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原子能技术>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
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

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06-06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

会议文集: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癌症已成为全球首要疾病死因,据2006年2月WHO发布的信息,2005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数约760万,未来10年内还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70%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目前约45%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疗的贡献为49%,放射治疗为40%,化疗为11%.放射治疗的成功或失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靶区剂量的准确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剂量的误差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机输出量的测量误差.治疗机输出量是指在水模体内射线中心轴上参考点深度处的剂量,按剂量学程序要求在参考条件下进行测量,例如,对60Co射线治疗束,参考条件为:水下5cm,照射野为10cmX10cm,源皮距为80cm.2)参考条件下的输出量转换成非参考条件下的剂量误差.所谓非参考条件是指在临床治疗照射中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射野大小和形状,对称野和非对称照射野,不同的源皮距及使用楔形野和屏蔽挡块等.3)从模体处方剂量转换到患者治疗靶区剂量的误差.这种转换引进的误差包括照射部位解剖学差异,如肿瘤位置、大小和形状,身体外轮廓及组织非均匀等.4)照射患者摆位时差异,治疗机发生故障及误操作等.因此,为达到靶区剂量不确定度5%(k=2)的要求(国家和国际标准规定),对治疗过程中各个剂量学环节必须实施全面的质量保证(QA)计划.剂量学的质量核查(Quality Audit)是对QA所达到的效果进行的独立检查,所谓独立(independent)是强调这种检查必须由与QA效果无关的人员实施,例如,IAEA/WHO开展的邮寄TLD剂量比对活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好的成本-效益比.本文将概要介绍IAEA/WHO国际邮寄TLD核查服务体系和我国邮寄TLD核查服务体系近10年来的技术发展和核查结果.
  • 摘要:乳腺癌(以下简称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其病因学的关注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就电离辐射诱发乳癌相关内容作简要汇报。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以及核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 摘要:为了观察和评价高分次小剂量长期电离辐射照射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自1981年以来"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剂量与效应关系研究协作组"对我国主要医院放射科1950-1980年间的27011名X线工作者和同一医院相同时期的25782名非放射工作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非癌症死亡情况的长期随访调查(1950-1995).并用回顾剂量学方法(物理的和生物的)对X线工作者的受照剂量进行了重建.1970年前参加放射工作者(早期队列)平均累积剂量551mSv.1970-1980年间参加放射工作者(近期队列)平均累积剂量82mSv.用O/E程序对X线工作者的非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做了分析.X线工作者的总非癌症死亡相对危险显著高于对照(RR=1.23,95%CI:1.14-1.31).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发生在早期队列,RR为9.47.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发生在近期队列,RR分别为1.37和5.30.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既见于早期队列又见于近期队列.在早期队列其RR分别为1.33和1.32.在近期队列其RR分别为1.63和1.56.未见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死亡危险的明显增加.死亡的相对危险与放射工龄、开始放射工作时年龄和时期及累积剂量关系的分析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的相对危险显著增高可能与职业照射有关;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与职业照射的关系不大;早期队列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可能归因于职业照射,而近期队列的危险明显增高主要归因于其他因素,如遗传、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 摘要: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先生的倡导下,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学会共同发起创立的.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有关单位的支持与资助下,2002年正式举办了"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1次会议,2003、2004、2005年相继举行了第2、第3和第4次会议,今年将在苏州举行第5次会议. 会议由该次会议的执行学会主席主持,开展学术讨论,鼓励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激励和保护创新思想,主要见解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由会议学术秘书整理撰写出"论坛"会议的简要情况、主要意见和建议,及时、客观和翔实地形成报道资料或正式文件(通称建议),与广大的辐射防护工作者、社会公众沟通信息,并反映给国家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以供主管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制定辐射防护及相关科学发展政策和战略研究、编制规划、改进与加强辐射防护技术和管理工作时参考.这些建议在某些方面已不同程度的起到良好效果.
