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均衡

水均衡

水均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1408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地下水、中国岩溶、水文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2010年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环渤海地区区域演变及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水均衡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岳卫峰、赵勇、李明良等。

水均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4082 占比:99.95%

总计:214186篇

水均衡—发文趋势图

水均衡

-研究学者

  • 岳卫峰
  • 赵勇
  • 李明良
  • 束龙仓
  • 杨金忠
  • 高鸿永
  • 鲁程鹏
  • 丁国辉
  • 何新林
  • 余亚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贤敏; 欧安锋; 王玮; 牛富俊; 高泽永
    • 摘要: 为深入理解热喀斯特湖与多年冻土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典型热喀斯特湖区域为例,构建考虑热传导和热对流过程的水-冰-热耦合模型,对热喀斯特湖作用下的多年冻土退化特征及热喀斯特湖的水均衡进行模拟,计算地质环境和气候变暖对热喀斯特湖水均衡和冻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喀斯特湖周围冻土逐步退化并形成贯穿融区,导致地下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在地表温度作用下,形成的活动层厚度为3.35 m;热喀斯特湖在整个模拟时段内表现为负均衡,其排泄量在285~388 a间显著增加;地层渗透性能决定了热喀斯特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气候变暖加速多年冻土向季节冻土转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寒旱区生态水文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 黄峰; 杨晓琳; 方瑜; 王素芬; 康绍忠
    • 摘要: 华北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定的区位优势,而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因素。本文围绕华北地区“适应水土种植”国土空间布局这一核心问题,基于华北地区现状年(2018年)农业种植结构与水土资源布局分析结果,考虑不同人口‒气候‒社会经济情景以及水资源的约束条件,提出了适应水土资源条件的华北地区农业种植布局优化方案。建议适当减轻华北地区商品粮、其他商品化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负担;在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方面,河北省通过调水等形式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山西省以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山东省与河南省可适度休耕并提高林草覆盖率。此外,优化农业种植空间布局并适水调整种植结构,在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的河北平原东南部和天津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发展“适应降水”的半旱地种植制度和结构,根据地下水回补上升的速率决定“休养生息”的具体时段。
    • 邓焱; 郝喆; 许春东; 吴超君
    • 摘要: 以新闭坑的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 modflow构建三维水文地质模型,进行地下水运移规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停排后西露天矿坑将汇水到60m稳定标高;受东露天抽水及地层影响,地下水由西南向东北流动,浑河由排泄源变为补给源;水均衡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进入矿坑区84141m3/d,人工排出水量为56768m3/d,完全停排水不是最佳方案;进一步建立水资源优化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优化计算,城镇用水分配600万m3/a,工业用水分配400万m3/a,生态用水分配700万m3/a为合理配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目标所得结果整体较好.
    • 朱文婧
    • 摘要: 为了对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收集了2000-2020年的降水、径流、地下水评价资料,按照不同地质单元划分了7个区域,其中荒漠区不纳入计算分析范围.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进行计算,同时进行了排泄量和水均衡分析以验证结果的合理性.最后得出石羊河流域总补给量为10.7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9.79亿m3,总排泄量为11.28亿m3,得出平原区水均衡整体误差为-1.96%,多年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
    • 张涛; 李茵; 李雷
    • 摘要: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和地下水均衡的研究,对于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水均衡法分析各均衡要素对潜卤水含水层的影响,含水层主要补给项包括大气降水入渗量、大气凝结水入渗量和边界地下水侧向径流量;主要排泄项为潜水面蒸发量和边界侧向径流量.计算结果表明潜卤水含水层总补给量为2722×104 m3/a,总排泄量为2797×104 m3/a,补给量较排泄量相差2.75%,呈基本均衡状态.通过动态调节储量验证,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较为可靠.
    • 束龙仓; 张曼琦; 李虎; 倪寒茜; 武朝军; 陈媛; 王小博; 余亚飞
    • 摘要: 以趵突泉泉域为例,采用水量均衡法和数值法两种方法,对两种典型边界条件下的水均衡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对断裂-分水岭边界确定的趵突泉泉域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密切的水力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对降水入渗补给量进行合理折算,提高水均衡计算的准确性.水量均衡法结果表明断裂边界泉域与断裂-分水岭边界泉域的均衡差分别为3 626.0万m3/a和3 061.4万m3/a;而利用数值法,均衡差分别为4 467.1万m3/a和3 699.6万m3/a.研究结果为趵突泉泉域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邵丽盼·卡尔江
    • 摘要: 以新疆某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下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渠道渗漏和深层渗漏分别占地下水年补给量的48%和44%.通过蒸发和植物根系吸收的地下水排放量占年度地下水总排放量的82%.经过对建立的模型校准和验证后,模型可被用于评估渠道和农场灌溉节水等方式对地下水和灌溉水造成的影响.
    • 赵一; 邹胜章; 申豪勇; 周长松; 樊连杰; 朱丹尼; 李军
    • 摘要: 会仙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近半个世纪,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仙湿地水域已严重萎缩,开展会仙湿地地下水动态和水均衡的研究,对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湿地水资源管理和湿地保护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会仙湿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将会仙湿地划分为两个地下水系统,即马面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河(湖)分散排泄系统,并分别分析了两个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最后对两个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水位波动受降雨影响明显,各监测点水位变幅不均且水位对降雨响应时间不一致.会仙湿地地下水系统的蓄存量为-6.19万m3,为负均衡,这与均衡期后期干旱有关;会仙湿地岩溶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主要排泄方式为潜水径流和蒸发,其系统具有一定的储水调蓄功能,但调蓄能力有限.要长期维护会仙湿地的生态功能,应加强其调蓄能力,可从减少湿地蒸散发量和开采利用量入手,配合湿地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使湿地水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变化区间内.
    • 何春; 曾永军; 曾成; 龚效宇; 陈旺光; 邓俊祖
    • 摘要: 选取贵州乌江南源上的平寨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伴生的岩溶地下水库的库容进行计算.平寨水库是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控制性水源工程,总库容达10.89亿m3.该地表水库位于云南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斜坡带上的深切峡谷区,峡谷两侧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其中的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化程度较高,为平寨水库伴生的岩溶地下水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采用水库运营期水量反算法,对平寨水库大坝竣工后初始蓄水阶段(2015—2016年)进行水均衡计算,结果表明,与平寨水库相伴生的岩溶地下水库的总库容达3.11亿m3,约占平寨水库地表总库容的29%.
    • 束龙仓; 王哲; 袁亚杰; 张凤海; 刘武; 鲁程鹏
    • 摘要: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地下水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其动态备受关注.选取三江平原典型区1980、1990、2000、2010及2018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耕地面积变化对流域水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来水田与城镇用地的面积和周长存在显著的分形特征,稳定性指数由强—弱—强,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在近40年内发生明显迁移且迁移方向主要为西南—东北—西南,其直接影响流域水均衡状态.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部分地区地下水补给恢复较慢,造成地下水位埋深不同程度地增大.城市化发展对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影响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变化对灌溉回归补给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更准确的三江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数值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为三江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