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和田河

和田河

和田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483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兵团工运、丝绸之路、旅游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和田河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冰、秦胜英、黄领梅等。

和田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4.2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483 占比:95.68%

总计:2595篇

和田河—发文趋势图

和田河

-研究学者

  • 沈冰
  • 秦胜英
  • 黄领梅
  • 余其鹰
  • 权鹏飞
  • 玉苏甫·阿布都拉
  • 白云岗
  • 罗光明
  • 陆小娅
  • 龙爱华

和田河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震林; 白云岗; 余其鹰
    • 摘要: 科学掌握径流演变特征,对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和田河上游1957—2018年62 a长系列天然径流资料,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和田河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趋势、突变性及周期变化等径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年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2009—2018年时段增加明显;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夏季最多,约占全年70%,冬季最少,约占全年4%;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均在2010年发生突变,前者具有28a的最大主周期,后者具有4a的最大主周期。
    • 艾力亚斯·尤努斯
    • 摘要: 为了科学开发利用和田河水资源,介绍了和田河概况,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用水情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五方面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以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 陈相坤
    • 摘要: 和田河是新疆和田绿洲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区域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和田河水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和田河水资源近年来因人类活动次数增多及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和田河水资源以无显著递减趋势发展。据此,本文以和田河水资源利用现状开发利用现状及、水质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节水建议为讨论方向措施。结果可知:随着区域水资源需求程度日益加剧,和田河水资源矿化度不断增大,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受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沙化、缺乏新灌溉设备和流域工程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大节水力度,大力实施工程和非工程方面的节水措施,对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中,首先对和田河进行简要概述,进而分析与研究和田河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试论影响因素及生成因素,最后提出和田河水资源节水措施。
    • 阿依夏木•买买提托合提; 玉苏甫•阿布都拉; 阿依夏木古丽•买买提; 古扎丽奴尔•艾尼瓦尔
    • 摘要: 分析昆仑山北坡跟和田河夏季流量变化和它流域内0°C层高度,500 hpa气温、出山口降水量变化。结果显示:近56年来,昆仑山北坡0°C层高度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流量、500 hPa温度、出山口降水呈上升趋势。采用M-K突变检验、累积距平等方法,对夏季平均流量、0°C层高度、500 hPa气温和山区降水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显示:1978年和田河夏季平均流量、昆仑山北坡0°C层高度发生了突变,出山口降水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500 hPa气温在1979年发生突变。和田河流域夏季500 hPa温度上升、出出山口降水增多是和田河夏季平均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
    • 才仁加甫; 曹彪; 白云岗; 刘旭辉; 余其鹰; 刘敏杰
    • 摘要: 【目的】结合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评价和田河沙漠段治理成效,研究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和田河沙漠段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对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响应特征指标NDVI值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2002年生态输水以来,和田河沙漠段NDVI值整体提高,平均增幅达37.24%。生态输水对河岸1~2.75 km范围内植被影响显著,年际间NDVI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整个沙漠段植被呈现上、下游较好,中游较差的特点,两河汇合口下游15~115 km为植被脆弱区域。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和田河生态输水促进河道两岸植被的生态恢复,植被变好趋势明显。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和上、下游断面水量损耗(生态引水)增加,均有助于和田河沙漠段植被改善。
    • 卡地尔丁·买买提吐尔地
    • 摘要: 以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项目区内设置长观井对地下水进行定期的观测,对研究区2001年~2003年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2001年~2003年区域内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升高,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区内地下水埋深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和田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吴萌
    • 摘要: 按照塔河近期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和田河多年平均需向塔里木河输水9.0亿m3;结合和田河现状,和田河已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需与拟建玉龙喀什水利枢纽联合调度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文章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对和田河流域两座并联水库的生态补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生态补泄效果分析,进一步论证生态补泄方式的合理性.
    • 彭兆轩; 柳莹; 李江; 杨玉生
    • 摘要: 和田河流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具有"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点.和田地区工业发展滞后,用水结构不合理,缺乏控制性调蓄工程,特别是防洪工程防护范围不足,防洪设施不达标且年久失修,河道淘刷严重.经研究发现,在玉河上游修建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并与已建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实现联合调度,控制下泄水量,在保证向塔里木河输水9亿m3的前提下,不仅可满足下游灌区灌溉要求,而且减少了发生洪水灾害的风险.最后,根据和田河防洪现状,提出了未来规划的要点与对策建议,可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及规划提供借鉴.
    • 王亚军
    • 摘要: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同时也是沙尘暴高发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为了维护和田河生态廊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以及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潜水蒸发法以及定额法确定了生态廊道所需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耕地以及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王亚军
    • 摘要: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同时也是沙尘暴高发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为了维护和田河生态廊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以及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潜水蒸发法以及定额法确定了生态廊道所需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耕地以及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