  • 摘要:日本广岛、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的伤害,是人类历史上迄今发生的唯一的大批人群所遭受的真实核爆炸伤害.特别是在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袭击后,伤害严重的造成母親及其腹中的胎儿死亡、或者胎儿流產,但完成妊娠过程而分娩出的婴儿也为数不少.这些幸存者生长发育终结如何?与胚胎、胎儿发育不同时期的辐射敏感性及辐射剂量有密切关系. 核辐射造成的事故可分为核事故及辐射事故,具体类型包括核反应堆事故,辐射装置事故,核材料临界事故,核武器事故,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放射源丢失事故等.在核辐射事故中,性腺是人体对辐射较敏感的器官,精原细胞及成熟的卵母细胞对辐射最敏感.他、她或他们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核辐射事故中,能够知道性腺受到多大剂量的照射,就可以预计是否要受孕、己受孕的是否要流產. 医疗照射与患者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每年全世界都有成千上万的妊娠患者和怀孕的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但由于缺乏知识,有些人极为焦虑不安,有些人采取可能并非必要的终止妊娠;另外,对许多患者来说,这种照射是恰当的,而对其他患者来说,这种照射是不恰当的,使胎儿遭受到不正当的加大的危险度.因此,妊娠过程中胚胎和胎儿受照射冒有辐射潜在的致遗传危害、致白血病和致癌效应的危险. 在核袭击、核辐射和医疗照射情况下,宫内发育着的胚胎和胎儿受照后对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国内外研究机耕及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依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84号和90号出版物的内容、收集了核辐射有关资料及结合几年来的研究结果对宫内照射的效应与危险度讨论。
  • 摘要:目的:观察6Gy γ-射线照射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等功能亚群的影响,探讨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在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的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内因子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h1和Th2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1)照射后1d即可见小鼠脾脏不同细胞亚群的降低,尤以CD19+、CD8+、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对照组的30%和41%(P<0.01),照后7d和14d降至最低,二者分别为对照组的7.9%和14%,照后21d开始恢复.(2)对Th1和Th2功能亚群的分析表明,照后1d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h1亚群均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2.6%和7.6%(P<0.01),而Th2亚群未见明显降低甚至在外周血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3)由于CD8+亚群的显著降低,导致CD4+/CD8+比值的明显升高(照后1d,P<0.01),照后21d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特别有意义的是,由于Th1亚群的显著降低,使得照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的Th2/Th1比例失衡,即发生明显的Th1/Th2模式向Th2免疫反应漂移的现象.结论:6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主要是由于CD4+/CD8+比值的变化,特别是Th1和Th2功能亚群的失衡所致.本实验首次揭示了Th1和Th2功能亚群的失衡在辐射所致免疫损伤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辐射免疫损伤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 摘要:电离辐射防护学科源于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随着核科学与电离辐射技术在医学、能源、科研、工业、农业、军事等行业的日益广泛应用,以及先后发生了几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核与放射事故,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其研究领域在不断地扩大,研究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在不断地变化.本文在扼要概括放射防护研究的现状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认识提出若干今后需加强的研究方向,谨与各位同仁共同研讨.
  •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功能、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的可能机理及电离辐射所致mtDNA突变,并对利用mtDNA突变建立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 摘要:在核爆或核能企业尤其是核电站严重事故中,放射性碘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碘浓集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受照,引起甲状腺癌和良性结节危险增加,高剂量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应用稳定碘是一种低代价、低风险的防护措施,通常推荐的口服剂量为100 mg碘,干预水平为100mGy的甲状腺可避免剂量,实践中则需不同年龄分别加以考虑.为获得有效及时的防护,稳定碘应进行预分配,并和其它应急对策相组合.
  • 摘要:本文以社会医学、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学理论为基础,从分析我国城市核突发事件的特点入手,探讨城市居民核恐怖心理产生的原因、公众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并由此提出防止和消除城市居民核恐怖心理的对策和途径.
  • 摘要:所谓医疗照射(Medical Exposure)系指下述三类个体受到的放射照射:其一为因医学诊疗的目的个体所受的照射(通称为患者)和因群检、普查、劳保、就业和法律等目的个体所受的照射(通称为受检者);其二为因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个体所受的照射(多为患者家属或亲友);其三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目的一些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目前在世界上每年约有25亿人次接受X射线的诊断检查,约有3200万人次接受核医学检查和约有550万人接受放射治疗和核医学治疗.对人类而言,医疗照射在全世界已成为人工辐射源中最大的贡献者,平均约有95%的总剂量来自这类辐射源的照射,至今还在逐年增长.许多国际组织调查表明,在放射诊断学中存在相当大的剂量降低的余地,使用一些简易和花钱不多措施,保持所需要诊断信息的情况下可大大降低患者剂量.当前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给患者带来许多好处同时,也给其带来较高剂量照射.CT中过高剂量,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所致患者皮肤损伤和放疗中重大事故的频繁发生,已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有必要改善放射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医疗照射防护与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PET-CT检查中注射护士注射18F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剂量.方法:用BH3103 χ-γ便携式巡测仪,配合PM1621型个人剂量仪测量护士在取药和注射过程中手和甲状腺、前胸、肝脏、胃、双侧卵巢等器官体表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以此估算注射护士各器官组织的受照剂量.结论:现测量的PET-CT检查中注射护士,在注射18F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剂量年估计值在2.39~6.77 mSv范围内,低于GB18871附录B中的20 mSv限值,但应予以重视.其中个别组织或器官,如四肢接近或超过GB18871附录B的150 mSv的限值的可能性很大;下腹部受照剂量约为0.72~2.05 mSv,也应予以重视.
  • 摘要:光谱核型(spectral karyotyping,SKY)分析技术可揭示G、R、Q带通常无法检测到的染色体结构上的细微变异,已成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一种精确、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手段.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细胞遗传学向分子领域发展,并在临床、辐射损伤和科研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次成像可同时区分24条染色体,例如结构复杂的易位、缺失、扩增、重排、双着丝粒、等臂及标记染色体,检测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等.并能准确推算生物剂量曲线;SKY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可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随访过程中的有效指标;染色体的变化对癌基因的定位、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癌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先进和有效的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