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调节
PI调节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58990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科技资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智能电网与先进电力设备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器智能化系统及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2008年全国冶金热电专业年会、全国电光源设备科技研讨会等;PI调节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觉民、马跃洲、周科等。
PI调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8990篇
占比:99.96%
总计:459157篇
PI调节
-研究学者
- 刘觉民
- 马跃洲
- 周科
- 张文豪
- 柳春生
- 梁卫东
- 蒋苗苗
- 许磊
- 谭杰
- 金立军
- 钱庆林
- 陈俊佑
- 陈明照
- 马健
- 黄敏珏
- 齐铂金
- 任慧芳
- 刘喜明
- 刘坤
- 刘宇玲
- 刘宗杰
- 刘钢
- 单庆晓
- 卢家斌
- 叶刚桥
- 吴广
- 吴明建
- 周官兵
- 周建东
- 周德祥
- 唐洪
- 孙汉卿
- 寿海明
- 张伟
- 张军红
- 张涛
- 张鹏贤
- 曾岳南
- 朱明
- 朱钰冬
- 李隆
- 杨存华
- 林桦
- 王兴伟
- 王晓明
- 王涵
- 王胜勇
- 罗炳章
- 胡真瑞
- 苏伟
-
-
王洪江
-
-
摘要:
为了能够快速处理DURR喷涂机器人LCC快速换色系统的常见故障,深入分析了相关元件的工作原理,并结合现场实际经验,从3个方面总结了定位超时故障的处理流程,能够有效并快速地解决换色系统问题,将故障引起的平均停台时间由2 h/次降低至30 min/次以内,同时可为解决系统其它衍生故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廖育铭;
王艺颖;
邱泉鑫
-
-
摘要:
本系统以STM32F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了三相AC/DC变换电路系统。该系统通过整流桥将三相电压整流为24 V直流电压,通过以UCC28019芯片为核心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将输入电压转换为36 V稳定直流电压,同时利用PI反馈电压调整输入侧功率因数,实现功率因数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稳定为36V且电流不超过2A的前提下,负载调整率低于0.3%,系统效率为87%,稳态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02,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
-
袁庆庆;
瞿汉飞
-
-
摘要:
针对传统PI调节器在负载剧烈突变时控制性能不佳及使用传统滑模观测器抖振严重的问题,文中以感应电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和传统PI调节器的扰动实时补偿方案。通过改进型的扰动观测器对系统扰动进行实时观测估算,将估算出的扰动反馈至PI调节器进行前馈补偿,从而有效提高电机控制性能,改善抖振现象。文中搭建了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和TMS320F28335 DSP的实验平台,对所研究的改进滑模观测器扰动前馈补偿方法与常规单PI调节、常规滑模观测器扰动补偿进行了对比分析。该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速度超调量优化了0.5%,响应时间为30 ms。
-
-
张智鑫;
包敏;
张惠敏;
何海文;
刘轶
-
-
摘要:
SMES功率调节系统由一个双向电压源变换器(VSC)、一个双向斩波器和一个超导线圈组成,主要用于非线性和脉动负载的补偿.论文设计了一种同时兼作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和功率调节器的超导储能控制器.采用两个滞环控制器为两个双向变换器产生脉冲,以获得任意负载条件下的正弦输入源电流,并维持超导储能器的充放电循环.
-
-
习江飞;
刘成;
李正辉
-
-
摘要:
使用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对储能电容进行充电,采用滞环控制和电流环PI调节,实现恒流充电,改善了轨道交通车辆真空断路器合闸线圈控制电路充电时间较长、电压不稳定的缺点,减小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空间.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充电电路充电时间短,控制方式简单,动态性能较好,能够为合闸线圈提供稳定的电压,确保断路器在合闸时有足够的能量.
-
-
黄志胜;
高岩;
吴夏
-
-
摘要:
通过实测获得一空调机组调节阀实际的开度-相对流量特性.利用所建立的空调机组仿真平台,模拟研究了按照调节阀理想工作曲线制定的控制参数对实际调节阀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此调节阀在实际运行时单位开度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较理想流量特性下大,导致调节阀开度超调及房间温度波动,控制效果与预期理想效果出现偏差.基于调节阀实际流量特性,提出减小PI控制参数优化控制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此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
-
甘志涵;
吴昌军;
丁镇涛;
许辉;
张雨潇
-
-
摘要:
以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为背景,针对内置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Synchronous Motor,PMSM),通过坐标变换,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机数学模型,以达到对三相电压或电流的解耦目的.分析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算法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以建模的方式具体地推导了SVPWM算法.以id=0的矢量控制方法为基础,结合SVPWM算法,搭建了基于PI调节的三相PMSM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系统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PI调节的三相PMSM矢量控制策略简单灵活、动态性能良好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实现三相PMSM控制.
