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9002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3届年会暨第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2010首都论坛、“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等;国际金融体系的相关文献由575位作者贡献,包括钟伟、巴曙松、甄炳禧等。
国际金融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002篇
占比:98.98%
总计:59609篇
国际金融体系
-研究学者
- 钟伟
- 巴曙松
- 甄炳禧
- 张应华
- 王仁祥
- 万晨曦
- 于宏源
- 仲大军
- 任映国
- 保罗·沃尔克
- 吴东泰
- 吴敬琏
- 周八骏
-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 孙南申
- 孙晓青
- 宋国友
- 常青
- 庞想想
- 廖鲁海
- 张明
- 张秀冰
- 张茉楠
- 张萌
- 李红梅
- 杨泽伟
- 柯居韩
- 梅新育
- 樊纲
- 毕夫
- 潘英丽
- 王信
- 秦洁
- 索罗斯
- 纪双城
- 罗思义
- 聂庆平
- 萨奇
- 袁海占
- 袁炳忠
- 谢霞
- 路妍
- 邓瑛
- 郭海涛
- 金柏松
- 金熙成
- 陈支农
- 龚伟同
- Anders Borg
- Andrew Batson
-
-
吴明明;
陈一兵;
陈健;
孙琪琦
-
-
摘要:
2022年2月26日,美国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使其与国际金融体系脱节,无法正常运作。鉴于SWIFT系统在地缘政治冲突时成为欧美实施制裁的工具,我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着重发展央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长远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这也是目前央行和外汇局正在大力推动的政策目标。农发行应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进一步依托CIPS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金融安全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
-
-
杨玉燕
-
-
摘要:
新冠疫情作为一次范围大、影响面广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使得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困境,整个世界陷入混乱状态,更是引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幅震荡。后疫情时代,金触风险不断累积,在风险加大的过程中孕育着危机,可能会加速改革中的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基于此,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演变和其制度变革为线索,归纳国际金融体系演变及其规律;进而分析新冠疫情下国际金触彩势,并总结出当代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元霸权平衡难以为继、全球化没有带来金触分散反而使得金融集中并且金融风险加剧、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等国际金融现状;最后,对国际金触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基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展望。
-
-
成晓叶;
钮菊生
-
-
摘要:
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军事冲突彻底打破了战后欧洲国际秩序。美国策动部分盟国对俄实施制裁,将其踢出SWIFT结算系统,导致既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出现巨大裂变。俄乌冲突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发生的,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化而出现的现象,偶然之中有必然。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种必然结果,昭示着国际格局进一步动荡的发展趋势。“变”是大变局的显著特点,俄乌冲突是对大变局的充分验证,其最终结果必然会进一步深化大变局,对国际秩序、全球政治、经济、地缘、军事及民生,乃至社会思潮等诸多领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
-
房飞;
王大树
-
-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一方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综合实力差异与日俱增,国际环境趋于错综复杂;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和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屡破红线、基尼系数飙升等问题突出,引致民粹主义崛起,"逆全球化"抬头,世界不稳定因素持续聚积.现有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全球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发展的需求.我国可发挥自身优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共同完善区域金融治理,抵御金融风险,有效支持经济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以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
-
-
李成青;
陈潇雅;
肖杰;
谢洁华
-
-
摘要: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度已经全球领先。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一方面可以降低社会整体的交易成本,提高我国的金融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及金融市场秩序,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一、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状况狭义的货币定义是可以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的货币定义是可以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
-
-
-
吕晓露
-
-
摘要: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形成全球经济圈,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国际金融体系发生的变革,并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优化与顺应国际金融体系,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现状与变革,以及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
-
-
-
-
-
-
-
-
-
李兵;
姬锦霞
-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全球FDI进入低谷,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中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平稳协调发展。
-
-
李兵;
姬锦霞
-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全球FDI进入低谷,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中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平稳协调发展。
-
-
李兵;
姬锦霞
-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全球FDI进入低谷,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中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平稳协调发展。
-
-
李兵;
姬锦霞
-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全球FDI进入低谷,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中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平稳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