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业经济、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9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92109篇;相关期刊413种,包括河北水利、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内蒙古水利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高级论坛、2007年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等;农业节水的相关文献由25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洪禄、康绍忠、李国正等。
农业节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2109篇
占比:98.68%
总计:93342篇
农业节水
-研究学者
- 刘洪禄
- 康绍忠
- 李国正
- 郝仲勇
- 顾健健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静
- 吴文勇
- 王新
- 王鹏
- 陈丽
- 陈菁
- 雷波
- 亓胜山
- 亓银友
- 何风平
- 刘岩岩
- 刘洋
- 吕太文
- 吴思啸
- 孙仕军
- 张娜
- 张庆磊
- 张江辉
- 方国华
- 曾赛星
- 李京辉
- 李峰
- 李秀丽
- 李鹏
- 杨继富
- 汤宝田
- 牛豫谦
- 肖海涛
- 苏睿
- 费战波
- 贾秀领
- 高俊才
- 高占义
- 高占亮
- 魏华丹
- 龙振华
- 丁跃元
- 代宇
- 代小平
- 任学强
- 冯燕彬
- 冯诚
- 刘凯
- 刘庚山
-
-
王钇霏;
许朗
-
-
摘要:
为进一步探究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动态发展关系,推动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2010—2019年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互动发展时空演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节水和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分离特征,两系统耦合度在时空维度上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则处于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的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农业节水综合发展指数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东低西高”的省际空间格局和“双核领先”的流域空间格局。
-
-
-
-
李艳;
徐运武
-
-
摘要:
为实现复杂环境的灌溉自动化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节水灌溉效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针对传统网关丢包率大、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LoRa”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方案;通过采用终端设备侦听技术和信道扫描技术,侦听终端设备的工作环境,同时扫描出最“干净”的信道进行通信,解决高扩频因子下丢包率严重的问题。灌溉控制平台下发控制命令,最大程度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与更低的功耗,完成农田系统的监测与自动灌溉,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
-
-
李洪波
-
-
摘要: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利于农业节水增效,该文以赤峰市为例,总结了改革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举措,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改革台账与成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用水管理组织等推进措施,为半干旱水资源匮乏地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
-
郭永振
-
-
摘要:
引黄工程灌溉用水量大,灌溉困难,收费贵,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为此山东省开展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是解决水资源不足、浇地困难、水费贵等一系列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立足单县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介绍了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
-
林红英
-
-
摘要:
单县地处鲁西黄泛平原,通过一系列计算、数据,对所在地域地质情况、工程水文地质等分析,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技术参数,对场区地基作出工程分析评价,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作出论证和建议,可使工程建设少走弯路,减少和降低对灌区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后期运行安全。
-
-
-
潘子豪;
杨胜天;
娄和震;
于静洁;
王忠静;
张军
-
-
摘要:
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是实现内陆干旱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水文观测资料的缺乏制约了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为此,以中国甘肃敦煌疏勒河流域下游为例,基于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进行2016—2020年月尺度的生态输水遥感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蒸散发和土地覆盖类型等多源遥感数据评价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效益,分析两者之间在水资源方面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遥感水文站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能够为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2)2017—2020年生态输水能够为下游湿地与河道平均每年提供2.50×108m^(3)生态用水,其中30.06%的水量到达下游湿地,18.47%的水量被下游河道周边的植被所利用,且使下游河道周边植被面积增加112.25 km2。(3)农业节水在保持耕地面积维持上升趋势的前提下,2017—2020年平均每年降低耕地的蒸散发量0.395×108m^(3);耕地蒸散发减少量平均占生态输水量的14.22%,农业节水有效缓解了内陆干旱流域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问题。本文将为内陆干旱缺测站流域的生态输水遥感监测与农业节水效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未来的生态输水与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
-
-
-
高丹
-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根据鄄城县的农业节水现状,即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严重浪费,并且节水工程少,现有的水费政策不利于节水等,为适应国民经济和水利事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强调宣传教育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根本,技术改造是依托.
-
-
-
Li Quan-xin;
李全新
- 《2010绿洲论坛》
| 2010年
-
摘要:
西北地区是支撑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也是全国的生态屏障。农业节水关系到国家生态建设问题。建立西北农业节水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实现农业节水的必要保证。就此,本文提出了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原则及标准,并指出西北农业节水生态环境补偿还可以利用经济激励手段和市场手段来促进生态效益的提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