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
周思聪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专利文献973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美术等;
周思聪的相关文献由1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美楠、李娜、邓雅轩等。
周思聪
-研究学者
- 李美楠
- 李娜
- 邓雅轩
- 孙慧霞
- 孙玮
- 尚会平
- 曹星原
- 曾京
- 李放
- 薛良
- 达海莎
- 邵大箴
- 马敏(采访人)
- 马明宸
- 马甜甜
- 黄靖
- 于倩
- 于尧1
- 于静芳1
- 何溶
- 何秋露
- 余宏达
- 依晨
- 傅继英
- 刘九零(采访)
- 刘宏武
- 刘文西
- 刘英俊
- 刘迅
- 华天雪
- 南海岩
- 卢沉
- 印禅法师
- 叶梦
- 吉祥
- 吕书峰
- 吴晓明
- 吴欣民
- 吴洪亮
- 周丹
- 周琼洁
- 夏硕琦
- 夏航
- 好运
- 姚鸣京
- 孙美兰
- 宫兴云
- 庄小雷
- 张亮
- 张安琪
-
-
王振宇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的主题性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探寻主题性创作除纪实与美育之外的第三个关注点,为新时代主题性创作需要与现代艺术发展新趋势的结合提供一个可借鉴、可遵循的途径。从周思聪的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入手,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与艺术与理想等三个方面的作品特征,结合其主题性创作来解读她的风格流变和艺术理论,分析她是如何将悲天悯人的自我情志和深入人民的社会担当融入其主题性创作中的。主题性创作除纪实与美育之外,还需解决“时代特征与艺术个性”及“集体观照与个体意识”的双重问题,才可让作品达到“真善统一,为世而用”的美学要求,才可使人感受到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亲近融合,才可充分实现艺术家的社会担当与人文关怀。
-
-
华天雪
-
-
摘要:
1939年1月11日,周思聪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一个旧式大家庭里。祖父晚年做过镇上女子小学校长,祖母亦能识文断字;外祖父为当地名医,医术精湛,闲时喜欢写诗作画,尤善画太湖石和兰花,且擅书法,登门求字画者络绎不绝。父亲周之楷曾是北京西城区美术工厂的一位实用美术设计师,做些展览会布置、包装设计、商标设计、广告绘制等方面的事,工作极认真,为人忠厚老实,一生勤谨,为全家人的生计奔波辛劳,虽然生活负担沉重,但仍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并在周思敬、周思聪兄妹刚到上学年纪的时候,便带领全家四代九口人迁居北平,几经辗转,选择租住西单东铁匠胡同,目的就是为兄妹二人转入当时北平最好、最正规的国立小学-北平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就读,其果敢与坚韧决定了兄妹二人的命运,使他们受益终生。
-
-
高珮华
-
-
摘要:
本文以近现代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周思聪的绘画风格和水墨技法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研究其艺术作品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周思聪艺术创作的特点,探讨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艺术精神。
-
-
赵力
-
-
摘要:
主持人:作为一位画家,自小就结识李苦禅、吴作人、蒋兆和等大师,之后又师承周思聪、卢沉先生,可以说是转益多师。而且这些画家也是20世纪北京画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为人从艺上对您肯定也有很多启发,可以聊聊您跟这些老师求艺的趣事吗?王明明:我父亲非常喜欢书画,我5岁开始学画。
-
-
-
曾京
-
-
摘要:
周思聪是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她的绘画分为早期的写实与晚期的意象。早期她跟蒋兆和等央美教授学习,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70年代末周思聪绘画风格开始转化。通过分析她各个时期的经典代表作,结合当时的文化思潮、社会事件,以及当事人的文章和其他文献资料等,得出她各个时期绘画的特点和成因,并且探究她是如何完成从写实绘画向意象绘画的转变。
-
-
李美楠
-
-
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周思聪1980-1982年的观念变化与现实精神诉求;其次揭示画家在进行《矿工图》组画创作时的艰苦摸索状态,解析她无法完成这套组画而转向彝族妇女题材创作的根本原因,说明它们在沉重感情基调上的内在延续性.最后,笔者通过分析1982年的"彝女系列"所呈现的两种表现面貌,旨在体会其对此后这类题材的创作所具有的经验积累意义.
-
-
曾京
-
-
摘要:
周思聪是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她的绘画分为早期的写实与晚期的意象.早期她跟蒋兆和等央美教授学习,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70年代末周思聪绘画风格开始转化.通过分析她各个时期的经典代表作,结合当时的文化思潮、社会事件,以及当事人的文章和其他文献资料等,得出她各个时期绘画的特点和成因,并且探究她是如何完成从写实绘画向意象绘画的转变.
-
-
孙慧霞
-
-
摘要:
在当代美术史上,周思聪是一位杰出的女画家。她的绘画风格由写实主义向表现型风格转变,绘画成就得 到了升华,成为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的表现型风格绘画也恰恰是当代幼儿国画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典范。
-
-
郭瑜华
-
-
摘要:
两次座谈会的召开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大量西方艺术信息涌入中国,如伦勃朗、埃·博巴、安格尔、列宾等素描大师的技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的素描作品亦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许多画家也逐渐摆脱单一素描形式,开始探索素描的多元化面貌,诸如蒋兆和、林风眠、刘文西、吴作人、秦宣夫、吴冠中、李斛、李琦、王盛烈、卢沉、周思聪、何家英、张建伟、高小华、艾轩等现当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