-
-
王西成;
戢亮;
祝德勇;
张宏
-
-
摘要:
为了解决铝材冷轧机直流传动励磁单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门子6RA80传动装置特点,提出了用6RA80直流传动的电枢回路替代原励磁单元为直流电机提供可变励磁电流的方案.通过重新设计励磁回路的硬件电路和控制电路,调整传动参数和优化内部控制功能,实现了用6RA80电枢回路完成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闭环和弱磁控制功能.
-
-
沙文瀚;
刘琳;
任彦君;
彭湃;
殷国栋;
舒晖;
章友京
-
-
摘要:
针对车辆坡道起步时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协同操纵难度大、易引发溜坡事故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机转矩控制的电动汽车上坡辅助控制方法.建立了车辆坡道起步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具备"前馈+反馈"结构的预加载上坡辅助控制算法以保证控制实时性,通过时域分析法揭示了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的影响机理.开发了面向量产纯电动乘用车平台的实车控制系统,分析了整车CAN网络通信架构.综合考虑溜坡距离和乘坐舒适性,通过道路试验确定了最优的控制参数组合,并将试验结果与现有的纯PI调节和负载观测器调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预加载上坡辅助控制算法相比于纯PI调节,可以减少11 cm的溜车距离,将溜车距离控制在3 cm以内,有效解决了坡道起步的溜车问题.
-
-
江长青;
李臣松;
赵天恩;
周强
-
-
摘要:
本文以变电站模块化充电电源为研究对象 , 提出了一种基于 CAN 总线的数字均流方法,该方法在传统下垂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数字闭环控制,解决了传统下垂法均流精度低的缺点。各模块通过 CAN 通信获取其他模块的输出电流和模块编号信息,周期性计算的平均电流与本模块电流差值经 PI 调节后输出下垂系数,实现各模块输出特性一致性的控制。该方法具有均流响应速度快,均流精度高,无主均流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并联电源系统运行的冗余性和可靠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样机实验,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适合在智能模块化电源应用上推广。
-
-
马作甫;
陈小明;
赵锦美;
高冲
- 《2017年发电厂继电保护及励磁和直流系统反事故措施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发电机自然电压调差率与励磁调节器调差率的异同及各自的实现方法,然后详细描述了传统调差试验的三种方法,在基于采用PI调节的高增益现代励磁调节器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发电机电压调差率试验方法及简化计算公式,并将试验方法所得结论与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结论相比较,为新方法在调差试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
马作甫;
陈小明;
赵锦美;
高冲
- 《2017年发电厂继电保护及励磁和直流系统反事故措施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发电机自然电压调差率与励磁调节器调差率的异同及各自的实现方法,然后详细描述了传统调差试验的三种方法,在基于采用PI调节的高增益现代励磁调节器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发电机电压调差率试验方法及简化计算公式,并将试验方法所得结论与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结论相比较,为新方法在调差试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
马作甫;
陈小明;
赵锦美;
高冲
- 《2017年发电厂继电保护及励磁和直流系统反事故措施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发电机自然电压调差率与励磁调节器调差率的异同及各自的实现方法,然后详细描述了传统调差试验的三种方法,在基于采用PI调节的高增益现代励磁调节器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发电机电压调差率试验方法及简化计算公式,并将试验方法所得结论与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结论相比较,为新方法在调差试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
马作甫;
陈小明;
赵锦美;
高冲
- 《2017年发电厂继电保护及励磁和直流系统反事故措施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发电机自然电压调差率与励磁调节器调差率的异同及各自的实现方法,然后详细描述了传统调差试验的三种方法,在基于采用PI调节的高增益现代励磁调节器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发电机电压调差率试验方法及简化计算公式,并将试验方法所得结论与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结论相比较,为新方法在调差试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
-
-
-
-
-
-
-
-
-
-
- 华东师范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0.25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如式(I)所示的6‑(6取代基‑5‑磺酰胺基‑3‑吡啶)咪唑并[1,2‑a]吡啶类或6‑(6取代基‑5‑磺酰胺基‑3‑吡啶)咪唑并[1,2‑b]哒嗪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6‑(6取代基‑5‑磺酰胺基‑3‑吡啶)咪唑并[1,2‑a]吡啶类或6‑(6取代基‑5‑磺酰胺基‑3‑吡啶)咪唑并[1,2‑b]哒嗪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PI3K/mTOR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治疗脑缺血、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