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喷雾
变量喷雾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0541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陇东学院学报、塔里木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变量喷雾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沈跃、刘慧、邓巍等。
变量喷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541篇
占比:99.83%
总计:50625篇
变量喷雾
-研究学者
- 沈跃
- 刘慧
- 邓巍
- 丁素明
- 宋乐鹏
- 薛新宇
- 乐飞翔
- 刘志壮
- 夏伟
- 孙永佳
- 孙竹
- 徐阳
- 李青龙
- 沈景新
- 王秀
- 蒋焕煜
- 陈刚
- 顾伟
- 丁为民
- 孙宜田
- 李君
- 杨洲
- 洪添胜
- 何雄奎
- 周立新
- 周良富
- 张学进
- 张玲
- 茹煜
- 陈晨
- 刘国海
- 吴翃轩
- 周伟
- 周宏平
- 周晴晴
- 孔伟
- 孙涛
- 宋淑然
- 崔龙飞
- 张宋超
- 张富贵
- 张瀚文
- 徐慧
- 李宁
- 李震
- 杨风波
- 沈明明
- 王宝坤
- 石宝宝
- 秦维彩
-
-
李龙龙;
张瑞瑞;
陈立平;
邓巍;
唐青;
段丹丹
-
-
摘要:
占空比是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变量喷雾技术的关键调控参数。为探究PWM占空比对变量喷雾雾滴飘移特性的影响,设计了PWM变量喷雾系统。以Hardi ISO F110-03标准扇形雾喷头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PWM频率为15Hz、占空比10%~100%工况下的药液雾化雾滴谱和风洞内雾滴飘移量,并以占空比100%为对照工况,分析了不同PWM占空比条件下雾滴飘移空间分布和潜在减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占空比的增大,雾滴尺寸呈减小趋势,占空比70%时的雾滴粒径最小,D_(V50)较占空比10%工况降低了53.61μm。风洞飘移试验中,垂直面0.1m高度处的归一化飘移量最高,占空比10%~40%时的雾滴飘移量随高度增大逐渐降低;水平方向各占空比工况下,雾滴飘移随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占空比70%时的平均归一化飘移量和相对体积飘移通量均最高,分别为486.24×10^(-6)和1916.1×10^(-6)。占空比10%和20%工况抗飘性能最优,水平方向潜在减飘率分别为32.91%和30.25%;占空比70%~90%工况时,作业未表现抗飘性能。根据试验结果,推荐PWM占空比范围为30%~70%,以降低喷雾过程的农药飘移污染风险。研究可为PWM变量喷雾工况参数选择优化及田间减飘作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
-
赵丹丹;
艾医
-
-
摘要:
针对农业精准施药的要求,为了提高喷雾质量和药液沉积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器的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设计了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喷药嘴和混药的实时控制。混药实验结果表明:实际药液浓度与设置浓度误差在5%以下,证明了混药模块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好,性能指标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
-
刘丽
-
-
摘要:
农业植保喷药作业的质量对农田周边环境和农作物生产具有重大影响。变量喷雾技术作为农业植保喷药作业中的一项新技术,对改善当前农业生产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针对传统植保喷药机使用现状和缺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变量喷雾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变量喷雾的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1)拥有可变喷洒技术的植保喷药机械可以很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2)科学合理喷洒农药,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农业植保喷药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
王定康;
于丰华;
许童羽;
陈春玲;
姚伟祥
-
-
摘要:
针对现存农用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响应时间较长、超调量较大、跟随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单神经元PID控制的农用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检测流量信息作为控制依据,运用单神经元自学习能力不断调整PID参数精确调控喷雾流量,实现变量调节快速稳定的目标。为验证本系统控制算法的实际变量控制效果,采用Matlab平台对传统PID和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室内喷雾试验过程中,对比单神经元PID和传统PID的连续变量效果;田间试验过程中,使用流量传感器检测实际的变量喷雾效果,采用水敏纸获取雾滴沉积量分布。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在上升时间方面优于传统PID,延迟时间较短,无稳态误差。室内喷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神经元PID进行变量控制时的喷雾变化过程稳定迅速,喷雾流量最大超调量3.88%,平均上升时间0.85 s,平均绝对误差7.13%;田间变量喷雾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平均上升时间0.87 s,喷雾量控制误差在5%以内;雾滴测试结果表明,雾滴沉积量随喷雾流量的增加呈相应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变量喷雾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
杨文超;
何进;
周靖凯;
李洪文;
王庆杰;
卢彩云
-
-
摘要:
