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ET-CT检查

PET-CT检查

PET-CT检查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201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科技术语、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2011中国外科周、第四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9普通外科热点论坛等;PET-CT检查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庞青松、董敏、何胜兰等。

PET-CT检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2011 占比:99.85%

总计:62105篇

PET-CT检查—发文趋势图

PET-CT检查

-研究学者

  • 庞青松
  • 董敏
  • 何胜兰
  • 刘子雅
  • 刘静
  • 姚文君
  • 孙淑梅
  • 张嘉文
  • 徐长利
  • 李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石娟; 韦红娇; 劳永聪; 肖国有
    • 摘要: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行PET/CT检查的真实体验和心理感受,寻找护理需求,为制订相应支持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7—10月,运用现象学研究法,选取10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淋巴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方法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行PET/CT检查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大主题:疾病压力、自身需求未满足带来的压力和经济压力。可归纳的护理需求为:信息需求、护理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结论淋巴瘤患者行PET/CT检查过程中承受着不同来源的压力,负性心理体验与积极心理体验并存,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敏锐捕捉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PET/CT检查护理。
    • 王磊
    • 摘要: 做PET/CT检查的患者,医生一般都会让带其2~3瓶水(500ml/瓶)或者1~2瓶水和两盒牛奶(250ml/盒),并叮嘱在注射显像剂后、进检查室前、做完PET/CT检查后喝。你可知道为何要这样喝?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详细说明一下。
    • 王家富; 韩玥; 李津; 张琳焓; 林琳; 高慧棋; 韩巍; 王丽范; 王孟娇
    • 摘要: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4月-2020年3月首诊收治的27例疑似MP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8)F-FDG PET/CT对MPM的诊断价值;术后随访2年将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MPM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肿瘤转移分为未复发组(n=12)和复发组(n=11),比较不同分组^(18)F-FDG PET/CT病灶类型分布及显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max对MPM预后评估的效能。结果:27例可疑MPM患者病理组织活检最终确诊MPM共23例,上皮型13例,纤维肉瘤型6例,混合细胞型4例。病灶积聚类型:环形13例,结节型6例,不规则环形4例。^(18)F-FDG PET/CT检出MPM共21例,其他胸膜病变6例,其中21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2.59%(25/27),敏感度91.30%,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0.757;^(18)F-FDG PET/CT诊断环型MPM 13例,其中12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1.30%(21/23),敏感度为92.31%(12/13),特异度为90.00%(9/10);结节型病灶检出7例,其中6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5.65%(22/23),敏感度为100%(6/6),特异度为94.12%(16/17);诊断不规则环形3例,其中3例与病检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5.65%(22/23),敏感度为75.00%(3/4),特异度为100%(19/19);^(18)F-FDG PET/CT诊断MPM病灶积聚类型环形、结节型和不规则环形的Kappa值分别为0.823、0.893和0.832。复发组^(18)F-FDG PET/CT环形病灶类型占比高于未复发组,且复发组SUVmax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12.40时预测MPM术后复发的效能较高(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敏感度为81.82%,特异度为83.33%,约登指数为0.652。结论:^(18)F-FDG PET/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和区分不同病灶积聚类型的准确度较高,且环形样胸膜增厚与^(18)F-FDG PET/CT显像中SUVmax水平升高与术后复发转移存在关联,其中SUVmax对于预测MPM术后是否复发的效能较高。
    • 隋金玲
    • 摘要: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标准化护理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候诊时间、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图像合格率、检查依从度高于对照组,重检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ET-CT检查中应用医护一体标准化护理能明显减少患者候诊和检查时间,降低重建率,提高护理质量。
    • 赵檬; 陆皓; 程祝忠; 陈世容; 肖定琼; 王俊
    • 摘要: 目的 分析PDCA循环对PET/CT检查过程中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 按入组条件筛选2019.8-2019.10来我院PET/CT中心检查的患者90例,按月份先后顺序8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前宣教;9月30例患者为观察组Ⅰ,给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10月30例患者为观察组Ⅱ,给予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依次对比两组患者在胃肠道准备、检查体位、检查中止动情况.结果 经过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之后:观察组Ⅰ患者胃肠道准备总充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明显提高PET/CT患者检查过程中依从性,提升检查效率,保证检查质量.
    • 董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2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检查者检查时间、重检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候诊时间、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重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36%高于对照组86.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减少PET-CT检查中候诊及检查时间,降低重检率,增加图像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 陈玲玲
    •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与心理安慰用于肿瘤患者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肿瘤患者600例,接受PET-CT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与心理安慰.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HAMA)、心理舒适度、自我效能(GSES)、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检查中应用精细化护理与心理安慰,可改善肿瘤患者舒适度,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及依从性,有助于治疗.
    • 师庆红; 李坤; 葛敏; 孙乾; 段艳华
    • 摘要: 详细介绍了Medrad?Intego PET药品自动给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3例故障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指出了该系统在日常维护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同行及维修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 陆皓; 程祝忠; 陈世容; 杨童舒; 姚玉唐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抑制胃肠道蠕动进而降低胃癌患者PET/CT检查图像病灶融合不良率的解决方案,并从定量参数的测量准确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间因临床怀疑胃部肿瘤行PET/CT检查的患者87例.将同层智能感兴趣区(ROI)边界勾画技术作为PET/CT图像融合质量判定方法,将融合效果分为融合良好(可以满足诊断需要)与融合不良(无法满足诊断需要)两类.患者图像行融合效果判定,其中融合不良患者23例,对融合不良的患者胃部再充盈(嘱患者床边饮用500mL水)后即行局部单床位PET/CT显像,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判断图像融合效果.将23例患者首次显像的图像作为对照组,胃部再充盈后显像的图像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图像的病灶肿瘤最大标准率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值(MTV)做统计学比较.结果 首次成像,87例患者23例图像融合不良,占26.44%;23例行胃部再充盈后采集的患者中,图像融合不良的患者1例,占4.44%.观察组与对照组图像的病灶MT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P>0.05);SUVmax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P<0.05).结论 再充盈法较常规法可以明显降低胃癌患者PET/CT检查中病灶图像融合不良率,且对半定量参数SUVmax的测量起到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 李利; 谢莎; 敬宗林; 夏林
    • 摘要: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第二大常见的癌症,初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骨骼是PCa血行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骨转移患者可出现一系列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评估PCa骨转移发生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多用于PCa原发灶的筛查,近年有学者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评估及预测PCa骨转移的发生,并发现两者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骨转移患者骨质破坏需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在X线和CT检查上显示出异常,故其对骨转移早期病灶的检出意义不大,现在多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补充手段.MRI检查对于早期骨转移病灶十分敏感,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背景抑制能力,突出病变区域,大大提高了PCa及其转移灶的检出率.SPECT/CT将SPECT的功能图像与CT的解剖图像有机融合,对病灶的定位更加清晰,骨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也明显上升,近年来还引入定量分析技术,具有良好的前景.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检查,不同的显像剂对骨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不同,目前前列腺膜特异度抗原配体是最新型的示踪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