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输水

生态输水

生态输水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水利工程、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634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亚信息、资源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江苏水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7年年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生态输水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亚宁、李卫红、徐海量等。

生态输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6343 占比:99.72%

总计:66530篇

生态输水—发文趋势图

生态输水

-研究学者

  • 陈亚宁
  • 李卫红
  • 徐海量
  • 陈亚鹏
  • 凌红波
  • 叶茂
  • 朱成刚
  • 陈永金
  • 徐生武
  • 玉米提·哈力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宗炜; 徐至远; 张鹏
    • 摘要: 为弄清经过20年的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与车尔臣河尾闾湖——台特玛湖水面积、地下水位和植被面积的变化特征,利用20年的遥感影像、历史资料以及实地监测数据得出结果:台特玛湖水面积已由2000年的58.79km^(2)增长至2020年的340km^(2);生态输水以来湖周边平均地下水埋深从2000年生态输水初期的9.3m逐渐抬升至2017年的0.5m,且地下水位与湖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湖周边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呈增加的趋势。该分析结果可为其他干旱区开展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梁新平
    • 摘要: 开展胡杨林生态补水对于保护和修复干旱区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水文基础数据、实地植被调查和遥感监测等结果,从输水过程和淹灌效率、地下水和土壤水响应、植被生长与群落结构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4个方面,全面评估了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输水使得流域土壤湿润化,提升了胡杨林群落稳定性,物种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在输水区分别为1.04、0.36,相较于未输水区的0.65、0.33,分别增加96.5%和183%;输水区生态环境整体好转,RSEI均值提升9.1%。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干旱区生态水优化调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方案借鉴。
    • 聂艳; 郭永瑞; 谭盈; 黄卫东; 刘新华
    • 摘要: 生态输水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实施生态输水对恢复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生态系统、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现状,在识别自然植被重点区和估算生态需水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生态恢复目标的流域生态输水调度优化框架。首先采用高分系列影像识别自然植被信息,建立阿克苏河流域2015—2020年自然植被数据集,逐像元统计自然植被出现频次确定了艾希曼湖湿地区、第一师边缘胡杨林区、五团边缘胡杨林区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面积达1257.69 km^(2);借助面积定额法和水量平衡法估算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的生态输水量分别为1.53×10^(8)m^(3)、2.73×10^(8)m^(3)、1.14×10^(8)m^(3);确定了流域生态输水的最佳时间为5—9月,单次或2次进行生态输水,建议单次生态输水量大于0.2×10^(8)m^(3)且输水天数大于10 d;渠系网络分析显示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设置的8个输水口可以作为今后生态输水路径的参考。研究结果对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调度、生态用水精细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塔衣尔·艾尔肯
    • 摘要: 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生态恶化和持续性生态输水为背景,以所取得的尉犁国家级气象站1960年~202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为依据,从下游气温及降水变化、降水蒸散指数变化及干旱指数变化等方面探讨塔河下游河道生态输水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输水是恢复河道下游水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的有效措施,从大西海子水库调水并向塔河下游河道生态输水的战略仍将继续执行,该战略的成功实施也为国内外干旱区受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 潘子豪; 杨胜天; 娄和震; 于静洁; 王忠静; 张军
    • 摘要: 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是实现内陆干旱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水文观测资料的缺乏制约了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为此,以中国甘肃敦煌疏勒河流域下游为例,基于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进行2016—2020年月尺度的生态输水遥感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蒸散发和土地覆盖类型等多源遥感数据评价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分析两者之间在水资源方面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能够为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2)2017—2020年生态输水能够为下游湿地与河道平均每年提供2.50×108m^(3)生态用水,其中30.06%的水量到达下游湿地,18.47%的水量被下游河道周边的植被所利用,且使下游河道周边植被面积增加112.25 km2。(3)农业节水在保持耕地面积维持上升趋势的前提下,2017—2020年平均每年降低耕地的蒸散发量0.395×108m^(3);耕地蒸散发减少量平均占生态输水量的14.22%,农业节水有效缓解了内陆干旱流域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问题。本文将为内陆干旱缺测站流域的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未来的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 塔衣尔·艾尔肯
    • 摘要: 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2001年以来所实施的下游河道生态输水及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战略,分析塔河流域河道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长期断流的下游河道重新受水,上、中、下游水文情势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流域上中游向下游输送水量的能力显著提升,下游来水量和耗水量也明显增大,可以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生态输水及生态综合治理战略实施后流域干流来水量减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必须继续加强水量统筹调度、严格水资源使用管理,巩固和持续推进流域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成果。
    • 阿德·阿布拉
    • 摘要: 当地植被的生理作用离不开塔里木河地下水。为确保塔里木河下游段的生态环境受到保护,从塔里木河的现状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原因出发。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与径流和蒸发作用之间的联系,并相应提出若需在3年内将地下水位恢复至5m时所需的总输水量,为生态输水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 陈龙
    • 摘要: 以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地下水埋深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选取了塔河下游河道其文阔尔河上阿克墩、吐格买莱、依干不及麻等3个监测断面分别构成下游河道上、中、下3个区段,并进行了自2000年以来所实施的塔河下游河道生态输水战略对河道沿河道走向和垂直于河道走向上地下水埋深变动趋势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输水使河道两侧地下水埋深大幅抬升;从沿河道走向来看,地下水埋深随其与河道距离的增大而抬升幅度降低;从垂直河道走向看,不同断面垂向地下水埋深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动趋势特征,且随生态输水战略的推进,这一趋势特征更加明显。生态输水是地下水补给、提升地下水埋深的主要渠道,有助于恢复河道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并维持地下水较高水位动态平衡。
    • 高文礼;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 摘要: 疏叶骆驼刺为塔里木河下游优势草本植物,对下游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该试验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 d后恢复至正常水分)3个水分梯度,以及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和不接种4组接种处理,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接种处理对疏叶骆驼刺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处理的疏叶骆驼刺根系AMF侵染率在干旱胁迫、复水条件下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单接种AMF处理。(2)随着正常水分→干旱胁迫→复水的水分变化,双接种处理疏叶骆驼刺根系根瘤数量先降低后增加,复水后显著高于单接种根瘤菌处理。(3)双接种处理扩大了疏叶骆驼刺的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并随着正常水分→干旱胁迫→复水的水分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4)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疏叶骆驼刺根系SOD和POD活性,并随着正常水分→干旱胁迫→复水的水分变化而逐渐升高。研究发现,双接种AMF+根瘤菌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疏叶骆驼刺根系的生长,增强其抗逆性,而干旱胁迫会降低AMF和根瘤菌的协同促进作用,复水后双接种AMF+根瘤菌处理的疏叶骆驼刺能及早地做出响应,对其根系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
    • 邓铭江
    • 摘要: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极为干旱、生态极其脆弱。围绕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成效的巩固提升,建立生态输水与生态响应监测评价体系,探索生态修复和生态水高效利用的科学模式,研究提出基于“顺向推演-逆向溯源-协同调控”的生态水精准配置、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基于地下水修复平台的“地下生态水银行”,科学量化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输水成效,对巩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提升河湖生态复苏科技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