针对传统植保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各喷头以同等药量喷洒的方式导致农药浪费、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等问题,以生长前期的小麦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和机器视觉的小麦变量喷雾作业系统。通过双平面高度投影法完成对感兴趣区域获取,研究了速度、植株密度对喷雾的影响,提出变量喷雾流量的控制方法。在定位系统规划的目标区域内,通过机器视觉处理实现变量喷雾,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机组速度下,植株密度稀疏区相对植株密度正常区的平均雾滴覆盖率平均减少12.06%;相同植株密度下机组前进速度0.75 m/s相对1.50 m/s的平均雾滴覆盖率平均增加3.94%。在满足喷雾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速度、不同植株密度下实现变量喷雾。为验证目标区域边界行驶速度对等级变换准确度,进行定位传感器实时判断在目标区域边界喷头相对位置并控制开闭,试验结果表明,在行驶速度为0.50 m/s时准确度最高,区域边界行驶超出量误差平均值为48.72 cm;为验证行驶方式对喷雾等级变换准确度的影响,使用北斗定位系统在目标区域边界开展行驶方式对喷雾等级变换准确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驶入目标区域超出量误差平均值为7.20 cm。
-
-
王润涛;
刘瑶;
王树文;
李明;
孙文峰;
薛忠
-
-
摘要:
针对目前大田宽幅机械变量喷雾精准化程度低、农机车速变化对喷雾效果影响考虑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提高精准施药、施肥能效,基于3WF1000型喷杆式喷雾机,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跟随车速的变量喷雾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农机行进速度、出水管流量与压力、药箱液位高度等信息,运用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比例阀阀门变化角度的动态控制,达到了对出水管流量精准调控的目标。为验证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应用于本系统的优越性,利用Matlab构建仿真模型,与PID算法、Centroid算法对比分析,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在调节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方面均表现优越。田间试验过程中,进行了非行走设定车速、恒定车速跟随、动态车速跟随以及单位面积喷雾量试验,结果表明,3种车速运行状态,变量喷雾系统适应扰动达到稳定运行的调节耗时分别为13.4、27.6、17 s,单位面积喷雾量的最大绝对误差比率分别为1.20%、2.27%、2.87%,能够满足大田精准施药的精度要求。
-
-
杨亚飞;
王国强;
王力;
丁季丹;
钱志
-
-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农药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变量喷雾技术是根据实际目标作物情况,结合施药机械的行驶速度、喷雾压力等信息对施药对象按实际需求进行喷药的一种喷雾技术。与传统喷雾技术相比,变量喷雾技术具有农药利用率高、农药残留少、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文章主要介绍变量喷雾中的农作物信息探测技术和变量喷雾控制技术。
-
-
汪欢;
毛伟;
张亚飞;
李持衡;
沈跃
-
-
摘要:
针对现有的在线混药系统在农业作业中存在无法精确控制混药比、混药量仍然过剩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水和农药流量同步控制的在线混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混药量的决策模型和控制系统组成.混药量决策模型的输入为变量喷雾系统中施药量决策模型的输出,并与混药量决策模型中的流量调节控制周期结合,用以实时计算系统中水和农药的流量.混药量控制系统中,经过处理后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占空比数据传送至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 MCU),再由MCU生成PWM指令,发送至双路PWM驱动电路,并生成期望的PWM占空比数值,从而调节输送泵工作电压,进而同步调节水和农药的流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中,蠕动泵和隔膜泵的流量精度分别在可控范围0~135.5 mL和0~18.65 L时,经过指定5.00 L混药量后,实测混药量误差小于5%;在混药比为100、300和500和流量调节控制周期为300、500和600 ms的条件下,进行交叉组合混药,混药比误差都保持在3.24%以内,可见混药效果良好.
-
-
陈志刚;
夏郑伟;
王鹏程;
杜彦生
-
-
摘要:
为满足变量喷雾机需要,设计一种对混药量进行控制的实时混药系统。该系统根据清水流量及混药比生成PWM调制信号,采用PI控制器对PWM信号的占空比进行反馈控制,实现蠕动泵精准吸药、混药比在线可调。清水和药液经混药器混合后进入缓冲罐,由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箱及缓冲罐内的液位信息,确定混药进程。在蠕动泵的工作流量范围内对实时混药系统进行混药比控制试验,得到混药比误差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混药比在140∶1至400∶1之间在线可调,且控制精度达95%以上。采用脉宽调制信号控制蠕动泵吸药,并由PI控制器对PWM信号占空比进行反馈,可实现药液流量精确控制,混药比在线可调。系统根据液位信息调节混药量,稳定可靠,能满足变量喷雾需求。
-
-
张佳琛;
邓巍
-
-
摘要:
针对变量喷雾过程中引起压力变化的问题,为研究其中压力稳定性现象,利用PID恒压控制和PWM变流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恒压变流喷雾试验台.在试验台上进行恒压控制试验、喷雾角测量和雾量分布测量试验,从而验证所搭建的恒压变流喷雾装置的恒压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喷雾流量发生变化时,试验装置能使喷头的喷雾角和雾量分布稳定在固定范围内.
-
-
邓巍;
丁为民;
何雄奎
- 《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
| 2008年
-
摘要:
综述了变量喷施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表明,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变量喷施技术及其雾化特性,以提高农药利用效力、减小环境污染.概括并提出了一套适用性较广的研究变量喷雾雾化特性的研究思路和评价方法,即在建立变量喷雾控制装置后,先设计确定标准工况和随流量变化的各测量工况,在各工况下测量喷雾流量、雾量分布、喷雾角、雾滴粒径和雾滴速度,用统计方法拟合各雾化特性参数随流量的变化规律,从流量调节范围、雾量分布、喷雾角、雾滴粒径、雾滴速度、喷雾比能和喷雾动能中值直径等方面综合评价此种变量喷雾装置的喷雾特征和适用场合.
-