下水埋深增幅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对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敏感,该类地区地下水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类型息息相关。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理论依据。
    • 田华; 李金芳; 杨嘉懿; 谢祖锋; 张晴; 蒲芳
    • 摘要: 为探究宁东北部植被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明确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地下水位埋深、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应用MODIS NDVI数据结合同时期气象和区域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宁东北部植被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68.41%增长率);区域内植被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大,西北部NDVI大于0.3的面积增加了15.63%;NDVI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埋深和蒸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埋深为3~4 m时,植被指数达到最大。研究区植被指数变化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因素对NDVI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蒸发量>地下水位埋深>降水量>气温。
    • 刘坤; 高凡; 吴彬; 胡鑫
    • 摘要: 联合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气象干旱综合分析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及其动态响应关系,明晰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阶段性主导因素,对地下水超采地区综合治理和地下水资源有效管控具有现实意义。选取昌吉州东部平原区2000-2020年78眼地下水监测井月尺度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资料及5期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同期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不同时空尺度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SPEI的动态响应规律,探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干旱变化趋势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1年间地下水位埋深表现出不显著变化(2000-2005年)-显著增大(2005-2014年)-变缓(2014-2017年)-持续增大(2017-2020年)的变化特征,整体呈持续增大动态趋势,空间分布呈北向南逐渐增大特征;同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为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分形维数呈现出先降低(2000-2005年)后升高(2005-2010年)再降低(2010-2020年)的变化特征;SPEI年际动态变化呈显著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年尺度序列在2012年、2017年发生突变,2016年开始气象干旱发生频次增加;2000-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耕地变化响应显著,2016-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是对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干旱因素的联合响应。
    • 康满萍; 赵成章; 白雪
    • 摘要: 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是影响湿地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认识内陆盐沼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研究了苏干湖盐沼湿地浅层剖面0-50 cm土层全盐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与地下水位埋深、植被覆盖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表明:(1)苏干湖湿地0-10 cm、1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全盐含量均值分别为204.41、18.62、15.89 g/kg;(2)土壤全盐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性由强变弱,随机空间变异和总异质性程度由高变低,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变程值介于5.2-8.49 km,0-10 cm、10-30 cm全盐含量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而30-50 cm的各向异性比接近于1,表现为各向同性;(3)各层土壤全盐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高、低值中心呈斑状镶嵌分布,土壤全盐含量与地下水埋深间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苏干湖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全盐含量空间异质性主要受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增加了其空间变异的复杂性,体现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理化空间系统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
    • 陈亚宁; 吾买尔江·吾布力; 艾克热木·阿布拉; 程勇; 陈亚鹏; 郝兴明; 朱成刚; 汪洋
    • 摘要: 自2000年实施以抬升地下水位、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遏制生态持续恶化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以来,截至2020年,已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21次,累计输水量达84.45×10^(8)m^(3)。近20 a的监测结果分析显示:(1)在距河道100 m处,塔里木河下游的上段、中段、下段的地下水位埋深由输水前期2000年的7.76 m、9.31 m、7.82 m抬升至2020年的3.70 m、4.48 m、2.69 m,平均抬升幅度为4.06 m、4.83 m、5.13 m;在500 m处,地下水位埋深分别由输水前的8.21 m、9.45 m、9.08 m抬升至6.61 m、5.46 m、3.82 m。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的上、中、下3个区段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均达到了1050 m,分别抬升了2.69 m、1.38 m、1.59 m。(2)地表水体面积由输水前的49.00 km^(2)扩大到2019年的498.54 km^(2),尾闾湖泊—台特玛湖"死而复活",地表水体面积达到455.27 km^(2)。(3)输水后,地表生态响应敏感,在距河道2000 m范围内,塔里木河下游高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分别增加了132 km^(2)、0.07、7.6 g C·m^(-2)和1221 g C·m^(-2)·季^(-1)。(4)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地表植被的影响和改善面积达到1423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大幅增加,碳汇区域由2001年占研究区的1.54%增长至2020年的7.80%,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生态恢复力大幅提升,土壤碳汇能力增加。近20 a的生态输水大幅抬升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沿河两岸以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林植被得到拯救和复壮,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 束龙仓; 王哲; 袁亚杰; 张凤海; 刘武; 鲁程鹏
    • 摘要: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地下水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其动态备受关注.选取三江平原典型区1980、1990、2000、2010及2018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耕地面积变化对流域水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来水田与城镇用地的面积和周长存在显著的分形特征,稳定性指数由强—弱—强,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在近40年内发生明显迁移且迁移方向主要为西南—东北—西南,其直接影响流域水均衡状态.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部分地区地下水补给恢复较慢,造成地下水位埋深不同程度地增大.城市化发展对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影响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变化对灌溉回归补给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更准确的三江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数值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为三江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闫佰忠; 孙丰博; 李晓萌; 王玉清; 范成博; 陈佳琦
    • 摘要: 为了探寻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规律,以藁城区2001—2018年的年降水量、地下水人工开采量等数据为基础,对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P-Ⅲ型曲线法确定降水序列的丰、平、枯年份,分析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规律;其次,利用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人工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001—2016年逐渐增大,在2016—2018年趋于减小,2016年为转折点;在空间上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北部埋深小、南部埋深大的特征,北部水位埋深较同期南部水位埋深要浅5-10 m。2)降水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重要因素,枯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8-1.5 m之间,平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2 m之间,丰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1 m之间。主灌期(3—6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增加速率均为cm/d级,非主灌期(7—10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减少速率均为mm/d级。3)人工开采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农业开采量占人工开采量的80%。综上认为,藁城区一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下水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地下水位埋深增加0.45 m。
    • 商佐; 唐蕴; 杨姗姗
    • 摘要: 本文利用吐鲁番盆地1987-2017年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该地区降水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对降水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对吐鲁番盆地1988-2016年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了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吐鲁番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5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夏季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的50%以上;降水的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地下水位埋深在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盆地地下水位埋深0~50m,北盆地埋深在50m以上.不同地貌区年内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呈现出不同形态,整个盆地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近30年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增加了5.5 m.降水和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埋深不存在相关性,开采量是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主要因素.
    • 徐英; 葛洲; 王娟; 李伟; 冯绍元
    • 摘要: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运用指示Kriging法绘制并比较了不同阈值下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表层含盐量的概率分布图,从概率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这方面的研究从通常的农田尺度扩大到灌域尺度.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埋深空间变异强度均为中等,且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球状模型拟合变异函数的效果较好;2)在灌域尺度上,解放闸灌域4月底土壤表层发生中度、轻度盐渍化时地下水位临界埋深分别为2.0、2.5 m,西南及中东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临界埋深的概率较大,是土壤返盐的高风险区;3)3月底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返盐的影响比4月底更大一些,这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返盐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只有地下水位埋深小于临界深度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才会造成土壤中度或轻度盐渍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