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
国际原油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工业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115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瞭望、中国经济周刊、经济展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等;国际原油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芳、储国强、刘军等。
国际原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115篇
占比:98.05%
总计:10316篇
国际原油
-研究学者
- 任芳
- 储国强
- 刘军
- 华诚
- 叶艺虹
- 周向彤
- 姚小剑
- 本刊编辑部(文/图)
- 朱诸
- 李俊军
- 梁晓昕(整理)
- 汪叶
- 濮春艳
- 陈忠华
- 黄广仪
- 黄泽锋
- 万经花
- 于明
- 于湛
- 付情天
- 任仙玲
- 任海平
- 佐儿耷子
- 冉敏
- 冯连勇
- 刘佳钰
- 刘俊君
- 刘宗军
- 刘永明
- 刘燕
- 叶书宏
- 吕宁
- 吕梓齐
- 吴刚
- 吴宏林
- 吴钉
- 周宇
- 唐小山
- 孙学工
- 孙迎建
- 孟小飞
- 宁彬
- 宁方朋
- 安娜
- 尚前名
- 尤原
- 岩雪
- 崔国庆
- 师萍
- 常雁
-
-
樊少华
-
-
摘要:
2021年夏季,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快速传播导致全球疫情反弹,以及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陷入"能源荒",天然气、国际原油和电力价格飙升。截至2021年10月底,欧洲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一年内最高暴涨10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86美元/桶大关,达到3年来的最高水平,欧美日电力价格也均创历史新高。引发此轮全球范围内能源短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能源市场供需错配,即需求端在经济刺激政策的支持下快速修复,而供给端则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因而恢复缓慢。
-
-
谢长城;
崔国庆
-
-
摘要:
1月份,全球大豆产量大幅下调,大豆库存降至2016年水平,美国大豆价格延续涨势,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再创7个月新高。其中,上旬,多家分析机构陆续下调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南美大豆产量下调幅度扩大至800万~1500万t,推动美国大豆价格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中旬,随着供需报告利多兑现,以及南美产区迎来降雨,美国大豆价格回调至1350美分/蒲式耳;下旬,天气预报显示,阿根廷产区再度变得炎热干燥,且国际原油因中东紧张局势持续走强,美国大豆价格再次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并创下7个月新高。国内连粕期货市场震荡上涨,主力合约2205月初高点达到3298元/吨,中旬跌至3121元/吨,月底强势反弹,再次突破3300元/吨。
-
-
-
本刊编辑部(文/图)
-
-
摘要:
近一个月,豆粕上演一出情节激烈、跌宕起伏的“大戏”。俄乌两国冲突加剧不仅破坏两国农业生产地带,还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原油的走强,给大豆市场带来强大动力,导致大豆持续高价运行。加之南美大豆因干旱气候持续发酵,阿根廷、巴西等国家产量严重下降,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国际买家把目标转向美国,对美豆采购需求强劲十足,致使美豆价格强势攀升。
-
-
本刊编辑部(文/图)
-
-
摘要:
截至目前,秘鲁南部本季捕鱼配额完成不及三分之一,捕鱼进度相对缓慢;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带动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上涨,对鱼粉需求增加,并且中国及欧洲等国家陆续加大采购,使得秘鲁外盘价格底部支撑,提振秘鲁鱼粉厂商提价心态;加之目前国际原油的走强,运输成本的上涨,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秘鲁厂商继续挺价,外盘鱼粉一路高涨。后期,随着秘鲁鱼资源考察差不多结束,国内外鱼粉市场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考察结果的公布上。
-
-
刘佳钰
-
-
摘要: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经历了三大重要历史阶段,最终形成了当下以原油期货为基准价格的计价机制。此间,世界上形成了WTI、BRENT和DUBAI三大主要原油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国际原油定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上海原油期货的未来发展极具启示。尽管我国上海原油期货在市场规模上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但为了更好地实现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发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应该进一步完善交割机制、拓展交易时间、丰富交易产品、建立配套场外衍生品市场。
-
-
王钢;
赵霞
-
-
摘要:
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下能源市场越发剧烈的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日益显化。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强波动情景下的国内粮食市场风险进行反事实模拟评估,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的强波动会引起粮价的涨价效应和产量的减产效应,其减产效应总体呈倒“U”型;相比大米和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市场稳定性在面对冲击时显得更为脆弱,涨价效应和减产效应更为显著。对此,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布局海外能源基地、加快涉农涉粮传统能源消耗品种的更迭可能是提升国内粮食市场防御外部能源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
-
郭衍哲
-
-
摘要:
一、价格回顾通胀预期灌起,锌价反弹但振幅加剧2月,美国重申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拜登1.9万亿美元剌激计划进展顺利,美国印钞快马加鞭,货币供应继续增加推高了市场的通胀预期,号称通胀之母的国际原油,由于疫情控制和经济复苏预期,油价回升至了疫情前水平,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市场通胀预期潮起,对未来经济复苏带动的强劲需求抱以厚望,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扬。有色金属中,铜、锡、锌等金属涨幅靠前,但铜除了抗通胀之外,还与锡一样存在供应紧张和需求向好的局面,锌则多跟随铜价上行。
-
-
闫建涛;
李彦
-
-
摘要:
由于1~4月国际油价出现史无前例的暴跌,2020年成为公认的"黑天鹅"之年。2020年国际原油(布伦特期货)均价为43.19美元/桶,较2019年下跌32.69%。全年国际油价走势呈现"跌—涨—稳"的特征,油价一季度持续下跌, 二季度先跌后涨,4月甚至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油价,5月开始逐渐恢复, 三季度先稳后小跌, 四季度先稳后涨。
-
-
孙迎建;
徐文涓
-
-
摘要:
随着国际原油、煤炭等原料价格震荡回落,能化产品市场成本支撑减弱。加之下游需求不足、部分产品装置开工率有所上升,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普跌。石油及炼制行业11月,国内石油炼制产品市场行情整体震荡下滑。92号汽油均价为8494.7元(吨价,下同),环比下跌4.35%,同比上涨57.26%;0号柴油均价为7783.58元,环比下跌1.43%,同比上涨58.44%。
-
-
张庆君
- 《“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在结合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国际原油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月度数据为主要研究样本,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上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了负影响,但冲击后的有效汇率在回归到零值后会越过零值重新回到升值的趋势中;国际油价上涨对CP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油价上涨是推高CPI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油价上涨引起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波动;国际油价上涨对出口增长率的影响表现出J曲线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